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十卷)(308618)

0评论量

27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得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是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书大致成于春秋末年,共分13篇,总计5900余字,是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快速乘虚战法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持,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简评】 以绝对优势兵力迅猛有力地乘敌之虚,是孙武主张的基本战法。只有用快速乘虚战法才能在战场上打破敌人的协同、支援、互助,使其部队出现“不相及”、“不相持”、“不相救”、“不相收”的混乱局面。欲取得上述效果,还有赖于“全争”战略思想及“伐谋”、“伐交”斗争,以及展开分化瓦解工作。
第十一章 九地篇 战地九种各有利弊 丁美洲独立战争时期杰出的军事将领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快速乘虚战法 李朔奇袭蔡州 朱棣被讨伐转而胜 朱棣挥师东下 雍正率领大军征讨叛军 太平天国运动 禁祥去疑使士兵直至战死也不退避 曹操率军远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