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幽禁秘史(第二版)(309207)

0评论量

27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全书描绘了张学从发动兵谏到被蒋介石长期幽禁的半个多世纪复杂而神秘的经历,描写了张学良的性格与心态,挖掘了作为将军和作为囚人、隐士的张学良在不同生命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个体精神。   编辑推荐: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披露张学良西安事变后几十年间幽禁经历的图书,首次出版后在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连载30天。 台湾《传记文学》杂志、《自立晚报》《联合晚报》 部分转载;台湾 “国防大学”“陆军军官学校”和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美国国会图书馆均将此书列为必读书目。
  王爰飞,成都人,“文革”后首批大学生,后为军校教官、军区文学创作员、文学杂志编辑,参加过边境战争并立有战功。后长期任职于军队,担任过军区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某正师级单位政委。大校军衔。曾作为中国政府派出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驻外参加维和行动。现供职于成都某文化部门,兼任艺术剧院院长。热衷于读书、写作、艺术,专注于国际和影响过历史进程的事件与人物。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曾任四川省文联副主席。
  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披露张学良西安事变后几十年间幽禁经历的图书,首次出版后在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连载30天。 台湾《传记文学》杂志、《自立晚报》《联合晚报》 部分转载;台湾 “国防大学”“陆军军官学校”和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美国国会图书馆均将此书列为必读书目。
引子 1991年3月初。台湾。 夕阳悄然下坠,一团红晕已经褪为淡红。先前还是明朗的天空渐渐泛起茫茫的苍青色,夜岚四起,将一种朦胧的幽静投向四野,投向台北郊外那一条条行人罕至的青草路径。 暮色中,位于北投路70号的那幢小楼显得分外孤寂。爬满楼墙的常青藤已不可辨,晚风拂来,宽敞庭院中花草微动,浅叹低吟,似乎在轻诉院中这片令人感伤的晚景。 楼里那间四壁古籍经典的书房内,一位老人正凭窗而立,望向窗外,望向星月疏朗的夜空,神情凝注,宛若一尊被岁月遗忘的雕塑。 不知已这么望过了多久,或者说不知已这么望过了多少年。满头青丝已变成了苍苍白发,曾经英气勃发的脸庞,此时已皱纹遍布,寿斑点点。可几乎每一天,他都要这么静静地凭窗而望,在夜幕四合之时,感遇一种不可言喻的情愫。 电灯“啪”的一声开亮。夫人轻轻地走近,将一件毛衣披到他肩上,又扶他在窗前的靠椅上坐下。老人没有言语,只轻轻地一摆手,示意夫人退下。此时此刻,他不想有任何事情来扰动自己的心境。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老人就这么默默地打发自己的时光,沉浸于巨大的静穆与感伤之中。而当年,他的生命曾是那样的辉煌—手握重兵,金戈铁马,叱咤风云,在中国异彩纷呈的现代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就在他意欲大展宏图、奋身抗击外寇之时,一场突发的事变却使他的政治生涯戛然而止,若彗星坠落,从此跌入挣脱不出的茫茫深渊。 张学良,这个曾经声威显赫的名字,在漫长的幽居中成为历史,成为人们在叙说往事时无法忘却而又深感叹息的故事。 月光透过窗户,铺洒在他脚前的地板上。身后似乎传来了夫人轻轻的呼唤声。老人撑了一下身子,但终没有立起,依旧仰靠椅背,望向夜空。 今晚的张学良,已经睡意全无。那个意味着自由、意味着漫长幽禁生涯终结的消息,令他欣喜万分,同时又止不住潮水般袭来的戚戚悲情。就在这天下午,他突然得到通知,已提出多年的探亲申请得到当局允准,他和夫人赵一荻即将赴美,探望生活在大洋彼岸的儿女孙辈,同享天伦之乐。 可是此时此刻,令他激动的似乎并不是即将同儿孙们的欢聚,而是“自由”这两个字所具有的珍贵含义。漫长的五十多年中,他历经辗转流离,饱尝冷落欺凌,要么置身于荒山野岭,要么被掷于孤楼郊林,一代英雄,解甲卸鞍,遭受着漫漫无期的羁禁,不得越雷池一步。多少次醉里挑灯看剑,多少回梦中吹角连营,英壮岁月在冷冰冰的拘押中流失了,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心壮志也在声声长叹中被磨蚀得踪影全无,直到鬓发如霜的垂暮之年,才得以窥见自由的神圣光辉。 两滴浑浊的老泪从他的眼里涌出,跌落进他脸上的道道沟纹中。老人轻拍了一下扶手,缓缓立起,直望当空的那一轮皓月。漫漫岁月里,相伴相随、相共相知的似乎就是天上的月,在它的如水清光中,他不知叙说过多少次自己的愁怨,寄托过多少回对自由的相思。现在,当自由终于降临之时,他更有一种倾诉无尽的期愿。 可是,蹉跎岁月,悠悠万事,该从哪里说起……
引子 第1章 政治生涯的辉煌绝笔 少帅与“最高统帅”之争 杨虎城主张:挟天子以令诸侯 事变前的最后时刻 兵谏!兵谏! 如何处置蒋介石 保安的兴奋与莫斯科的愤怒 端纳穿梭于南京与西安之间 周恩来一语千金 第一夫人的斡旋 周恩来面见蒋校长 矛盾重重的张学良 匆匆一别,千古遗恨 第 2 章遗恨石头城 洛阳—命运转折的最后一步 风雨初临北极阁 最后的自由 “京中空气甚不良” 蒋介石要做什么文章? 一场闹剧:军法会审 没有料到这一步 西安又退了一步 “今日始知政治之残酷” 红颜知己赵一荻 天涯惊魂 永别金陵 第 3 章千秋功罪 初识溪口 他怎能是蒋介石的对手呢? 蒋介石、张学良都在注目西安 少壮派与元老派 “二二”惨案—西安又演砸一场戏 西望云天,不胜依依 千秋功罪,自有评说 第 4 章从此天涯孤旅 “张学良先生招待所” “我们成立个读书会” 风雨雪窦山 潇洒不减当年 雪窦寺风波 雪窦山上结亲家 名流、显要上山来 蒋经国慨叹:果真是员勇将啊! 请缨抗敌与“好好读书” 兄弟笔谈:“自由”二字,渺茫,很渺茫 “我带你们打日本去!” 告别雪窦山 第 5 章漂泊无定的迁徙 住进了段祺瑞的黄山别墅 蒋介石的电话打到了黄山脚下 从黄山到萍乡 山洞探险 别萍乡 安营扎寨苏仙岭 泪洒“三绝碑” 麻将·象棋·狩猎·治病·唱戏 大街上的军礼 第 6 章蹉跎凤凰山 初临凤凰寺 沅江上的日子 大将军出谋御匪 与张治中一席谈 山中谈兵 “多谢您,张老板” 第 7 章放逐西南 艰难的旅途 清寂的龙岗山 阳明祠中埋首学问 杨虎城之难 凄风苦雨中的丽人 孤馆寒窗读明史 急匆匆的病中转移 怕是看不见太阳了 当不成养鸡大王了 第 8 章大陆的最后迁徙 戒备森严的小西湖 老蒋是不见容于我了 熬过抗战与“家法处置” 失望后的悲苦 自由的三个条件 堂皇的诱骗 第 9 章孤岛悲魂 初临孤岛 混乱中险遭枪毙 余生唯愿读书 井上温泉泄恨吐冤 再见张治中 无望的期盼 孤岛春秋 蒋介石的召见 《西安事变忏悔录》 第 10 章自由之光 “管束”终于解除 为自由干杯 从阳明山到北投 新生活的开端 张闾瑛探父 当代冰霜爱情 第 11 章心如止水,淡泊人生 虔诚的基督徒与兰花迷 “三张一王”转转会 张学良与“二蒋” 与蒋家恩怨终画句号 止不住的翻案风 规模空前的90寿庆 张学良有话要说 第 12 章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还能望多少回夕阳西坠呢 我想到美国去看看儿孙 八方风雨会中州 大洋彼岸纵谈旧事 张副司令到,敬礼! 共产党上将与老长官 第 13 章何日归故乡 低头思故乡 难以忘却的故人 他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远山的呼唤 第 14 章移居檀香山 平静离开台湾 进教堂与赏国粹 故土情深 她是我永远的姑娘 平静谢幕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