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中的阳光(309218)

0评论量

29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骤雨中的阳光》是一部小小说集,收录了作者创作的四十余篇小小说作品。其突出特点是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关注小人物,传递正能量,鞭挞假丑恶,语言叙述上也具有鲜明的岭南地方特色。作品从谋篇布局到主题挖掘、人物塑造,都显得成熟老到。在作者的笔下,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形色色,活灵活现。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一群体命运的描述,表达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
欠你一碗“整蛋糖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莞邑农村盛行“相睇”,拍拖中的男方要到女方家让女方的亲朋好友过目,俗称“面试”。 陈村的阿华今天就要到拖友阿娟家相睇,临行,他请来村中的阿文做伴。阿文是插队知青,村里安排他当村小民办教师。 阿娟家在邻村大荔枝园里,一连三间大瓦房,有门楼,还有个大院子。阿华二人一进门,大院里就站起了一片人群,有阿娟的双亲和三姑六婆,还有阿娟的姐妹团——高妹阿云、靓女阿芳和阿娇,她们都是阿娟高中时的同学,阿娟请她们当主考官。 阿娟的母亲先叫阿华站起来走几步,让大家看看未来女婿的行藏举止。阿华“嚯”地站起来,昂首阔步向前走。他是个退伍兵,英姿飒爽,虎虎生威,直看得三姑六婆们伸大拇指:“兵哥好威势!” 接下来是“查家宅”。三姑六婆连珠炮般问阿华:“家里有多少人?有人吃米(商品粮)的吗?”阿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三姑六婆们细声讲大声笑,大院里闹成一锅粥。 问完家宅后,轮到阿娟的姐妹考官们发问了,女主考官们个个精眉醒目,牙尖嘴利。高妹阿云首先发问:“华仔,问你一个问题,是先有鸡乸还是先有鸡春(蛋)?”阿华一时答不上来,忙扯了扯阿文的衫袖,文老师先“咳”一声,然后说:“这是一个世界难题,科学家尚无定论。”阿云一时语塞。靓女阿娇忙说:“我问一个有关亲情的问题,如果你老婆与老妈子一齐跌落水,先救哪个?”阿华说:“阿娟会游水,先救老妈子!”靓女阿芳说:“不问这些离谱的问题,说实际的,阿华,你家里有没有‘三转一响’?”阿华忙问阿文:“什么叫‘三转一响’?”文老师说:“就是单车、衣车、手表和收音机。”阿华说明白了:“我家有一辆28吋单车和一台红灯牌收音机!” 面试结束了,到了揭晓考试结果的时候了,莞邑表达“揭晓”的习俗很有趣,也很有人情味,不用语言表达,靠的是一碗“鸡蛋糖水”:同意这门亲事的是给你一碗“整蛋糖水”,表示“圆满甜蜜”;不同意的是“蛋花糖水”,表示甩拖散亲。人们把糖水宴中的主角叫糖水妹。阿娟母亲端给阿华的是一碗“蛋花糖水”,端给阿文的却是一碗“整蛋糖水”。阿华默默地站起来,把糖水放在桌上,然后一脚踢开单车脚架,推着单车往门楼外走去。高妹阿云忙推阿娟:“糖水妹,还不快去追!”阿娟忙向门外追去。 阿华刚坐上单车,尾架就给阿娟扯住了。阿娟说:“刚才老妈子把糖水碗端错了,别介意。”“你老妈子没端错,是我错了,不该请文老师做伴,节外生枝,喧宾夺主。” 阿娟母亲把桌上的糖水碗调换过来了,阿华面前是一碗“整蛋糖水”,文老师的是那碗“蛋花糖水”。院子里响起了一片“啪啪啪”的掌声,糖水妹阿娟却躲进屋里去了。 几十年过去了,文老师成了民俗学专家。一年元宵节,他带着几名学生回到当年知青点——陈村采风。那天刚好阿华家里相睇,准女婿带着同伴来给阿华家“面试”。几十年前的情景又在阿文面前重现,他告诉学生,今天让你们看一场精彩的传统民俗表演,大家可以打开手机进行现场直播。 到了面试结果揭晓的时候了,当年的糖水妹,如今的准丈母娘阿娟端来两碗糖水,她把一碗端给准女婿,又把一碗递给文老师。 文老师低头一看,糖水碗里卧着两只白白胖胖的鸡蛋,忙说:“糖水妹,今天可不是我来相睇,糖水端错了。” “文老师,我知道你今天不是来相睇,而是来睇戏,我家欠你一碗‘整蛋糖水’,今天正好补偿。”
第一辑 莞邑往事 欠你一碗“整蛋糖水” 零点荔枝蜜 “净重50公斤” “蓝带”传真 会飞的腊鸭 红马甲黑马甲 “好酸,好孙” 肥婆卖大包 谁是共产党员 傻仔秋 第二辑 真情速递 怎么会是你 长大后做你的拐杖 “厂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