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修订版(红色经典)(308051)

0评论量

51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焦裕禄同志是新中国发展历史中值得被铭记的一位党的好干部,他的艰辛、信念以及奉献精神,映射着一大批时代先进人物的命运变迁和精神世界。 小说讲述他从穷苦少年开始勉力奋进的历程,浓墨重彩地再现了他带领兰考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建设家园的感人场面,成功地塑造了焦裕禄这个立体多面、血肉丰满的文学形象,生动还原了一位人民公仆的人生传奇。 此次,《焦裕禄》纳入“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何香久经半年之久,对书稿进行全面修订,增补了许多全新内容,对一些章节做了较大调整。何香久说,“我试图把这部长篇小说写成一部‘男人书’。” 传奇的焦裕禄,坚忍的焦裕禄,英雄的焦裕禄,真实的焦裕禄,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底色。
何香久,作家,河北黄骅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第十届沧州市政协副主席,沧州市文联主席,沧州市作协主席,现任河北省文史馆官员。 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出版有诗集、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传记文学及学术专著等多部。《焦裕禄》荣获中宣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
2012年5月入选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推介的百种优秀思想道德读物;2012年9月获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同月入选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的第七批学习书目;2012年11月获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等组织的首届优秀廉政文化出版物奖;2014年4月入选中纪委向干部推荐书目。 “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所收作品皆为名家名作,旨在重温红色经典,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鬼子来了 1 鬼子来了,崮山的天一下子黑了。 日本鬼子是民国二十六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八占领的博山县。五百多个鬼子,在联队长菊池永雄的率领下开进“四十亩地”。闪亮的钢盔,闪亮的三八大盖,枪刺上挑着太阳旗,旗子上的那太阳真像刚烤过的一帖膏药。 博山真是个好地方呀,可惜让这帮子畜生糟蹋得不成样子了。 这个地处鲁北腹地的县份,有山有水。山有鲁山、原山、鹿角山、岳阳山;水有淄河、孝妇河、青阳河、牛角河,虽然算不上是名山大川,但却一样风景秀美。山脉西联泰岱,群峰逶迤,最美的是岳阳山,有九十九座山峰,主峰就在崮山北。在崮山上的望月台上看日出,比在泰山极顶观日还要惬意。 五百多个鬼子分成两个中队和宪兵队、守备队,分散在源泉二郎山、北博山、西石马、下庄等二十五个据点上。他们还网罗了土匪和国民党军队组建了伪军警备大队,北崮山是交通要枢,所以也是鬼子和伪军重点把守的地方。 民国三十年,老天不睁眼。 一开春就是卡脖大旱,麦子稀的像兔子毛,一季连种粮也没收回来。秋庄稼正灌浆时,又连着四十多天没掉一个雨点,地上裂了尺把深的口子,秋庄稼全枯了,蔫蔫的在毒日头下枯黄着,仿佛落上一个火星就能烧起来。 天一旱,蝗虫起来了。 那些蚂蚁般的小蝻子,仿佛是让燥热的风吹着,一夜间长大了的。长成了翅膀坚韧、大腿雄壮的绿头蚂蚱。它们飞起来遮蔽住了白亮亮的日头,天空中犹如笼罩着一层层乌云。十万亿翅膀的振动,响如雷鸣,轰轰隆隆地滚过树梢、屋顶。它们降落到地上,抱住半枯的庄稼杆子大嚼,不消一时三刻,大片的山地便消失了所有的绿色。 吃完了一片,又潮水般涌向另一片。遇上河渠,它们抱成一个大球,滚动着从河面上漂到对岸。一上岸,一个个蝗虫的巨球轰然炸开,又成了一片片涌动的虫浪,席卷大地。它们一边大口朵颐,拼命地吞噬,一边疯狂地排泄,被剃过一样的土地里立刻就铺满了一层层绿色的蚂蚱粪,在暑气的蒸腾中散发着让人作呕的腥臭。 它们无往不胜,无坚不摧。吃光了地里的庄稼和青草,又扑向村子,把一家家草屋的屋檐都啃得光秃秃的。 这一季粮食又白瞎了。 大旱、灾荒、蚂蚱、鬼子兵! 老人们叹息着:老天爷要绝这一方人呀! 2 鬼子一来,北崮山村焦家的油坊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这个油坊从主人焦念礼的爷爷辈传下来,已经传了三代。 三代人惨淡经营,油坊的规模也没能扩大多少,照旧只有两盘大青石碾砣子。这两盘碾砣都是上好的青石,长年累月碾轧那些榨油的植物种子,它们通身油光闪闪,仿佛油己经浸透了石头,好似两大砣温润光洁的青玉。 碾坊传到了焦念礼手上,多了一匹大青骡子。而如今,这匹骡子已经和它的主人一样衰老了。 它步履维艰地拉着大青石碾子,头深深地低下去,嘴里呼哧呼哧吐着粗气,它的肚皮软塌塌地垂着,支撑肚腹的肋骨一条条清晰可辨,而脊梁骨刀削一般地高耸,它实在是太瘦弱了,瘦弱得仿佛一根麦草就能压得它倒下来。钉了掌的蹄子在碾道上叮叮当当敲打着,不时发出一声尖利的吱吱声,那是它走不稳时常几乎滑倒的声音。 那个声音让一个少年人无比揪心。 少年人是油坊主人焦念礼的孙子焦裕禄。如果没有这场变故,他将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个油坊的第五位继承人。 焦裕禄十六岁了。十六岁的少年长成了一副人高马大的骨架,个头比他爹焦方田还要高大,而且英俊。他的脸庞有些削瘦,嘴边长出了细细的绒毛,眼神里带着悲悯与忧郁。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无论如何不应该有那样的眼神。 瘦弱的老骡子疲惫地拉着巨大的青石大碾砣子,在环形碾道上转着圈子。 它实在太老又实在太弱了,走得磕磕拌拌。它眼睛上戴着破布做的“捂眼”,走几步就要停一停。 碾棍发出吱吱呀呀不堪重负的声音。 焦裕禄的父亲焦方田,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心疼地抱起碾棍,帮老骡拉碾。 焦裕禄抄过父亲怀里的碾棍。他用力推着,想让老骡子省些力气。 他看父亲用铁铲刮碾道,弄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焦裕禄问父亲:“爹,你干啥哩?”爹只是“嗯”了两声。 这老骡子有通人的灵性,凭着长年累月拉碾子的经验,听见这声音,它知道活快干完了,正在扫碾盘,果然一时来了精神,步子也快了许多。 焦裕禄说:“爹,别这样了。”他给老骡子把捂眼摘了下来。老骡子回头瞅了一眼碾盘。焦裕禄看见,有两大滴浊泪挂在它的眼角上。 爹长叹一声。这时,那匹老骡子一个前失,两条前腿齐齐跪地,跌倒在碾道上。祖孙三人大惊,焦念礼忙找来扁担、绳子,招呼着儿子、孙子抬骡子。费了半天劲,也没把骡子抬起来。又喊来了邻家两个后生来帮忙,才算把骡子抬出了碾房。 那个晚上,焦家人谁也没睡。爷爷坐在大青骡子旁边,一双手不停地在大青骡子脖子上抚摸着。他感觉到大青骡子身体的温度在一点点褪下去。它的毛湿湿的,是那种粘稠的、冰冷的湿润,不知是汗水还是露水。爹坐在板凳上抽闷烟,暗夜里只看见一豆亮亮的红火头明灭闪烁。这是个连叹息也少有的男人,虽然四十岁刚出头,却腰弯背驮,脸上刀刻般布满了深深的岁月的吃水线。焦裕禄发现,这两年,爹的话是越来越少了,走在街上,人家和他打招呼,他只是“嗯”一声,点个头。在家里,娘唠叨半晌,爹最多也只是含混不清地“嗯”两声。焦裕禄知道,爹虽然话少,可心里却明明白白。他是让越来越重的苦难压得喘不过气来了,那一种因重压而产生的忧虑、绝望的情绪,让本来性格懦弱的他真正变成了一个闷葫芦。 娘和嫂子在煮米汤。半锅清水,煮着小半碗黄米。柴禾有点湿,火苗很弱。娘趴在灶口不停地用蒲扇扇着风,黄烟从灶口一股股涌出来,呛得娘直咳嗽。跟爹的性格完全相反,娘是一个快言快语的人。平日,这个家里似乎就只有她的声音。 嫂子默默地用马勺搅着那锅稀稀的黄米汤。要不是脸上的菜色,她应该是一个漂亮的小媳妇。哥哥焦裕生从前年外出谋生,两年多时间音讯杳然,嫂子也渐渐沉默寡言了。熬好的米汤盛在一只瓦盆里,端到老骡子嘴边。也许是闻到了米汤的香气,它的头抬了一下,眼也睁开了。它的前腿甚至也悬空蹬了两下。可是当焦念礼把一勺米汤喂到它嘴边,它却一下子把头垂下去,眼睛也闭上了。 老骡子死了。焦家人哭成一团。焦裕禄三岁的小侄子守忠醒了,他的哭声尖利而凄惶。爹大喊了一声:“老天爷,你杀我呀!” 天刚亮,那个名叫焦绍中的本家就进了院子。 焦念礼带着一家人去山下埋那头骡子,院子里只有焦方田一人。焦绍中凉鞋净袜,他是北崮山村的富户,也是焦姓家族里一个头面人物。他长相斯文,满脸忠厚之相。他迈着四方步踱进焦方田家小院时,还是把焦方田吓了一跳。焦方田只“嗯”了一声。焦绍中看了一眼焦方田,慢条斯理地问:“方田啊,那十块大洋,你是不是该还了?”这话, 他说了不知多少遍了。有的在路上相遇,有时在地头碰见,他总是笑咪咪地这样问。焦方田却在那张慈祥的笑脸上感觉到了刺骨的寒意。最初,焦方田借焦绍中大洋的数目只是两三块钱。他借钱本来是为油坊购买黄豆和萞麻子,可这笔债却像滚雪球一样,几年间就滚到了十块光洋,而且还在像蝗虫蛋一样,越滚越大。 焦方田是深知焦绍中为人的。他宽厚儒雅,慈眉善目,却是个肚子里长牙的角色,向来说一不二。他对你开口微笑的时候,那张血盆大口,却要把你囫囵吞进肚里。焦方田嚅嚅地乞求着:“再宽限两天吧。骡子又死了,油坊是开不下去了……”焦绍中仍然笑着:“我也有难处哩。你还是上上心吧。再还不上,你就得想想别的办法了。” 他踱着方步走出了院子。 “别的办法”是啥办法,焦方田几乎不用想就猜出了焦绍中的用心,他是看中了焦方田家的那两亩山地了。焦方田的心像被蜂子猛地蛰了一下,立刻抽紧了。
出版前言 第一部 鬼子来了 四十亩地 血火大山坑 命悬一线 地火喷涌 家在风雨飘摇中 归来已是战士 嘿,石头开花儿 南下!南下! 彭店 山不转水转 初会黄老三 对决 软山芋砸铁头 捉放曹 擒了黄老三 第二部 同心结 激情燃烧的岁月 哈工大 生命中的华彩 心里打了个结 “一点五”书记 李明 第三部 临危受命 兰考啊 启示录 是什么在锯着灵魂 把心挂在胸膛外面 亲手掂掂三害的分量 办公室在最大的沙丘上 新鲜的绿意 切肤之痛 那一种情愫 大风扑不灭的灯笼 心灵的感召 汤汤大水 揪着的心 县委中毒事件及其余波 一个人的战争 来了两个“还愿”的 苗圃里 心里的光亮 温暖 此生不料再还乡 生命绚烂的霞彩 大地之子 后记 附录 中原担当——评长篇小说《焦裕禄》 回归乡土叙事的《焦裕禄》 刷新典型形象,还原真实的焦裕禄 焦裕禄的“一口气” 一座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推介长篇小说《焦裕禄》 《焦裕禄》:热血男儿传奇,人生平凡追求伟大精神 历久弥新的焦裕禄精神——评何香久长篇小说《焦裕禄》 焦裕禄的立体新形象——长篇小说《焦裕禄》简评 他是公仆,他是一面镜子——评长篇小说《焦裕禄》 用真诚的文字塑造“大写的人”——读长篇小说《焦裕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