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史记·帝王之路:史学、文学、哲学、国学一次到位,读《史记》,成大器!(308492)

0评论量

57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该系列丛书由台湾著名作家张嘉骅精选《史记》中的人物故事编写而成,共计60篇。主要根据《史记》的“本纪”、“世家”和“列传”的相关篇章,精选了唐尧到汉武帝间杰出人物的事迹,其中有帝王、将相、世家公子、谋士、教育家、武士、辩士、刺客等。语言生动,文字流畅简约,通俗易懂,有极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张嘉骅,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出版《怪怪书怪怪读》《我爱蓝树林》《海洋之书》等作品,荣获中华儿童文学奖、“好书大家读”年度*少年儿童读物奖等二十余项大奖。
孩子的语言,现代的视角,有温度的故事,台湾作家倾力打造孩子阅读的《史记》。不仅仅告诉孩子真实的历史,还要教会孩子阅读历史的方法,让孩子通过读史增长学识、开阔格局。
写在前面的话 成为「大器」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一共一百三十篇,分“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本纪”记帝王世系,但纳入项羽、吕后和秦始皇先祖的故事。 “表”记历代大事所发生的时间,分年表和月表。 “书”记文化制度,有礼书、乐书、律书、历书等。 “世家”记王侯、功臣名相,而身为平民的孔子、陈涉两人,由于他们所做的事情堪比王侯,所以也放在世家里。 “列传”记各代人物的事迹,取材范围很广,所取人物遍及社会各个阶层。 司马迁呕心沥血写成的这部史书,最初的名字是《太史公书》,又叫作《太史公记》,后来才通称为《史记》。 本套书这一册的人物故事主要是根据《史记》中的“本纪”来加以编写,同时参考了“世家”和“列传”的相关篇章。由于《史记》中记载汉武帝事迹的《孝武本纪》只记载了汉武帝封禅、祭祀、求仙等事,没有涵盖其一生,为求完整,在写汉武帝的故事时本书参考了东汉班固《汉书》的《武帝本纪》等篇。 《史记》的《孝武本纪》与《封禅书》的内文相同。据了解,这是因为《孝武本纪》在当时就缺失了,后人只好用《封禅书》来补。 《孝武本纪》为什么会缺失了?历来的说法是:司马迁在这篇史传里秉笔直书汉武帝的若干重大过失,不被当时所接受,所以被抽掉了。有人认为司马迁在晚年还因此惹上杀身之祸。不过这只是一种猜测,至今无法证实。 司马迁是一位非常有胆识和勇气的史家。为了写《史记》,他忍辱偷生,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本书选取了唐尧、虞舜、夏桀、商汤、商纣、周武王、周成王、秦始皇、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吕后和汉武帝的事迹来写。由于周公是周武王、周成王时期的国之重臣,因此在写周武王、周成王的故事时,我采用周公的观点,也顺带介绍了周公的生平。 这一册书的书名叫作《帝王之路》。书名本是舜的故事的篇名,借它来作全书书名恰能统贯全书主题。“帝王之路”虽可以让人位登至尊,但其实并不好走。想成为帝王却还没成为帝王的,必须接受各种考验;已经成为帝王的,必须懂得经营,以稳居这个位置。不论前者还是后者,过程都一样艰辛。 向读者述说这些帝王或“准帝王”的故事,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跟年轻朋友们一起讨论“领导的艺术”,跟大家一起思考如何成为“大器”。 “大器”这个词很妙,一方面可指“国家”、“帝位”,一方面可指“有大才能、有出息的人”。尧将帝位传给贤人而不传给儿子;舜生长在“暴力家庭”,却丝毫不怨恨一直想置他于死地的父亲、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反而更加孝顺和友爱,他俩都是百分之百的大器! 从远古这样数下来,一直数到项羽和刘邦等人,“大器”的人越来越少。项羽不够大器,是因为他有勇无谋;刘邦不够大器,是因为他疑心病太重,老怀疑别人想背叛他,尽管他曾经非常懂得用人。 汉武帝从当上皇帝后就想成为尧和舜那样的人,可是他的作为却让后人老是拿他跟秦始皇相比。 汉武帝治理国家的毛病是“好大喜功”,而且他这个人很固执,不听人劝。他又很迷信,几乎一辈子都在求仙,被一些江湖术士骗得团团转。说实话,汉武帝的某些作为还真像秦始皇!满分如果是一百分,我给秦始皇打的“大器指数”是四十六分,给汉武帝打的“大器指数”便是五十九分。汉武帝之所以比秦始皇多十三分,是因为他晚年还懂得自我反省。不过,如果是以六十分作为及格标准,这两位帝王都不及格。 所谓“大器”,不是看你拥有多少的土地和财富,也不是看你说一句话能调动多少兵马,而是看你到底能不能处理好“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并把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效应发挥到极致。汉武帝看不清他和太子刘据之间的关系,导致太子自杀而死;看不清他和猛将李陵之间的关系,因而杀了李陵的整个家族;看不清他和钩弋夫人之间的关系,为避免自己过世后“主少母壮”的情况发生,赐死了钩弋夫人。这样当父亲、当主子、当丈夫,有什么“大器”可言? 读者阅读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可以去思考一下这些历史人物是怎么处理事情的。想想过去,想想现在;想想别人,想想自己。所谓“以史为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祝大家都能成为“大器”!若能如此,那是天下之大幸! 张嘉骅
写在前面的话 成为「大器」 谁是接班人?——尧舜禅让的故事(一) 帝位该传给谁? 来自民间的孝子 对舜的考验 合适的人选 典范永存人间 帝王之路——尧舜禅让的故事(二) 只有困境,没有绝境 王者胸襟 无法辞让的王位 用对的人来做对的事 传位给禹 不能不打的仗——汤武革命的故事 执行上天的惩罚? 快乐王朝的毁灭者 “天命”借口? 向朝歌出发! 一个被曲解的忠臣——周公摄政的故事 可预见的灾祸 肩膀上的担子 周公摄政与归政 成王的懊悔 为了纪念一位忠臣 遥远的仙山——秦始皇的故事 寻找大鲛 向未来预订千秋万世的始皇帝 名列“第一”的作为 一辆狂奔的马车 显赫的声名与鲍鱼的气味 推倒大房子的竹竿 彼可取而代也!——项羽创立霸业的故事 帝位的窥探 八千精兵起江东 立楚怀王 项梁战死 项羽杀宋义 巨鹿之战 一场错过未来的宴会——项羽鸿门宴的故事 项王之怒 张良的应变之计 鸿门宴上的杀机 遁逃 抢救刘邦 英雄末日——项羽四面楚歌的故事 夕日将尽 听不进耳里的劝 立诸侯王,杀义帝 楚汉相争 最后的英雄气概 宁死也不渡乌江 猛将难寻——刘邦称帝的故事 刘邦早期的传奇故事 最后赢得天下的人 刘邦的用人之道 《大风歌》里的真情流露 「人彘」的制造者——吕后的故事 意想不到的权势顶峰 崎岖难行的富贵之路 可怕的泄恨方式 权力是唯一的依靠 吕家势力的颓败 吕后心中的痛苦 一个帝王的欲求——汉武帝的故事 汲黯泼冷水 第一位建立年号的皇帝 “外儒内法”的治国方针 武帝的六大欲求 第一,求壮观 第二,求文治 第三,求武功 第四,求美色 第五,求宝马 第六,求神仙 喜怒无常,刚愎自用 晚年下诏罪己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的故事 回信给一位将死的朋友 三次长途游历 司马谈的遗言 宏伟的计划 伟大与卑贱 生命的定论 后记 历史中的“生命档案”——我为什么写《少年读史记》 故事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