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文集·散文2(308584)

0评论量

22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1968年到1975年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劳动。 1977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 1988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2002年开始任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 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19年7月,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8月16日,凭借作品《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9月23日,梁晓声长篇小说《雪城》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文集 散文精选
中国农民宝贵的儿子 杨豪是中国农民的儿子。 我认为,他还应被视为中国农民们的宝贵的儿子。 这是我读他的新作《中国农村鉴证》之后所产生的第一种想法。 而这一部《中国农村鉴证》,已是他所著的第四部关于中国“三农”问题的书了。他的《农民的呼唤》《中国农村教育现状忧思录》《中国农民大迁徙——都市农民工生存状态实录》,都已像《中国农民调查报告》一样,产生很大的社会反响,有过很肯定的评价了,此不赘述。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最大不同之点乃是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国家的十三亿人口中,有近八亿是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而彼国们,农村人口大抵仅占百分之几,甚或零点几。在有些国家,面对一个农民是令城里人特别讶然的事。并且一般而言,他们的农民并不意味着便是穷而无助的人。故对于彼国们,政府管理好了城市,服务好了城市人口,便几乎等于管理好了整个国家,服务好了全国人民。 对于我们中国,显然不是这样,也不应该是这样。八亿多中国农民中,仍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其贫困程度,往往令心肠不那么硬的人见之泪流,闻之叹息。而另外的大多数中国农民,其实也不过才达到温饱的生活水平而已。其温饱,还是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以后的近年才达到的。并且,在达到了温饱生活水平以后,又出现了种种新的困扰,远忧历历在目。中国农民基本上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利益诉求主要还依赖于关注“三农”问题的有良知的各界社会人士们的代言。 杨豪便是广大中国农民们的真诚的、坚持着的、受到打击甚至威胁也无怨无悔的一个代言人。 我觉得,他对于他自觉肩负起来的这一种社会责任感,履行得是比某些人大代表,某些政协委员还要执着还要不遗余力的。 所以我视他为中国农民们的一个宝贵的儿子。 像他这样一个中国农民们的宝贵的儿子,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全中国是要好好地加以爱护的。我们应该使他能在我们的爱护之下,继续及时用他的笔反映我们中国农民和农村的种种真实的现状,并在他那种种心情沉重又沉痛的忧思的影响之下,感召之下,也共同来思考怎样使八亿多农村同胞生活得更好些,日子过得更容易些。否则,我们这个时代岂不是太麻木了?我们的社会之眼岂不是等于瞎了?我们整个国家岂不是太冷了? 我进一步认为,爱护杨豪,不,爱护杨豪们,也便等于是间接地爱农民们了。 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值得爱的农民。没有他们,哪里有中国之今天呢?在中国这一个国家里,他们一向默默奉献,却又一向受益最少。从这么一种逻辑上讲,爱护杨豪们,意味着是有点儿感恩心的人,也简直可以说就是爱国了! 有不爱中国农民们的中国爱国者吗? 指出一个给我看! 而某些因了杨豪的书竟视他为眼中钉的人,我认为他们的良心是大大地坏了。 杨豪以及杨豪们所写的书,我是写不出来的。我对农民和农村的了解与洞察,比之于杨豪和杨豪们,视野是非常有限的,感受是非常肤浅的。他们将我每想写而终究也写不出来的书写出来了,我对他们的敬意大焉。 《中国农村鉴证》这一部书,才看完目录便已使我肃然。共十二篇,细分为八十个方面的问题。没有一种大真诚,没有一种大情怀,心里是装不下如许多关于农民和农村的忧思的。 杨豪此书,写得十分感性,也写得十分理性。显然,他要求自己在写时理性多一些,但给我的总体印象,还是感性多一些。又显然,杨豪本是特别性情的人,故我认为,不必非要求他的书像专家学者们的书一样无懈可击。 事实上,专家学者们的书也从来不是无懈可击的。比如他在书中举到的三五事例,究竟是否具有普遍性,可能是会引起质疑的。但,以我也同样关注农民命运和农村发展现状的视野看来,他书中所列八十个问题中的绝大多数问题,都确确实实是令人忧思,值得指出来的。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八亿多农民的国家,许多问题仍是积重难返的沉甸甸的问题。“三农”问题尤其如此,即使集中世界上最有责任感,最有情怀也最有办法的一些人来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恐怕也还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吧? 但,首先必得有杨豪这样的人将问题一一指出来。除了以下一点,我对此书的内容并无异议。便是,杨豪他在感慨于农民们晚年的生活状况极令人同情时,对比城里人写道——“不像城里人退休后都有丰厚的退休金……” 我建议这句话改一改——城里也有令人深为同情的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家;城里人退休后并非都有“丰厚”的退休金,比如许许多多的工人。在有些城市,工人的退休金是很低的。 我们这个国家,一九四九年以后,实行的其实是类似“国家主义”的发展方略,所以既不但欠农民的“国债”,其实也欠许许多多工人的“国债”——只能慢慢地兑现承诺,补偿奉献。 这实在是挺无奈的。 正是在以上方面,我觉得杨豪写时还是感性多了一些。 然而,实在是可以谅解的……
中国农民宝贵的儿子 俯瞰商业时代 同代人赋 感觉日本 我看日本与小泉 日中关系·非洲往事及其他 “廊桥遗梦”:中国性爱启示录 虚假柔情似水,人们谁更专业 ——观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有感 扫描中国女性 暧昧的情人节 爱缘何不再动人 不爱当如何 仍爱当如何 相见恨晚当如何 爱与机缘 此爱如钰 女性与国家 关于女人的絮语 好女人是一所学校 ——与记者的对话 女人不是残缺不全的男人 女性共同拥有什么 女人们,悠着点儿 男人眼里的女人 男人是女人的镜子 女娲和夏娃 看自行车的女人 关于母爱 论林黛玉的不“醋” 羊皮灯罩 小垃圾女 达丽之死 爱,不是对上帝微笑 给爱放假 关于收藏 我看“知青” 知青与消费 知青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知青与知青文学 知青与红卫兵 知青与知识 知青与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