在远离祖国的地方-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建筑市场掠影(308950)

0评论量

29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难忘的采访 (代序) 我们中华民族正处在复兴的伟大时代。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更呼唤伟大的人民,勇于创新,敢于拼搏,争做推动历史前进的先锋和实践者。 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员工就是这样一群推动历史前进的先锋和实践者。他们肩负着民族的责任、国家的责任和历史的责任,在地中海环绕的北非,在莽林荒原遍布的中非和南非,在北美洲的多米尼克等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忍受着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和远离祖国、远离亲人无法言传的寂寞,克服重重困难,用智慧和汗水、用青春和意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中国建筑企业走向世界,谱写出新的篇章。 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担负施工的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W8标段,是全线施工任务最重,重难点工程最多,自然条件最差的标段。他们属于三期合同,比一二期合同段整整晚上场一年,但业主要求关门工期是一样的,工期十分紧张。 我永远忘不了——在采访十七局集团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总经理戈传来时,他说:“我们中国人的吃苦勤劳精神是天下无人可比的。我们远离祖国,远离亲人,来到这陌生的异国他乡,忍受寂寞,顽强打拼,为的就是让我们的祖国尽快强盛起来。”他话题一转接着说,“作为最先走出国门的企业一员,我们要时刻不忘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用我们中国人的勤劳,干别人不愿干也干不了的活,吃别人不愿吃也吃不下的苦,来弥补和缩短500年来因闭关锁国政策所造成的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中国人和中国企业重新走向世界,从我们这辈开始。”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这也是他和他的同志们努力工作的目标和动力! 我永远忘不了——在安哥拉社会房建工地上所听到的《歌唱祖国》那响亮、雄壮让人心情激动的歌声。常年生活在国内的人们,也许感觉不出“祖国”二字的重量。但像王学斌、史全喜和他们的同志们,常年远离祖国,在异国他乡打拼的赤子们,采访中,每当提到祖国,他们总是激动万分,一往深情。祖国在他们的心中如山一样重,似海一样深。项目员工最爱唱的一首歌,是《歌唱祖国》。在施工间隙,在开会或上课学习之前,在施工最艰难的时刻,项目常常组织员工用高唱《歌唱祖国》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那高亢嘹亮的歌声,在安哥拉旱季辽阔而高远的天空中滚过,在每一个员工的心中回荡。大家唱得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唱出了团结,唱出了豪情,唱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王学斌、史全喜带领十七局集团安哥拉社会房建项目参建员工,用他们勤劳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施工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工程进度和质量多次受到业主的赞扬。 我永远忘不了——在多米尼克援建公路工地采访时,一天,项目总经理石建明带着我参观他们的工地。途中,我们在一个临海的山崖上小憩。石总经理望着蔚蓝浩瀚的加勒比海,深情地说:“作为新一代的共产党人、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一名国有企业的员工,我们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不辱国家使命,一定要把援建项目做成精品工程,让祖国人民放心,让受援国政府和人民满意!真正发挥援外项目在‘走出去’战略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和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建筑市场,当好开拓者和先行官。”此刻,我知道,作为一位企业的领导者,石建明的目光,已越过了脚下所承建的这条援建公路,他瞭望的是整个加勒比海地区。那里一个更大的市场,正等着石建明和他的同志们去打拼、去开拓。 我永远忘不了——在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海外项目采访中,员工们所说的话: “我们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践者,更是受益者,我们要珍惜这难得的机遇。” “在国外施工艰苦,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各种困难重重。可我们从来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更没有想到过退却,因为我们代表祖国和企业,前面就是刀山也得爬上去,是火海也得冲过去,保质保量完成所承建的工程任务,决不能给祖国和企业丢脸!” …… 我想说的是,只要有时间,深入挖掘下去,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后,都能挖出一串感人的故事。 因为篇幅有限,在这儿,我不可能把他们每一个人的事迹讲述给读者。但我要说的是,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他们这样默默的奉献者,才铺就了我们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实现经济腾飞的通天大道。 我仍将不断地关注他们。只要有机会,只要力所能及,我还会为他们呐喊,为他们歌唱。 祝愿他们在海外发展之路,走的更坚实、更长远、更辉煌! 作者:李良苏 2017年初春于北京
难忘的采访 第一辑(1) 为祖国争光 战无不胜的中铁十七局 第一辑(2) 在非洲大地上打造“中国品牌”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第一辑(3) 中国铁建员工在阿国(上篇) 中国铁建员工在阿国(下篇) 第一辑(4) 布赫拉拉 第二辑(1) 走进安哥拉 为了祖国的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