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书信集(中)(310907)

0评论量

7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是一本书信集,收入作者与陈竹隐、朱迈先、傅丽卿、朱闰生、叶圣陶、俞平伯、吕叔湘、郑振铎、浦江清、胡适10人的131通信件。其中最可能引起读者和研究才兴趣的,大概是作者致夫人陈竹隐的信,共75封。是75封恋爱书信。其余的信,是作者写给朋友的,态度温和、谦虚、诚恳、真挚,说的都是肺腑之言。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关于兴诗的意见 ——致顾颉刚 颉刚兄: 关于兴诗,弟有三个意见: 一、兴诗之名,始见于《周礼》、《诗大序》、毛公《诗传》。《周礼》只有“兴”之名,别无可援据,且其书真伪也还没有定论,暂可存疑。《诗大序》及《毛诗传》所谓“兴”,似皆本于《论语》中“《诗》可以兴”一语。其义殆与我们所谓“联想”相似;周岂明先生《谈龙集》里以为是一种象征,颇为近理。《毛诗传》里说兴诗,太确切,太粘滞,简直与比无异,或是为开示来学之故;《郑笺》却未免变本加厉了。其实照《诗大序》及《毛诗传》所指明,兴确是比之一种,不过涵义较为深广罢了。《文心雕龙》说,“比显而兴隐”,正是这个道理。陈奂《毛诗传疏》引他朋友的话,说《毛诗传》之兴共一百十六篇;弟本想作一综合研究,人事倥偬,未能如愿;以后还想做这种工夫。现在所谈,只是假定。这假定若是的,则“兴”之原意不与兄所说相同;虽然弟还相信兄说符于实际。早期的歌谣若有艺术可言,兄所说的“起兴”必是最主要的。说“起兴”一名可借以说明古今歌谣的起句的确切的价值与地位则可,说所谓兴诗的本义应该如此也可;说“兴”之一名原义应该如此,那就还待商榷了。 二、就兄所说的“起兴”而论,弟也略有想补充之处。这是关于“起兴”的存在的理由的。兄以“山歌好唱起头难”来说明“起兴”的必要,是不错的,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弟以为由近及远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所歌咏的情事往往非当前所见所闻,这在初民许是不容易骤然领受的,于是乎从当前习见习闻的事指指点点地说起,这便是“起兴”。又因为初民心理简单,不重思想的联系而重感觉的联系,所以“起兴”的句子与下文常是意义不相属,即是没有论理的联系,却在音韵上(韵脚上)相关连着。如《吴歌》“阳山头上花小篮,新做媳妇多许难”,“阳山”与“篮”皆习见之物,以兴主文的“新做媳妇”一名;这里不但首句与次句不相联贯,即首句上下截亦显系凑成,毫无理解,可是首句韵字“篮”与次句韵字“难”,音韵近似,便可满足初民的听觉,他们便觉得这两句是相连着的了。这种“起兴”的句子多了,渐渐会变成套句;《诗经》中常有相同的起兴的句子,古今歌谣中也多,如《客歌》中“日落西山一点红”之类。这因此种句子唱得久了,流行得广了,要唱新歌的人也可借用;省得还要另起炉灶,另找习见习闻的事物编成句子——那究竟费力呀。反正只须跟着韵就行;唱惯了的句子倒更容易入于耳、出于口,更容易发生效用呢。这起兴句的韵脚之重要,决不下于全句的内容。四言意少,常以两句起兴,韵可在次句;七言歌谣,起兴常只一句,所以必有韵。(七言绝句首句用韵者多,正因此体出于歌谣之故) 三、诗有赋比兴之分;其实比兴原都是赋,因与下文或涵蕴的本义的关系,才有此种区别。赋是直说,比是直说,此事以譬彼事,而彼事或见于文中或否(如《诗经》中之《鸱鸮》、《黄鸟》)。兴是直说此事以象征彼事,——或用兄说,直说此事,任意引起他事。无论比兴,所直说的“此事”,原来必是当前习见习闻的事物。墨子论譬,说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这正是比兴(旧说)的作用;至于后来因艺术之美而用比,则当另论。所以比兴与赋并无绝对的分别,只是说诗者的一种方便。相信关于《诗经》及歌谣有许多难解难分的麻烦问题,是从这里起来;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便是关于这方面的一个聪明的转语,其实是“以不了了之”。 屡承下问,才敢写出这几条愚见,敬候明教。旅途仓卒,又无书可检,如征引及称述有误,务请代为校正,至感!至感! 弟朱自清 一九三一年八月三十日,西伯利亚车中
关于兴诗的意见 致杨树达 致罗根泽 致吴晗 致臧克家 致朱光潜 致赵万里 致傅斯年 致罗常培 致程千帆 致李长之 致李健吾 致余冠英 致吴组缃 致王瑶 致缪钺 致常镂青 致萧公权 致杨晦 致马公愚 致萧涤非 致赵景深 致曹聚仁 致魏建功 关于李白诗 致李方谟 致闻一多夫人 致梅贻琦夫人 关于诗的比喻和组织 致徐中玉 致李小缘 致黄今映 致常君实 致金溟若 致张旭光 致南克敬 致于乃仁、于乃义 致雷梦水 致彭桂萼 致彭桂蕊 致余中英、朱梅君 致金拾珊、张弢英 致王志诚 致刘景超 致高祖文 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