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暄琐话 负暄续话(张中行全集)(309014)

0评论量

19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该书为全集,收录了张中行先生的所有作品,编排的顺序为 “成名作” 、人生哲学、学术著作,包括佛学、语言、语文,再次为诗词,自然接合自作诗集、自传,后面是杂文。全集主要包括先生最有影响力的负暄系列作品,即《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人生哲学《顺生论》,佛学著作《禅外说禅》《佛教与中国文学》,学术著作《文言和白话》《文言津逮》《作文杂谈》,诗词著作《诗词读写丛话》及其习作《说梦草》,自传《流年碎影》,杂文《散简集存》等。这些作品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钩玄提要,百炼工纯,以其见识之深邃,文笔之独特,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张中行(1909-2006),1929年毕业于通县师范,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晚年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
该书为全集,全集收入迄今为止发现的张中行全部文学作品,共分14卷。除对已出版的原本和选本进行集结整理外,全集还收入了篇幅相当可观的此前从未编订成册的文章,包括在报刊上开设的专栏文章、自创刊文章、散见于各类报刊上的文章等,分为上下两册收入最后两卷,并承袭先生生前亲编散集《散简集存》之名,取名为《散简续存》。   全集收录了张中行先生的所有作品,以达到“全集”之“全”的概念。这些作品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钩玄提要,百炼工纯,以其见识之深邃,文笔之独特,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章太炎 提起章太炎先生,我总是先想到他的怪,而不是先想到他的学问。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这种情况也是古已有之,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可是他自己评论,却是字(书法)第一,诗第二,画第三。这就难免使人生疑。章太炎先生就更甚,说自己最高的是医道,这不只使人生疑,简直使人发笑了。 发笑也许应该算失礼,因为太炎先生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按行辈是我的“老”老师的老师。老师前面加“老”,需要略加说明:简单说是还有年轻一代,譬如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先生都是太炎先生的学生,我上学听讲的时候他们都已五十开外,而也在讲课的俞平伯、魏建功、朱光潜等先生则不过三十多岁。“老”老师之师,我不能及门是自然的,不必说有什么遗憾。不过对于他的为人,我还是有所知的,这都是由文字中来。这文字,有不少是他自己写的,就是收在《章氏丛书》中的那些;也有不少是别人写的,其赫赫者如鲁迅先生所记,琐细者如新闻记者所写。总的印象是:学问方面,深,奇;为人方面,正,强(读绛)。学问精深,为人有正气,这是大醇。治学好奇,少数地方有意钻牛角尖,如著文好用奇僻字,回避甲骨文之类;脾气强,有时近于迂,搞政治有时就难免轻信:这是小疵。 一眚难掩大德,舍末逐本,对于太炎先生,我当然是很钦佩的。上天不负苦心人,是1932年吧,他来北京,曾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讲《广论语骈枝》(清刘台拱曾著《论语骈枝》),不记得为什么,我没有去听。据说那是过于专门的,有如阳春白雪,和者自然不能多。幸而终于要唱一次下里巴人,公开讲演。地点是北河沿北京大学第三院风雨操场,就是“五四”时期囚禁学生的那个地方。我去听,因为是讲世事,谈己见,可以容几百人的会场,坐满了,不能捷足先登的只好站在窗外。老人满头白发,穿绸长衫,由弟子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五六个人围绕着登上讲台。太炎先生个子不高,双目有神,向下望一望就讲起来。满口浙江余杭的家乡话。估计大多数人听不懂,由刘半农任翻译;常引经据典,由钱玄同用粉笔写在背后的黑板上。说话不改老脾气,诙谐而兼怒骂。现在只记得最后一句是:“也应该注意防范,不要赶走了秦桧,迎来石敬瑭啊!”其时是“九一八”以后不久,大局步步退让的时候。话虽然以诙谐出之,意思却是沉痛的,所以听者都带着愤慨的心情目送老人走出去。 此后没有几年,太炎先生逝世了(1936年)。他没有看见“七七”事变,更没有看见强敌的失败,应该说是怀着愤激和忧虑离开人间了。转眼将近半个世纪过去,有一天我去魏建功先生书房,看见书桌对面挂一张字条,笔画苍劲,笔笔入纸,功力之深近于宋朝李西台(建中),只是倔强而不流利。看下款,章炳麟,原来是太炎先生所写,真可谓字如其人了。不久,不幸魏先生也因为小病想根除,手术后恶化,突然作古,我再看太炎先生手迹的机缘也不再有了。
负暄琐话 小 引 章太炎 黄晦闻 马幼渔 马一浮 邓之诚 林宰平 熊十力 马叙伦 胡博士 苦雨斋一二 刘半农 刘叔雅 朱自清 温源宁 杨丙辰 顾羡季 周叔迦 魏建功 废 名 孙以悌 叶恭绰 张伯驹 红楼点滴一 红楼点滴二 红楼点滴三 红楼点滴四 红楼点滴五 沙滩的住 沙滩的吃 归懋仪 张纶英 三香 玉并女史 庆 珍 王门汲碎 刘舅爷 张效彬 邓念观 魏善忱 金禹民 刘佛谛 银闸人物 东谢西谢 家乡三李 崇效寺 广化寺 香 冢 鬼 市 宫闱手迹 名迹捉影 李凤墓 温 泉 出入贤良门 刚丙庙 满井 虾菜亭 马神庙 圆明园劫灰 神异拾零 中国旅行剧团 韩世昌 余派遗音 东安市场 由旧书想起的 砚田肥瘠 信而好古之类 早期的烤肉 大酒缸 东来顺 尾 声 负暄续话 辜鸿铭 张庆桐 梁漱溟 张东荪 叶圣陶 俞平伯 孙楷第 赵荫棠 两位美学家 再谈苦雨斋(并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诗人南星 李朝瑞 张寿曾 祖父张伦 杨舅爷 怪物老爷 汪大娘 柳如是 顾二娘 北大图书馆 府院留痕 我的琉璃厂今昔 隆福寺 农事试验场 药王庙 起火老店 由太湖石说起 彗 星 风 雨 物 价 老字号 直 言 关于贤妻 食无求饱 犊车驴背 集 句 记 忆 机 遇 身后名 不 朽 自 嘲 自祭文之类 献 丑 脸 谱 真龙假龙 代 笔 挥泪对藏书 一本译著的失而复得 前见古人 闲话古今 难得胡涂 由吴起起的东拉西扯 安苦为道 梦的杂想 蓬山远近 无 题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