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前汉通俗演义(上下):毛泽东常年置于床头的枕边书(296842)

0评论量

112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东周渐衰,西秦崛起,战国七雄,攻战杀伐,秦王赢政凭借祖宗基业,集聚关中百万壮士,恫吓诱骗,蚕食鲸吞,将六国一一翦灭,把九州版图据为己有。赢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便把三皇五帝的名称各取一字合成一词,自称为皇帝。 皇帝专制四字,是笼罩全书之大宗旨。秦造成之汉沿袭之,是秦汉本一脉相关,无甚区别。秦朝自赢政起,经胡亥、子婴共历三世,只存在十五年。依事演述,寥寥数回,不成一卷。而且虽名为一朝,但只闻暴政,未见平治,实为由周至汉之过渡时代,故列于汉前,简述事迹。 前汉二百多年间,有女宠、有外戚、有方镇、有夷狄、有劈幸、有阉宦、有权奸,古今以来乱国之祸端,俱汇集其中。本编旁采博收,将所有前汉治乱之大事,备载无遗。
蔡东藩,清末中第,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却因不满官场恶习一年后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教书为生。后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一路颠沛流离,于抗战胜利前期逝世。一生共著书13部,撰写700余万字,篇幅之巨堪称历史演义的奇迹,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自秦始,皇帝专制便成之,汉沿袭之,而秦自始皇起,经胡亥、子婴共历三世,只存十五年,寥寥数回不成一卷,且虽为一朝,却只闻暴政,未见平治,则秦实为由周至汉之过渡时代。秦末群雄逐鹿,刘邦建汉,至王莽篡汉,二百多年间古今以来乱国之祸端俱汇集其中。蔡公以皇帝专制为引,贯穿全书,著说秦汉之一脉相关,无甚区别,并将所有前汉治乱之大事备载无遗,是为前汉通俗演义。
第一回 移花接木计献美姬 用李代桃欢承淫后    皇有皇猷,帝有帝德,史家推论史事,首推三皇五帝。其实三皇五帝的本身,并未尝自称为皇,自称为帝,后人因他首出御宇,创造文明,把一个浑浑沌沌的世界,化成了雍雍肃肃的国家,真是皇猷丕显,帝德无垠,所以格外推崇,因把皇字帝字的徽号,加将上去。是意未经人道,一经揭破,恰有至理。到了夏商周三朝,若大禹,若成汤,若周文武,统是有道明君,他却恐未及古人,不敢称皇道帝,但降号为王罢了。及东周已衰,西秦崛起,暴如嬴政,凭借了祖宗遗业,招揽关陇间数十百万壮丁,横行海内,蚕食鲸吞,今日灭这国,明日灭那国,好容易把九州版图,一古脑儿聚为己有,便自以为震古铄今,无人可及,遂将三皇的皇字,五帝的帝字,合成了一个名词,叫做皇帝。   咳!这皇帝两字的头衔,并不是功德造就,实在是腥血铸成。试看暴秦历史,有甚么皇猷?有甚么帝德?无非趁着乱世纷纷的时候,靠了一些武力,侥幸成功,他遂昂然自大,惟我独尊。还有一种千古纪念的事情,就是我国的君主专制,实是嬴政一人,完全造成。从前黄帝开国以来,颁定国法,原是君主政体,历代奉为准绳,但究未尝有“言莫予违,独断独行”的思想。尧置谏鼓,立谤木,舜询四岳,咨十有二牧,禹拜昌言,汤改过不咎,周有询群臣询群吏询万民的制度,简策流传,至今勿替。可见古时的圣帝明王,虽然尊为天子,管辖九州,究竟也要集思广益,依从舆论,好民所好,恶民所恶,才能长治久安,做一位升平主子,贻谋永远,传及子孙。看官听说!这便是开明专制,不是绝对专制哩。声大而闳。   自从嬴政得国,专务君权,待遇百姓,好似牛马犬豕一般,凡所有督责抑勒的命令,严酷残暴的刑罚,无一不作,无一不行,也以为生杀予夺,惟我所为,百姓自然帖伏,不敢再逞,从此皇帝的位置,牢固不破,好教那子子孙孙,千代万代的遗传下去。那知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本身幸得速死,不致陨首,才及一传,宫廷里面,就闹得一塌糊涂,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于是楚汉逐鹿,刘项争雄。项羽力能扛鼎,叱咤万夫,却是个空前绝后的壮士,无如有勇无谋,以暴易暴,反让那泗上亭长,出人头地,用了好几个策士谋臣,武夫猛将,终将项霸王除去,安安稳稳的得了中原。史官说他豁达大度,确非凡夫,而且入关约法,尽除苛禁,能得百姓欢心,所以扫秦灭项,五年大成。
第一回 移花接木计献美姬 用李代桃欢承淫后 第二回 诛假父纳言迎母 称皇帝立法愚民 第三回 封泰岱下山避雨 过湘江中渡惊风 第四回 误椎击逃生遇异士 见图谶遣将造长城 第五回 信佞臣尽毁诗书 筑阿房大兴土木 第六回 坑深谷诸儒毙命 得原璧暴主惊心 第七回 寻生路徐市垦荒 从逆谋李斯矫诏 第八回 葬始皇骊山成巨冢 戮宗室豻狱构奇冤 第九回 充屯长中途施诡计 杀将尉大泽揭叛旗 第十回 违谏议陈胜称王 善招抚武臣独立 第十一回 降真龙光韬泗水 斩大蛇夜走丰乡 第十二回 戕县令刘邦发迹 杀郡守项梁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