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七卷(304818)

0评论量

65阅读量

  • 图书作者: 司马光
  • 出  版  社: 辽海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法律政治 > 政治
  • 上传时间: 2019-03-23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2.88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1-2] ,世称涑水先生 [3]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杨坚受禅建隋   开府仪同大将军庾季才,劝隋王宜以今月甲子应天受命。太傅李穆、开府仪同大将军卢贲亦劝之。于是周主下诏,逊居别宫。甲子,命兼太傅杞公椿奉册,大宗伯赵煚奉皇帝玺绂,禅位于隋。隋主冠远游冠;受册、玺,改服纱帽、黄袍;入御临光殿,服衮冕,如元会之仪。大赦,改元开皇。命有司奉册祀于南郊。遣少冢宰元孝矩代太子勇镇洛阳。孝矩名矩,以字行,天赐之孙也:女为太子妃。   【译文】   (太建十三年)(581年)开府仪同大将军庾季才,劝说隋王杨坚应该在本月(二月)十三日,顺应天意,接受天命。太傅李穆、开府仪同大将军贞贲也这样劝他。于是北周国主静帝宇文阐下达诏书,退位居住到别的宫殿。十三日,命兼任太傅纪公宇文椿奉诏册、大宗伯赵煚奉皇帝玉玺印绶,将皇帝的大权位禅让给隋王。隋国国主头戴远游冠,接受诏册、印玺,换上纱帽、黄袍,进入临光殿,再换上绣龙的朝会礼服一衮、冠冕,如同正旦大朝会的礼仪。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皇。命有关官员恭奉册书在城南郊祭祀,报告上天,受天命为帝。派遣少冢宰元孝矩代替太子杨勇镇守洛阳。元孝矩名矩,以字为名。他是元天赐的孙子,女儿为太子妃。   少内史崔仲方劝隋主除周六官,依汉、魏之旧,从之。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御史、都水二台,太常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以分司统职。又置上柱国至都督十一等勋官,以酬功劳,特进至朝散大夫七等散官,以加文武官之有德声者,改侍中为纳言。以相国司马高谵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京兆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相同内郎李德林为内史令。   【译文】   少内史崔仲方劝隋国国主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依照汉、魏旧制。得到批准。设置三师、三公,以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御史、都水二台,太常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以分管统理职司。又设置上柱国到都督十一等勋官,以奖酬有勋劳的人。设置特进到朝散大夫七个等级的散官,作为文武百官中德高望重的人的加官。将侍中改为纳言。任命相国司马高谵为尚书左仆射,兼任纳言,任命相国司录京兆人虞庆则为内史监,兼任吏部尚书,任命相国内郎李德林为内史令。   乙丑,追尊皇考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吕氏为元明皇后。丙寅,修庙社。立王后独孤为皇后,王太子勇为皇太子。丁卯,以太尉赵煲为尚书右仆射。己巳,封周静帝为介公。周氏诸王皆降爵为公。
  隋纪   杨坚受禅建隋   隋平陈统一   隋文帝恤民   晋王用计废太子   杨广杀父篡位   炀帝残暴奢靡   东征高丽失败   李密牛角挂书   李渊兴兵反隋   唐纪   隋炀帝苟且偷安   李渊受禅建唐   均田与租庸调制   李世民责突厥可汗   唐深宫明争暗斗   玄武门兄弟阋墙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太宗善听谏言   肱股臣辅佐政事   贤内助管理后宫   贤明主兼听则明   文成公主入蕃   仁孝太子即帝位   高宗宠幸武昭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