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隐散文集(309078)

0评论量

24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是庐隐的散文精选集,收录庐隐散文代表作《东京小品》《离开东京的前一天》《文学与革命》等,所选篇章侧重于抒情,叙事;题材大至社会、人生,小至离情、花草;风格既有雄浑、酣畅,亦有委婉,含蓄,广采博取,兼容并包。她的作品带有浓厚的自叙色彩,语言流利、自然、真切,纤细而不失酣畅庐隐的散文作品既是中国新文学的宝贵财富,又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透镜。通过本书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庐隐作为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的心路历程,了解她的文学创作成就。
  庐隐(1898—1934),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代表作品有《海滨故人》《灵海潮汐》《象牙戒指》。
  庐隐的散文作品既是中国新文学的宝贵财富,又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透镜。通过本书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庐隐作为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的心路历程,了解她的文学创作成就。本书根据教育部编写的全新教材选编,精选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目,是给喜欢阅读、写作、思维的青少年打造的经典读本。
 我愿秋常驻人间   提到秋,谁都不免有一种凄迷哀凉的色调,浮上心头;更试翻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在他们的歌咏中,也都把秋染上凄迷哀凉的色调,如李白的《秋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柳永的《雪梅香辞》:“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周密的《声声慢》:“对西风休赋登楼,怎去得,怕凄凉时节,团扇悲秋。”   这种凄迷哀凉的色调,便是美的元素,这种美的元素只有“秋”才有。也只有在“秋”的季节中,人们才体验得出,因为一个人在感官被地刺激和压轧的时候,常会使心头麻木。故在盛夏闷热时,或在严冬苦寒中,心灵永远如虫类的蛰伏。等到一声秋风吹到人间,也正等于一声春雷,震动大地,把一些僵木的灵魂如虫类般的唤醒了。   灵魂既经苏醒,灵的感官便与世界万汇相接触了。于是见到阶前落叶萧萧下,而联想到不尽长江滚滚来,更因其自由敏感的神经,而感到不尽的长江是千古常存,而倏忽的生命,譬诸昙花一现。于是悲来填膺,愁绪横生。   这是提到秋,谁都不免有一种凄迷哀凉的色调,浮上心头的原因了。   其实秋是具有极丰富的色彩,极活泼的精神的,它的一切现象,并不像敏感的诗人墨客,所体验的那种凄迷哀凉。   当霜薄风清的秋晨,漫步郊野,你便可以看见如火般的颜色染在枫林、柿丛和浓紫的颜色泼满了山巅天际,简直是一个气魄的画家的大手笔,任意趣之所之,勾抹涂染,自有其雄伟的丰姿,又岂是纤细的春景所能望其项背?   于秋的犀利,可以洗尽积垢;秋月的明澈,可以照烛幽微;秋是又犀利又潇洒,不拘不束的一位艺术家的象征。这种色调,实可以苏醒现代困闷人群的灵魂,因此我愿秋常驻人间!   ……
夜的奇迹 异国秋思 秋光中的西湖 咖啡店 庙会 邻居 樱花树头 柳岛之一瞥 烈士夫人 给我的小鸟儿们 愧 寄天涯一孤鸿 灵海潮汐致梅姐 月夜孤舟 愁情一缕付征鸿 房东 秋风秋雨愁煞人 生命的光荣 寄梅窠旧主 醉后 一个著作家 云萝姑娘 跳舞场归来 一段春愁 前尘 幽弦 何处是归程 一幕 歧路 窗外的春光 我愿秋常驻人间 蓬莱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