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都心史(红色经典)(308038)

0评论量

25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赤都心史》特收录瞿秋白的两部代表作《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旨在读者更清晰地了解瞿秋白所记述的那个年代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从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心理记录的底稿”。 《饿乡纪程》讲述作者自北京至哈尔滨辗转赴俄过程中的艰辛与曲折,从中也可看出当时中国的处境及知识分子的责任心。 《赤都心史》讲述作者以中国新闻记者身份在莫斯科与俄方社会活动家、文学家、诗人等代表交往时的见闻感受。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个人际遇感受真切,所涉经历丰富,不妨一阅。
瞿秋白,本名双,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生于江苏常州。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主编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1925年起,先后在中共第四、第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是首位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 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多余的话》等。
瞿秋白,是不屈不挠的共产党员、不朽的烈士。他的一生完全献给了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留给了我们大量的关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论著与译述著作,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十分宝贵的财产。 《赤都心史》是瞿秋白的两部代表作《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的合集,旨在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瞿秋白所记述的那个年代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更完整地展现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从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心理记录的底稿”。 文笔生动,内容详实。该作品虽为生活纪实,但瞿秋白先生在写作伊始便想要为读者营造一个生动不枯燥的阅读氛围,这也使得《赤都心史》既充实又生动。 “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专门设计,收入作品皆为名家名作,旨在重温红色经典,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小小的院落,疏疏的闲花闲草,清早带些微霜,好象一任晓风飐拂摇移,感慨有些别意,仿佛知道,这窗中人快要离他们远去万里了。北京四年枯寂的生涯,这小小的院落容我低徊俯仰,也值得留一纪念,如今眼看别离在即,旧生涯且将告一段落,我也当有以安慰安慰这院落中的旧伴呵。可是呢。……我没离故乡之前,常州红梅阁的翠竹野花,环溪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母亲去世,一家星散,我只身由吴而鄂,由鄂而燕。黄陂铁锁龙潭的清波皓月,也曾使我低徊留恋;以至于北京南湾子头的新柳,丝丝的纤影,几番几次拂拭我的悲怀诗思。我又何独对于这小院落中奄奄的秋花格外深情呢?“自然”向不吝啬他自己的“美”,也未必更须对我卖弄,——我只须能尽量享用,印取他的“美”意,自慰偏枯悲涩的心怀,离别便离别,一切不过“如是而已”。   我离山东回到北京之后,匆匆的整理行装,早夜疲乏,清晨起来没精打彩的坐着,不知道辜负了这小院秋花的多少好意。我纯哥的家庭,融融泄泄,安闲恬静的生涯虽说不得,隐隐地森严规律的气象,点缀些花草的闲情雅意,也留我许多感想。我因远别在即,黄昏时归来就同哥嫂家常闲话,在北京整整的住了四年,虽纯哥是按“家族的旧道德”培植扶助我,我又被“新时代的自由神”移易了心性,不能纯然坐在“旧”的监狱里,或者有和他反背的意见,——纯哥当初竭力反对我到俄国去,以为自趋绝地,我却不是为生乃是为死而走,论点根本不同,也就不肯屈从,——到现在一切都已决定,纯哥亦就不说什么,勉励我到俄国后专门研究学问,不要半途而辍。兄弟的情分,平常时很觉泛泛,如今却又有些难舍。——人生生活的剧烈变更,每每使心理现象,出于常规,向一方面特别发展。我去国未决定以前,理智强烈,已决定后,情感舒展伸长,这一时期中总觉得低徊感慨之不尽。然而走是已决定走的了。我这次“去国”的意义,差不多同“出世”一样,一切琐琐屑屑“世间”的事,都得作一小结束,得略略从头至尾整理一番。哥嫂的谈话,在家事上也帮助我不少。   应整顿的事繁琐得很。母亲死时遗下的债务须得暂时有个交托,——破产的“士的阶级”大半生活筑在债台上,又得保持旧的“体面”,不让说是无赖呵!——旧时诗古文词稿,虽则已经视如敝屣,父亲却要他做个纪念,须得整理出来;幼时的小伴,阔别已经好几年,远在江南,不能握别,须得写封信告辞。总之当时就知道俄国远处万里,交通梗塞,而且我想一去不知道甚时才能回来(生命于我无所重轻),暂时须得象永告诀别似的,完一番“人间的”手续。于是抽出这几天晚上整理整理。   儿时的旧伴,都已星散了,谁还管得谁?然而我写信时,使我忆及我一少寡的表姊。他现在只他一人同一遗腹子孤苦伶仃的住在母家,我姑母受儿媳的供养已是很为难,何尝能好好周顾到他呢。姑母家是地主,然而生活程度随着渐渐欧化的城市生活增高,农业生产,却因不能把他随着生活程度增高的雇工价值核计,不会处置变态中的农地生产资本,而且新由大家族经济变成个人经济,顿然现出濒于破产的现象。于是我表姊的寄生中之寄生生涯,精神苦痛不可言喻。还有一个表姊,从小没有母亲,和我一处长大的,他家亦是破产的“士的阶级”,丈夫是小学教员,儿女非常的多,非但自己创不起小家庭,还非得遵从家族经济的原则,所谓仰事俯蓄,艰难得很。我表姊感着“中国妇女的痛苦”,每每对于生活起疑问。他又何尝能解决他呢?   夜深人静,灯光黯黯的笼罩着人的愁思。晚风挟着寒意,时时到窗隙里来探刺。握着笔要写又写不下去:旧话重提有什么意味?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可是从何说起!亲人的空言虽比仇人的礼物好,究竟无益于事。况且我的亲友各有自己阶级的人生观,照实说来,又恐话不投机,徒然枉费。中国的社会生活,好象朦胧晓梦,模糊得很。人人只知道“时乖命蹇”,那知生活的帐子里有巨大的毒虫以至于蚊蚋,争相吸取他们的精血呢?大千世界生命的疑问不必提起。各人吃饭问题的背后,都有世界经济现象映着,——好象一巨大的魔鬼尽着在他们所加上去的正数旁边画负号呢。他们怎能明白!我又怎能一一的与以慰藉!……几封诀别的信总算写完了。   我记得,我过天津的时候,到亲戚家去,主人是我世交,又是我表姊丈。他们知道我有远行,开瓶白兰地酒痛饮半宵。我这位表姊,本是家乡的名美人,现在他饱经世变,家庭生活的苦痛已经如狂风骤雨扫净了春意。那天酒酣耳热,大家吃着茶,对着烟灯谈话。表姊丈指着烟盘道:“我一月赚着五六十块钱,这东西倒要去掉我六十元。你看怎么过?”表姊道:“他先前行医也还赚几个额外的钱。他却懒得什么似的,爱去不去,生意怎么能好?铁路局里面的事情,还是好容易靠着我们常州‘大好老’(这是常州话,指京里的大官说的)的面子弄着的,他也是一天去,两天不去。事情弄掉了,看怎么样!……”他女儿丰儿忽然插话对我说道:“双舅舅,双舅舅。你同我上北京去罢?去看三姨,三姨上次来我家里,和娘娘谈天,后来不知道怎么还淌眼泪来呢。……”茶已经吃完了,烟也抽了不少了。我的醉意也渐渐醒了。……那天从他们家里回客栈,不知怎么,天津的街市也似乎格外凄凉似的。……   我记得,北京西城一小公寓,短短的土墙,纸糊的窗格,院子里乱砌着鸡冠凤仙花,一见着就觉得一种极勉强极勉强的城市生活的光景。我那天去看亲戚,进了他的屋子,什物虽收拾得整整齐齐,地方究竟太窄些。我告诉了我这表舅母快要到俄国去的话。他道:“这样亦好。你母亲一世愁穷,可惜等你学好了本事,他再也看不见了。”我道:“这也罢了!我是很爱学的。穷迫得紧,几几乎没有饿死,学不成学得成又是一事。一点希望本只在自己。第一次从常州出门求学,亏得你当了当头借给我川资。这次出去求学,也刚巧借着了钱。究竟穷是什么事,暂且不放他在心上。……”我去国的志愿究竟在什么地方,不能表示出来,现在中国社会思想,截然分了两个世界,新旧的了解是不可能的。——表舅母接着问道:“你在天津看你二表姊去没有?他姑爷还吸鸦片么?”我道:“怎么不吸?”他叹道:“象我们这样丝毫没有的人家也不用说了。他们这般公子少爷,有了财产拼命浪费;——也难怪他,他父亲不会教训,和儿子是一样的货。‘有’的时候,不知道上进。现在‘没’了,看怎么样。他却还吸烟!现今还比得从前吗?……象你表舅,从小没钱求学。现在一家两口,东飘西走,一月进款三四十元,够什么!这个那个小机关上的小官员,如此景况的人成千成万。现在的世界,真不知道是什么世界!……”接着又问道:“三小姐到京了,你去看他没有?”我说我看见过了。他道:“三小姐这桩亲事,真正……小孩子时候就定亲许人家,最坏事。幸而他们夫妻还亲爱。不过姑爷中文都不大好,又不能做什么事,生计是……将来很艰难呵。……”
出版前言 饿乡纪程 绪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一〇 一一 一二 一三 一四 一五 一六 跋 赤都心史 一 黎明 二 无政府主义之祖国 三 兵燹与弦歌 四 秋意 五 公社 六 革命之反动 七 社会生活 八 “烦闷……” 九 “皓月” 一〇 “俄国式的社会主义” 一一 宗教的俄罗斯 一二 劳工复活 一三 “劳动者” 一四 “死人之家”的归客 一五 安琪儿 一六 贵族之巢 一七 莫斯科的赤潮 一八 列宁杜洛次基 一九 南国 二〇 官僚问题 二一 新资产阶级 二二 饥 二三 心灵之感受 二四 民族性 二五 “东方月”(中秋作) 二六 归欤 二七 智识劳动 二八 清田村游记 二九 “什么!” 三〇 赤色十月 三一 中国人 三二 家书 三三 “我” 三四 生存 三五 中国之“多余的人” 三六 “自然” 三七 离别 三八 一瞬 三九 Silentium(寂) 四〇 晓霞 四一 彼得之城 四二 俄雪 四三 美人之声 四四 阿弥陀佛 四五 新村 四六 海 四七 尧子河 四八 新的现实 四九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