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七卷)(308615)

0评论量

16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得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是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书大致成于春秋末年,共分13篇,总计5900余字,是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出奇制胜的主要手段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纷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简评】 为了“造势”、“任势”,孙子强调要“示形”、“动敌”。他认为这是达到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他说:“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示形所追求的直接目的,就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致对我方给予的示形信息“信以为真”,产生错误的选择,导致错误的行为。示形用诈,还在于隐蔽自己的企图。制造假象,佯动误敌,这样既可掩盖我之真实意图,又可调动敌人就范。乘敌兵势空虚之际,出其不意,奇袭歼敌。两军对垒,聪明的将领总是以假象造成敌之错觉,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采取种种手段麻弊敌人,然后乘有利之机消灭他们。
用人不疑,是金子就叫它发光 判断胜利的五种方法 “英尼格玛” 珍珠港事件 穆巴拉克与中东战争 城濮之战 韩信知彼知己定三秦 “最理想的军人外交家” 借智生财 独特的五星上将马歇尔 蒙哥马利的“统御风格” 第四章 形篇 军形的取决 殽函之战 刘邦的三次战役 第五章 势篇 “奇正”的作用 李光弼保卫太原 刘永福的黑旗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