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骚:日本文学鬼才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308337)

0评论量

43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潮骚》为中篇小说,曾获第一届新潮社文学奖。故事讲述的是青年渔民新治在早春的一个傍晚,认识了刚从外地回来的有着健康美的姑娘初江,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相爱了。不料谣言四起,初江的父亲得知后勃然大怒,不准他俩见面。不久,新治在狂涛骇浪,挽救了初江父亲的一条船,凭着他的勇猛过人最终赢得美人归。
三岛由纪夫,原名平冈公威,日本小说家、剧作家、导演、演员。曾三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日本的“海明威”。其作品中刚毅与优柔的对峙、唯美的浪漫与纯然、深刻的内省与自白,令无数读者沉醉。长篇小说《假面的告白》确立其文坛地位,《潮骚》荣获届新潮社文学奖,《金阁寺》荣获第8届读卖文学奖。
日本文学鬼才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由文学翻译林少华翻译,译本。 民风淳朴的海岛,满天星光的海滩。 坚强勇敢的年轻渔夫,清纯健美的富家千金,一见钟情,两情相悦。 没有忸怩作态的羞赧,没有故作镇定的矜持,一切天成,浪漫唯美。
歌岛是座小岛,人口一千四百,方圆不过八里。 岛上有两处最漂亮的景点。一处便是岛顶附近面朝西北的八代神社。 从这里望去,小岛面对的伊势海口四周可以尽收眼底。北面知多半岛近在眼前,由东向北横卧着渥美半岛,西面是一道隐约可见的海岸线,从宇治山田伸往四日市。 登上二百阶的石级,在一对石狮子护卫的牌坊下回头眺望,可以望见由这些远景围拢的一如往昔的伊势海。牌坊这里本来松枝纵横,有一棵呈牌坊形状的“牌坊松”,为远处的风景提供了别致的“画框”,可惜数年前枯死了。 松树的绿色还很浅淡。而靠近陆地的海面,已被春天的海藻染上了红色。西北向的季风,不断从海湾口冷冷吹来,砭人肌肤,人们很难在这里悠然赏景。 八代神社祭祀的是绵津神。对于这位海神的信仰,是从渔民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渔民们总是祈求海上风平浪静。每次从海难中脱险,他们都首先向八代神社献上谢神钱。 八代神社有六十六面宝贝铜镜。其中既有八世纪的葡萄镜,又有整个日本才有十五六面的六朝时代铜镜的复制品。镜子背面雕刻的小鹿和松鼠,在遥遥古昔从波斯森林出发,经过漫漫陆路和迢迢海路,绕了地球半圈才来到这座小岛定居下来。 另一处最漂亮的景点是岛上东山顶附近的灯塔。 灯塔矗立的悬崖下面,伊良湖水道的海流呼啸不止。有风之日,这道伊势海和太平洋的狭窄海门卷起若干巨大的漩涡。隔着水道,渥美半岛的头部紧逼而来。那乱石遍地的荒凉海滩,立着伊良湖崎小小的无人灯塔。 从歌岛灯塔,可以望到太平洋的一角。在西风劲吹的拂晓时分,有时可以隔着东北面的渥美湾望见群山远处的富士。 每当出入名古屋、四日市的轮船从海湾内外星罗棋布的无数渔船中间穿行通过伊良湖水道的时候,灯塔便透过望远镜优选认出轮船的船号。 镜头之中,闪进三井集团一艘一千九百吨的十胜号货轮,两名身穿工作服的船员一边原地踏步一边交谈。 不久,泰里斯曼号英国轮船驶进港来。在上甲板做投圈游戏的船员身影渺小而真切地映入眼帘。 灯塔员俯在值班室桌子上,在过港船舶报表上填写船号、信号符号、通过时间和方向,然后用电文联系,以便港口货主迅速做好准备。黄昏时分,由于夕阳被东山挡住,灯塔四周阴暗下来。海上光朗朗的天空,老鹰盘旋飞舞。它像试飞似的在高空交替扇动双翅,看似俯冲之时,却在空中急速后退,就势滑翔。天快黑下来时,一个青年渔民手里提着一条大比目鱼,走出村口,沿着通往灯塔的山路快步急行。 他前年从新制中学毕业出来,才十八岁。高高的个头,壮实的体魄,唯有脸上的稚气与年龄相符。皮肤晒得不能再黑,鼻子端庄,嘴唇带有细小的裂纹,体现出小岛居民的特色。黑黑的眼睛十分清澈,但这是与海打交道的人从大海得来的赐物,绝非睿智的表露。他上学时的成绩糟得一塌糊涂。 他今天一整天都没脱去出海的作业服——死去的父亲留下的长裤和质量粗劣的夹克衫。 小伙子穿过四下沉寂的小学校园,走上水车旁的坡路。接着登上石级,来到八代神社后面。暮云四合,神社院子里的桃花影影绰绰。从这里去灯塔,不出十分钟即可到达。 山路崎岖不平,不熟悉的人白天都难免跌跤。但小伙子这双腿,闭上眼睛也能在松根和岩石中稳步前行。甚至像现在这样边走路边沉思也不在话下。 刚才还有一缕残照的时候,载着小伙子的太平号返回歌岛港。他每天都同船主和一位同伴乘这只机动小船出海打鱼。 P3-5
译序 生存之美与毁灭之美,以及“天人五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附录I 三岛由纪夫为什么自杀 附录II 三岛由纪夫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