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股神企业帝国的过去与未来(310561)

0评论量

13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巴菲特造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是一个市值3千亿美元的企业联合体,也是世界上规模大、著名的企业之一。尽管伯克希尔如此强大,却很少有人了解它。许多人都认为,如果没有巴菲特,它就无法生存下去。这本书证明了这个判断是错误的。 本书作者劳伦斯·A. 坎宁安概括了将伯克希尔下属的50家子公司团结起来的企业文化,揭示了将保证伯克希尔繁荣发展的特质。坎宁安讲述了各家子公司的起源和走向成功的旅程,解读了管理者以节俭、诚信、创业热情、自主性等无形的价值观创造经济价值的策略。
1、《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编辑坎宁安再度奉献佳作——一部全景式的伯克希尔企业史。揭示巴菲特成功打造和管理这家超大型企业联合体的诸多内幕和细节。 2、作者得到巴菲特亲自授权,进入伯克希尔内部访谈上百位子公司高管、股东及关键人物,揭秘巴菲特价值千亿美元的投资之道与经营之道! 3、全景式呈现伯克希尔崛起历程,披露众多子公司的起源、并购及经营细节,总结出伯克希尔九大企业文化特质如何保证伯克希尔长盛不衰。
前言 我着手创作这本书的原因,是人们对沃伦·巴菲特的普遍赞誉变得似是而非:他的目标一直是把伯克希尔-哈撒韦打造成一家可持续发展的公司。然而,即使是巴菲特的崇拜者也表示,没有巴菲特,伯克希尔就无法生存。[1]这也成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13年年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二十多年来的股东,以及1997年首次出版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一书的编辑,我对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未来充满信心。与此同时,我对质疑它的投资者也很感兴趣。 尽管关于介绍巴菲特生平和投资的著作已经汗牛充栋,但很少有人从伯克希尔的机构视角来看待问题。我的设想是,伯克希尔拥有独特的企业特质和强大的企业文化,这些特质和文化将在后巴菲特时代延续下去。巴菲特的投资哲学表面上是收购由杰出经理人经营的伟大企业。我明白,要想识别和解释这种文化,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我需要从高层入手,自上而下观察每个角落,特别是伯克希尔旗下50家重要的子公司。[2] 当然,我也有可能找不到自己想要捕捉的企业特质。也许,并没有所谓的伯克希尔文化,子公司之间也没有共同点。大型企业集团不一定拥有可辨别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在每个子公司都独立运营的情况下,抑或母公司收购的理由很简单,仅仅是以公平的价格收购一家好企业而已。 即便是最简单的公司,其企业文化也可能是一个谜,更何况是伯克希尔公司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对伯克希尔公司的解读,似乎就相当于解释“土星环”[3]。在我工作之初,我通过仔细研究伯克希尔和巴菲特的相关出版物来寻找企业文化的产物,希望借此来应对这种挑战。我搜罗的材料包括伯克希尔的年报和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尤其是那些针对子公司及其历史和高管的内容。我还研究了伯克希尔所有的新闻稿,尤其是有关其收购的新闻稿,以及伯克希尔几十年来每份年报中都出现的关于其信条(巴菲特称之为“与股东相关的商业原则”)和收购标准的声明。这些材料让我初步勾画出伯克希尔在母公司层面的文化轮廓。 然后我将目光转向伯克希尔旗下的子公司。对于以前的上市公司,我查阅了它们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并特别留意这些公司出售给伯克希尔-哈撒韦时披露的描述。我广泛阅读了一些介绍子公司及其创始人和高管团队的书籍,包括自传、传记和公司历史。我研究了许多由独立档案保管员编写的百科全书条目,以及十几本有关巴菲特主要著作的简介。我以书面调查和当面访谈的方式,对数十名伯克希尔子公司的现任和前任高管及董事,以及数百名股东进行了采访,并补充完善了所有这些调研,包括赞美和批评的观点。 这些线索很快就累积起来,形成了一种模式:对每家子公司进行分析时,相同的特质开始反复出现,总共出现了9项共同特质。并不是每一家子公司都有全部的9项特质,但也有很多子公司全部都有,而且大多数子公司至少有9项特质中的5项。[4]此外,这些特质还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些无形价值都经管理者之手转化为经济价值。伯克希尔公司的企业文化特质开始显现,它与众不同、历久弥新,对伯克希尔来说也是独一无二的。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文化可以让这家公司在巴菲特离开后继续发展下去。 以下是本书内容的路线图。引言部分描绘了伯克希尔企业文化的全景图,并阐述了我所说的“价值观的价值”——将无形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实践。第一部分回顾了伯克希尔糟糕的起步,最初的十年为后来形成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接着,着重介绍了伯克希尔如今非凡的多样性,并简要回顾了将其维系在一起的企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窥见伯克希尔子公司的一些企业文化样本。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每项特质都单列一个主题,进行详尽的讨论。我们描绘了伯克希尔子公司的文化历史,并展示了它们如何适应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的伯克希尔文化。这些章节的大部分内容,都包含若干和子公司企业文化相关的故事,这样就为每个主题都安排了相应的例证。由于常见的特质环环相扣,很难割裂,所以每一章都暗示了其他章节中明确的主题。在这些故事里,我们描述了所遇到的挑战和挫折,以及由于特定的企业特质而产生的优势和成就。它们共同展示了伯克希尔企业文化独特的经济价值。 第二部分的最后几章介绍了其他一些标志性的公司,尽管偶像式的创始人去世了,但它们依然屹立不倒。第二部分的倒数第二章对伯克希尔及其子公司玛蒙集团(Marmon Group)进行了类比。玛蒙集团也是一家由杰出人物(普里茨克兄弟)创建的企业集团,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它将随着创始人的去世而走向灭亡。第二部分的最后一章着眼于伯克希尔拥有少数股权的一些上市公司,它们的重要性不是那么强,但值得一看,看看它们的企业文化如何与伯克希尔融合。无论是山姆·沃尔顿之后的沃尔玛,还是凯瑟琳·格雷厄姆之后的《华盛顿邮报》,它们都反映了伟大的企业是如何超越灵魂人物的个人印记的。 第三部分强调,即使是再强大的企业文化,也很少能自我维持,因此有必要对伯克希尔文化进行持续的再投入,以保证它在巴菲特离开后依然会生机勃勃。根据一项包含众多主题的继任计划,巴菲特的遗产将以基金的形式存在,继续作为伯克希尔的控股股东。基金会以后会逐步将股份转让给慈善组织,这种所有权将有助于伯克希尔与一大群志同道合的伯克希尔股东一起,抵御关注短期业绩的压力。 伯克希尔未来的投资和运营,将由一群从伯克希尔现任高管中挑选出来的继任者负责。这些继任者都拥有不俗的能力和巨大的成就,不过他们面临的工作挑战比巴菲特更为艰巨,因为巴菲特深入参与了伯克希尔建设的每一步。第三部分为巴菲特的继任者提供了借鉴,并将伯克希尔的经验分享给其他公司,包括那些想要效仿伯克希尔模式的公司。 某些人出于种种误解,质疑伯克希尔的持久力,但伯克希尔强大的企业文化为其永续经营提供了充足的内部保障。伯克希尔作为一家杰出的上市企业集团,其更大的威胁来自外部的短期主义。无论巴菲特是昨天退休还是永远工作,相关的压力都会一直存在。伯克希尔的企业文化建设令人印象深刻,本书就是有力证明。本书还探讨了可能使其陷入危险的外部压力,并以这个新问题作为全书的结尾。 2014年10月 坎宁安写于纽约 [1]For example, Steven M.Davidoff,“With His Magic Touch, Buffett May Be Irreplaceable for Berkshire,”New York Times, May 22, 2013. [2]伯克希尔“直接子公司”的确切数量,取决于这一概念在法律、运营或者职能方面是如何定义的。附录提供了一份根据公开记录汇编的清单,列出了伯克希尔旗下直接和间接的子公司。 [3]土星环是指土星赤道面上的环系,由绕土星运转的碎块和微粒组成。此处土星指伯克希尔,而土星环指伯克希尔旗下的众多子公司。——译者注 [4]在伯克希尔旗下,拥有集团所有文化特征的子公司包括:玛蒙集团、麦克莱恩、克莱顿房屋公司。
赞誉 推荐序 价值观的价值 译者序 经营之神巴菲特 原书推荐序 巴菲特的管理哲学:伯克希尔基业长青的基石 前言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 第1章 缘起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前世今生 巴菲特早期的投资版图:保险、报纸、零售 喜诗糖果:巴菲特投资思想的分水岭 韦斯科金融公司:信誉重于金钱 《布法罗新闻报》:好事多磨 所罗门兄弟公司:伯克希尔充当“白衣骑士” 本章小结 第2章 多元化 斯科特-费泽公司:微缩版的伯克希尔 范奇海默兄弟公司:投入伯克希尔的怀抱 伯克希尔四大业务领域:保险、能源、金融、实体 伯克希尔旗下事业群像 德克斯特鞋业:代价最高的投资失误之一 伯克希尔旗下事业:不同视角的分类 伊斯卡:伯克希尔少有的非本土子公司 本章小结 第3章 企业文化 公司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伯克希尔的股东、董事与高管 企业文化事关公司发展大局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第4章 精打细算与真诚友善 盖可保险:低成本运营的典范 国民赔偿保险公司:诚意待客,信守承诺 通用再保险:坚守承保纪律,珍视公司信用 本章小结 第5章 珍视声誉 克莱顿房屋公司:信誉也是一种商业价值 乔丹家具:无形价值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值 本杰明-摩尔涂料公司:品质,始终如一 佳斯迈威: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本章小结 第6章 重视家风 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商界传奇人物B夫人 威利家居:伯克希尔式企业的典型代表 明星家具:从陷入困境到重焕光彩 赫尔兹伯格珠宝: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本-布里奇珠宝:传承五代的家族企业 本章小结 第7章 自我驱动 飞安公司: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利捷航空:行业细分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伽蓝服装公司:童装品牌的先行者 贾斯廷:牛仔靴驰名品牌 顶点砖材:困境反转型的周期性公司 冰雪皇后:加盟连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本章小结 第8章 充分放权 宠厨:以充分放权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斯科特-费泽:两害相权取其轻 路博润公司:索科尔内幕交易事件的导火索 威利家居:依靠授权打败竞争对手 本章小结 第9章 智慧投资 麦克莱恩:通过不断并购实现扩张 迈铁公司:大力开展“补强型”收购 路博润公司:沉睡的雄狮终于觉醒 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具有合理回报的安全投资 本章小结 第10章 恪守本分 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公司:坚守铁路业务 肖氏工业集团:迷途知返,重塑辉煌 鲜果布衣:一堂生动的公司财务课 本章小结 第11章 永续经营 布鲁克斯:颠沛流离,终得归处 森林河房车:命途多舛,绝处逢生 东方贸易公司:找到永久家园,重返美好时光 CTB国际公司:美国价值观的代表企业 CORT商业服务公司:遇见贵人,命运逆转 创科集团:看别人吃一堑,让自己长一智 本章小结 第12章 以小窥大 玛蒙集团:迷你版伯克希尔 玛蒙集团的灵魂人物:普里茨克兄弟 玛蒙集团的成功之道 玛蒙集团和伯克希尔的相似之处 本章小结 第13章 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 伯克希尔的股票持仓 华盛顿邮报:凯瑟琳和巴菲特相互成就 吉列公司: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 可口可乐:百年老店,享誉全球 沃尔玛:从偏安一隅到零售之王 USG公司: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一笔重要投资 亨氏公司:伯克希尔少有的合作投资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第14章 继承者 拉森-朱赫:巴菲特的年轻助手浮出水面 谁会是巴菲特的接班人 伯克希尔的股东群体 伯克希尔:股东的分化与上市的利弊 霍华德·巴菲特:伯克希尔未来董事长的理想人选 本章小结 第15章 后巴菲特时代的挑战 XTRA公司:巴菲特的收购方式与众不同 罗素公司:去中心化的得与失 内部价值观的冲突与调和 来自特利丹与通用电气的参考 本章小结 第16章 伯克希尔,精彩继续 美国商业新闻社:和伯克希尔的双向选择 从伯克希尔可以学到什么 马克尔公司:微缩版的伯克希尔 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慈善精神在伯克希尔蔚然成风 本章小结 后记 附录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