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之最(307089)

0评论量

132阅读量

  • 图书作者: 李丹丹
  • 出  版  社: 延边大学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九州文心科技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热门小说 > 社会都市
  • 上传时间: 2019-03-30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2.88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吴健雄是世界上研究核子物理学的首席女物理学家,她获得了许多国家颁予的崇高奖誉,同时有十多个荣誉博士学位集于她一身。   吴健雄于1913年生于江苏省浏河县,是一名华裔美籍科学家。父亲是一位中学校长。1936年,吴健雄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获理学士学位。同年,她留学美国,在美国加州大学深造,1940年,获博士学位。此后,她在美国史密斯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56年前,华裔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和杨振宁(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对当时的所谓K介子的原子粒子发生了怀疑,认为在这种“弱互相作用”中,自然力可能不是对称的,这是对物理学的基础“宇称守恒定律”表示异议。但是,他俩的发现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   吴健雄博士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测验,她将放射性钴60置于强力磁场之中,将原子排列成一个方向并使之超冷,将无规则的热运动减至最少,再观察它的电子散布在什么地方。结果,她发现钴放射出来的无数电子,大多数是射向一个方向,和每个原子核旋转的方向相反。吴健雄的发现震惊了科学界,因为这揭示出力并不是永远对称的。这样,她验证了李政道、杨振宁两博士有关推翻“宇称守恒定律”的理论。这个结果使李、杨二博士获得了诺贝尔奖。   吴健雄在验证宇称理论之前,已是国际闻名的第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了。她曾将核子物理学上一种非常微妙的技术应用到生物学上去;她曾在哥伦比亚大学一座建筑物的地下室中,安装了一副新式冷冻机,将原子和原子核“超冷”到绝对零度上一度的百分之一以内。她又是对居间能量核子物理学进行研究的少数几位科学家之一。此外,吴健雄还从事加倍“贝他”衰变实验,拟设法测出比一万亿亿年更长的放射性物质的寿命。   1972年,吴健雄受委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米彻尔·普宾物理学讲座教授。1973年,荣任美国物理学会的第一位女性会长。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给她颁授了科学、数学和工程学最高奖誉——国家科学勋章。1978年,她荣获了由许多国家的世界著名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评判委员会评选的沃尔夫基金奖首次奖金。   第一艘空间渡船   天地之间,茫无边际;遨游太空,谈何容易?迄今为止,大大小小的运载火箭能使用一次,射入轨道的飞行器也至多往返一趟。在地面与近地轨道之间,一般人岂能遨游太空呢!即使用最先进的现代飞机,到了35公里以上的高度也无用武之地了。   美国国家宇航局研制的航一飞行,给全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一般身体健康的人也能乘坐它遨游太空了。   美国的航天飞机是一种兼有航天器和航空飞机两者特性的大型运载工具,人们常称它为空间渡船。   1977年8月12日上午,美国宇航局在加利福尼亚莫哈维沙漠上空成功地进行了航天飞机的第一次大气试验飞行。这架命名为“企业号”的航天飞机由一架波音747型飞机驮载飞行,到达6736米的高空,指令长海斯点燃一组起爆器,使航天飞机脱离母机。然后,由驾驶员驾驶它绕了一个大圈子。最后,在家德华兹空军基地降落。   空间渡船是一个宠然大物。全长56米有余,高约24米,有7层楼房那么高。它主要由轨道器、外燃料箱和两台火箭助推器三部分组成。轨道器是空间渡船的主体,也是惟一可以载人的部件,很像一架大型的三角翼飞机。平时所说的航天飞机就是指这个轨道器。机长37米,起落架放下时高17米,最大翼展24米,自重75吨,可以重复使用100次以上。轨道器分前、中、后三段。前段是乘员舱,可乘3—7人,特殊情况下可以容纳10人;中段是有效载荷舱,可载重30吨左右;后段主要是3台主发动机。后段还装有两台机动发动机,它们的任务是:在主发动机熄火后,提供推力,使轨道器进入近地轨道,实现机动变轨以至脱离轨道返回地面的目的。轨道器还有反推控制系统,用来保持轨道器的稳定飞行和姿态变换。   外燃料箱只负责给轨道器主发动机提供700余吨的推进剂,是航天飞机惟一不能回收的部件。两台火箭助推器既是空间渡船起航时的动力来源,又负有特殊的职能。当渡船从发射台上起波后55秒钟,推力便降低了1/3,这样可以确保航天飞机在动压最大时免受巨大的过载。火箭助推器在推进剂燃烧完毕后就与渡船分离,并自动打开降落伞降落,以便回收供下次再用。它可以重复使用20次。   空间渡船的整个摆渡过程可以分为上升、轨道飞行和返回三个阶段。轨道器完成任务后,机动发动机便制动减速,使轨道器进入再入轨道,对准跑道返回着陆。尔后只须经过160个小时的维修和加注燃料,便可再次进行摆渡。   空间渡船具有耗费少,重复使用;大载荷,方便灵活;低加速,乘座舒适;多用途,神通广大等优点。今后,凡发射军用预警卫星、侦察卫星和通信卫星,均可由它胜任;在未来的空间大战中,它可以拦截、破坏甚至俘获敌方的卫星或飞船。在建造大型空间站、轨道结构平台乃至永久性太空城市的时候,它还能肩负起繁重的运输任务。   第一个发现宇宙射电的人   第一个发现宇宙射电的人是史斯基,他是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一位年轻无线电工程师。   史斯基生于1905年,23岁时进入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专门负责搜索和鉴别电话的干扰信号。1931年,他在设法排除电话中的干扰信号时,偶然发现了一种十分微弱但又十分稳定的噪声,而且它的最大值出现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正好为23小时56分04秒。他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断言这种无线电辐射来自银河系的中心。由此人们认为,史斯基是射电天文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   宇宙射电的发现,使射电天文学向前迈了一大步。   第一个行星探测器   第一个行星探测器是“水手2号”,它于1962年8月27日发射成功,探测的对象就是离地球最近的金星。12月14日,“水手2号”在距金星34838公里处飞过,完成了对金星的逼近考察,成为一颗人造行星,永远环绕太阳飞行,每3459天绕太阳一周。在那之后,人们发射了好几个金星探测器,其中有的进入了金星的大气层,有的在金星上软着陆。它们向地球送回了大量的资料,揭开了蒙在金星表面的那层面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火星是太阳系中一颗迷人的天体。它上面是否有生命,一直是个谜。很自然地,在行星际旅行的最初阶段,人们立即想到要去拜访那些想像中的“火星人”。1965年,人们发射了火星探测器“水手4号”,第一次对火星进行逼近探测。之后,人们发射了好几个火星探测器,有的在绕火星的轨道上飞行,有的在火星表面上软着陆。它们发回了大量资料。但是,没有一个火星探测器找到过火星人的踪迹。   水星探测器“水手10号”于1973年11月3日发射成功。它飞行了506个日日夜夜。在飞行期间,它向地球传送了4000多幅很清晰的电视照片。根据照片,人们已给水星绘制了地貌图。水星给人们的印象是:它是多么像月亮呵!   为了考察木星这颗行星,美国在1972年3月3日发射了第一个木星探测器——“先锋10号”。“先锋10号”穿越火星轨道后,同年7月进入小行星带,1973年2月安全地通过了这个危险区域,径直向木星飞去,开始了对木星这颗太阳系内最大的行星的探索。这位重270千克的“使者”飞行了21个月,行程10亿公里,于1873年12月5日风尘仆仆地来到木星上空。从它发回的资料来看,木星上奇异的大红斑是一个耸立在10公里高空的云团。这云团可能是一个强大的逆时针旋转的长寿命旋涡,也可能是一团激烈上升的气流。“先锋10号”被木星的巨大引力加速,终于克服了太阳引力场,成为第一艘逃离太阳系的宇宙飞船。随后几年,它将穿过最远的行星——冥王星的轨道,然后以每小时4万公里的速度向金牛星飞去。   第一个女数学家   世界上第一个女数学家是海帕西娅,她同时也是一个天文学家。   在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濒于崩溃边缘,智力与精神在反动教会的禁锢下也都处于全面的败坏之中。她的博学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   海帕西娅诞生于亚历山大里亚,父亲是个数学家。在青年时代,她已经在数学与天文方面锋芒毕露,曾协助父亲注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和托勒密的《伟大论》,并在家乡主持新柏拉图学院的日常工作。父亲去世以后,她被推荐到亚历山大里亚博物馆任职,并开展了科学活动,这在当时是首例。   海帕西娅以其广博的学识,流利的口才和深刻的分析本领很快地为世人知晓。由于亚历山大里亚是个有名的商业都市,文化交流活动也非常频繁,经常有一些外国来客专程拜访她,向她请教。   在数学上海帕西娅的造诣相当高,对自然哲学也有一些独特的见解。她注释了不少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其他许多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写了不少有关数学与天文学的论文,阐明了古希腊大数学家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理论以及丢番图的代数与不定方程理论,还发明了星盘。可惜她的全部著作都已经失传。   亚历山大里亚的绝大多数人民都非常尊敬和爱戴她,而当时统治罗马的基督教会却极端仇恨她,因为她宣传了科学真理。教会造谣诬蔑、恶意中伤,咒骂她是反对基督的女巫,最终将她谋害致死。   文学家爱德华·吉蓬在其名著《罗马帝国的衰亡》中描写了海帕西娅的悲惨结局:“大约在公元415年的春天,一群狂热的基督教徒设下埋伏,在她上完课回家的途中对她进行突然袭击。她被那伙暴徒从马车中拉出来,剥得一丝不挂,拖到教堂里。在那里,暴徒们用锋利的蚌壳把她身上的肉一片片地刮掉,然后撕裂了她颤抖的四肢,把它们投进熊熊烈火。”   邪恶的教会不仅夺走了海帕西娅的生命,也严重摧残了辉煌一时的希腊文化,开始了中世纪1千多年黑暗、愚昧的统治岁月。   后世的人们深深地怀念着为科学和文明献身的海帕西娅。为了纪念她,月球上位于“静海”和“酒海”之间的一个环形山,被命名为海帕西娅。   第一条大西洋电缆   1866年,横越大西洋的第一条电报电缆铺设成功。对于菲尔德的想象力和固执的追求来说,这是一个最高的奖赏。   新英格兰出生的赛勒斯·w·菲尔德是纽约一位非常成功的纸类批发商。1852年,当他33岁时,他携带巨资离开了自己所从事的行业。1854年,他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支付大西洋电缆的费用感到困惑。   他先是写信给实用电报最早的发明者塞缨尔·F·B·莫尔斯,随后写信向国家气象台的马修·方丹·莫里请教。莫里是当时第一流的海洋学专家。莫里告诉菲尔德,对北大西洋最新的考察表明,在纽芬兰和爱尔兰之间有幸存在着海底高原,它似乎是“为了托住海底电报线路而特别安置在那里的”。   菲尔德对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感到万分欣喜,连忙着手筹集资金。他说服人的本领一定是非常大的,因为在这一年里,英国海军答应帮他勘测线路和运电缆,英国政府同意每年拨出14000美元的补贴,直到工程完工。他从民间渠道争取财政支持的努力也很成功。   然而,他自己的同胞却对此项计划缺乏热情。不管怎么说,1857年5月,国会总算勉强通过一项法案,批准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并拨一条船协助运电缆。   在英格兰,电缆匆匆投入生产,并于1857年7月完工。电缆每公里重621公斤。英国的阿伽门农号船和美国的尼亚加拉号负责拖运电缆。   8月6日,两条船由爱尔兰海岸的瓦伦西亚湾启航。计划是:美国船把它载的电缆铺到海中央,然后接上英国船上的电缆由英国船继续完成向西敷设到纽芬兰的另一半路程。但是,两条船所使用的放电缆装置在技术上是不成熟的。驶出539公里时,尼亚加拉号施放的电缆被拉断了,价值50万美元的电缆骤然落入海底,两条船只好带着剩余的电缆返回爱尔兰。   第二次敷设电缆的尝试是在1858年6月。这次采取的步骤与上次不同,两条船先在大西洋当中会合,把各自携带的电缆一头与对方的相接,然后分头向相反的方向出发:尼亚加拉号驶向纽芬兰,阿伽门农号驶向瓦伦西亚湾。然而,第二次努力像第一次那样遭到惨败。在电缆三处破裂之后,两条船返回了瓦伦西亚湾。   大西洋电缆公司的董事会在英格兰开了一次气氛沉闷的会,勉强同意再进行一次努力。7月29日,阿伽门农号和尼亚加拉号按第二次的程序再一次进行敷设。虽说好几次接近灾难的边缘,但1858年8月日,两条船终于各自到达它们的终点。   意外的成功引起美英两国一片欢腾。9月1日,兴高采烈的纽约市民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为菲尔德增添了光彩。主持庆典的人不知道,原本只能断断续续工作的电缆就在这天完全坏了。   消息传了出来,公众的反应异常强烈。有人甚至认为,电缆实际上并没有敷设,整个工程只不过是菲尔德操纵的一个骗局。英国商务部派出了调查组进行调查。令人意外的是,调查组于1860年写成的调查报告对前景表示乐观。调查的结论是:只要在电缆的生产、敷设和养护过程中加以留心,没有理由认为它不会成功。   大西洋电缆公司对人们提出的种种电缆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试验。1865年,一条新的电缆问世。它长3701公里,直径超过2.5厘米,外面是厚重的铠甲,中间的芯线是旧电缆的3倍粗。这条铝装电缆总重量几乎是1858年所用电缆的2倍,但浮力却大得多。幸运的是,当时最大的船,英国的大东方号载重可达5000吨。   1865年7月23日,大东方号升火驶离瓦伦西亚湾。菲尔德和汤姆森也在船上,他们热切地希望这次能马到成功。然而麻烦还是接而来。电缆的铁套太脆,弯曲时容易断裂,裂片有两次刺穿芯线造成电路故障,第三次电缆突然被拉断了。电缆滑入海底,船返回英国。   这次远征失败了,但失败不意味着灾难。新电缆除了铁铠外,其余性能完全良好,而铁凯装问题能够解决。   1866年,菲尔德和英国的伙伴们又有了3962公里长的新的铝装电缆,它的外套是改进过的镀锌铁皮铝甲。7月13日,大东方号又一次启航离开爱尔兰海岸。这次远征竟异乎寻常地顺利。7月2日,大东方号平稳地到达纽芬兰海岸。它不仅把新电缆敷设成功,还从4公里深的海底把1865年断在那里的电缆打捞出来。重新结上线头,以使英国和美国之间有两条电报电缆相连。   最后,在纽芬兰海岸的电报房里,菲尔德十分欣慰地叩击电键,向纽约发出了以下电文:   纽芬兰,赫特的康坦特,7月27日。   我们于今早9时抵达。一切正常。感谢上帝,电缆敷毕,工作状况非常良好。
作者拥有多年写作经验,作品丰富,出版多本图书,在各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面对功名利禄、繁华世界,人们往往迷失于自我,喧嚣浮躁,不得片刻安宁。如何为自己营造清净从容、悠然舒缓的境界,让疲惫的身心得到真正的释放?那么,请打开本书吧!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埃拉托斯梯涅斯反复地思考着这一问题。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方形的。埃拉托斯梯涅斯想,如果地球真是方形的,那么上面那种现象又怎样来解释呢?一定是因地球弯曲而产生的。他发现这7度12分恰好是一个圆周的五十分之一。   事实上,这7度12分就是谐涅同亚历山大里亚之间的纬度之差。经过反复的推敲,发觉只要把两地之间距离乘以50,就可推算出地球的大小。   埃拉托斯梯涅斯终于求得了数据,即地球周长为46240公里。我们知道,现在所测得的球赤道周长为400765938公里。按此计算,埃拉托斯梯涅斯的数据比现在的数据约大15%,不过仅凭当时的条件,得出这个数据也是很难得的。   第一个现代物理实验室   19世纪末,物理学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推动物理学发展的物理实验,同时从经典物理学发展时期以个人为主辅以简单仪器进行研究的形式,发展到近代物理学研究中集体分工合作并配备高级精密仪器的形式。这种发展,导致现代物理实验室的出现。   最早的现代物理实验室是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不少人以为这个实验室是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引力常数的测定者、确定水的组成并发现氢气的亨利·卡文达许建造的,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当卡文迪许实验室建成时,亨利·卡文迪许离开人间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卡文迪许实验室是在英国公爵德冯夏尔·卡文迪许的资助下建成的。这位同姓的公爵是亨利·卡文迪许的亲戚。   卡文迪许实验室于1872年破土动工,两年后就在剑桥自由学校巷里建成。说也奇怪,这个物理实验室竟是在一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领导下筹建的,他还是它的第一任主任。为了给实验室增添仪器,麦克斯韦拿出了自己不多的积蓄。   卡文迪许实验室它不仅出成果,而且出人才。许多有成就的物理学家都曾在这里受到过现代物理学的熏陶。领导卡文迪许实验室的都是成就辉煌、赫赫有名的现代物理学大师。继麦克斯韦之后,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的有:现代声学和光学的奠基人瑞利,电子的发现者J·J·汤姆逊(他在28岁时就当上了主任),现代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以科学研究组织工作见长的W·L·布拉格,现代固体物理的先驱莫特。除麦克斯韦之外,都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的人就是德国特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也就是X射线的发现者。   1895年,伦琴正在德国沃兹保大学的实验室里,研究一种名为克鲁克斯管的放电过程。一天,他将门窗都密封起来,用黑纸把这个梨状的放电管包住。当接通高压时,奇迹出现了,只见一丝绿光映入眼帘。伦琴认定这种绿光是某种射线射在一块氰亚酸钡上发出的荧光。这个发现使他欣喜若狂,一连好几天没有回家,呆在实验室里反复研究。他企图用各种物质来阻挡这种射线,结果大多物质都被它穿透。因为对这种射线一无所知,伦琴就其命名为X射线。   伦琴一连几天不回家,还引起了一场风波,妻子要他解释不回家的原因。伦琴只得带她到实验室,给她照了一张一只手的X光照相,在底片上可清楚地看到她的手骨和手上戴的结婚戒指。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张X光射线照相。   当时伦琴这一发现,确实轰动了世界。更有趣的是,投机商人见有利可图,大做宣传,警告女士们,今后无论穿什么衣服上街都不安全,企图招引顾客去买他们的X光保险服。   从那以后,各地科学家都在紧张地研究X射线,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线,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基本粒子——电子,X射线引来了众多的发现,渐渐地打开了近代物理学的大门。   为了表彰伦琴的杰出贡献,于1901年11月12日,瑞典皇家学院在斯德哥尔摩授与伦琴1万多元的诺贝尔奖金、一枚奖章和一张获奖证书。   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   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是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1969年7月16日,美国东海岸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宇宙飞行中心的发射场上,一支像36层楼房、高110米的巨型火箭在震耳的轰鸣声中起飞了。这是世界上威力最强大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火箭第一级有5台发动机,它们各有6928吨推力。点火后,这个3200吨的巨物便迅速飞向高空。   起飞12分钟后,第一、二级火箭已脱离飞船,第三级火箭进入绕地飞行的轨道。在绕地飞行的轨道上进行飞行修正和检查后,第三级火箭重新点火,飞船很快超过了第二宇宙速度(114公里/秒),向月球飞去。25小时后,飞过地一月系中点(距地球19万2千公里),61小时后达到地球和月球引力相等的平衡点。在这之后,飞船开始在月球的引力下运动,75小时以后达到离月球500~600公里的上空而进入绕月球飞行的轨道。   阿波罗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三部分组成。7月21日登月舱连同两位宇航员在月面上缓缓着陆。另一位宇航员则在指挥舱内继续绕月球飞行。22日在月面考察结束后,登月舱的上升段起飞,与指挥舱对接。登月的两位宇航员再次进入指挥舱。一小时后,登月舱与指挥舱分离,登月舱落回月面,宇航员进行了一次月震试验。此时,服务舱的火箭开始工作。待进入大气层时,服务舱和指挥舱分离。服务舱穿越大气层后坠毁。7月24日指挥舱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落在太平洋上,回到地面的指挥舱只有5600千克重。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人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人,是德国微生物学家贝灵(1854~1917年),他的主要成果是发明白喉抗毒素。   贝灵1878年毕业于柏林威廉皇家学院医科,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军医,于1889年到郭霍传染病研究所工作。郭霍让贝灵研究的课题是探索治疗白喉的药物。   贝灵在进行这项研究的过程中,把培养出的具有致病力的白喉菌液注射到小白鼠体内,使之发生白喉,然后注射碘剂。结果,大部分白鼠被碘剂毒死,小部分死于白喉。只有少数逃过了这两道关口而幸存下来。后来,他又给幸存的白鼠注射新鲜的白喉菌液,它们照常饮食,跑跳,而且没有白喉症状。   几天后,他再给这些幸存的白鼠注射大量的白喉菌液,它们依然如前,贝灵对此十分惊奇!他想,小白鼠在白喉病愈后,它的体内必定产生了某种能抵抗白喉的物质。于是,他从那些白喉病愈后的小白鼠身上抽出一些血液,将其血清混和到新鲜且有传染性的白喉菌液里,然后注射到一组未患过白喉病的小白鼠体内;同时,他把不加免疫血清的同等剂量白喉菌液注射于另外一组未患过白喉的小白鼠体内作比较。结果,后者感染白喉死亡,而前者却安然无恙。因而证明白喉病愈后,血清中的确存在着抗白喉的物质。   由于小白鼠太小,所产生的免疫血清太少,贝灵改用羊的免疫血清,经多次动物试验,证明羊的白喉免疫血清同样具有治疗白喉的功效。1891年12月24日,贝灵首次将他的新发明应用到临床,被医治的对象是一个白喉病危的小孩,他经注射羊的白喉免疫血清后得救,从而证实人类获得了征服白喉的有力武器。   1895年,贝灵到马尔堡建立白喉抗毒素研究所。由于临床上对白喉抗毒素的需要量很大,贝灵后来改用牛免疫血清,最后又改用马免疫血清。   鉴于贝灵发明白喉抗毒素的杰出成就,使得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儿童从白喉的威胁中走了出来,因此他在1901年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医学奖金。   第一颗人造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1号是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时间是1957年10月4日。它的本体是一只用铝合金做成的圆球,直径58厘米,重836公斤。圆球外面附着4根弹簧鞭状天线,其中一对长240厘米,另一对长290厘米。卫星内部装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频率分别为20005兆周及40002兆周,无线电发射机发出的信号,采用一般电报信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间歇时间也是03秒。此外还安装有一台磁强计,一台辐射计数器,一些测量卫星内部温度和压力的感应元件及作为电源的传达化学电池。   它在拜克努尔发射场由一支三级运载火箭发射。起飞以后几分钟,卫星从第三级火箭中弹出,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进入环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它距离地面最远时为9641公里,最近时为2285公里,轨道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5度,以962分钟时间绕地球1周,比原来预计的所需时间多1分20秒。在秋夜的晴空中,有时像一颗星星在群星中移动,肉眼可以看到它。这颗卫星的运载火箭于1957年12月1日进入稠密大气层陨毁。卫星在天空中运行了92天,绕地球约1400圈,行程6000万公里,于1958年1月4日陨落。为了纪念人类宇宙空间的伟大时刻,苏联在莫斯科列宁山上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碑顶安置着这个人造天体的复制品。   最大的太阳钟   奥古斯都太阳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钟。这座钟在古罗马艺术品中特别有名,它的组成部分是一块很大的平地和一根直立在平地中央的华表。平地为钟面,上刻有表示时辰的字面,华表为指针,高20余米,顶端有根尖圆形的小柱起着指针尖的作用。华表在平地上不同的投影表示不同的时辰(投影在夏至时长95米,冬至时长65米)。钟上刻有一部儒略历以及不少极有意义的箴言。   据载,此钟始建于公元前9年,是古罗马皇帝恺撒的养子奥古斯都下令建造的,当时还在它的两边分别建造了和平祭坛和奥古斯都陵墓。这三件艺术品浑然一体象征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这座太阳钟造好后却非常不幸,提帕河的一次泛滥冲毁了整座钟,华表斜向一边。风吹雨淋逐渐剥蚀了钟盘上的铭文。虽然以后的多朱提安王曾派人进行维修过,但华表最终还是倒塌,整个钟面湮没在泥浆里。1748年,那根花岗石柱才被别人发现。至于钟面,历代考古学家和天文学家都为了能找到这个“尤物”不惜奔波一世。1994年,柏林德国考古研究所所长爱德蒙特·布赫纳领导的考古小组在罗马城心脏的一间酒吧底下觅到了它,它离当年太阳钟的所在地200米远。   第一种歼击机   第一种歼击机是法国制造的“莫拉纳—桑尼埃”飞机。   法国人把机枪固定安装在飞机机身上,机枪与发动机机轴平行,这样便于飞行员瞄准。但是,射击时子弹要穿过螺旋桨的旋转面,可能打到桨叶上,所以又在桨叶上加装了金属滑弹板,加以保护。   虽然这种方案并不十分理想,但它标志着第一架歼击机的问世,并取得了很好的战果。   法国飞行员加罗斯驾驶“莫拉纳—桑尼埃”,从1915年4月1月到4月18曰,18天内击落敌机5架,还使两架敌机迫降。加罗斯大出风头,获得了“王牌飞行员”的荣誉称号。以后,击落5架敌机就成了“王牌飞行员”“的标准。   最大的望远镜
最有成就的女核子物理学家   第一艘空间渡船   第一个发现宇宙射电的人   第一个行星探测器   第一个女数学家   第一条大西洋电缆   第一个测算地球大小的人   第一个现代物理实验室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人   第一颗人造卫星   最大的太阳钟   第一种歼击机   最大的望远镜   第一艘核动力军舰   最大的照相机   最小的航空母舰   最早的降落伞   最早的潜艇   第一封电报   最大的军舰   最早的电子手表   射程最远的自行火炮   身管最长的自行火炮   最重的自行火炮   乘员最多的坦克   最早的电灯泡   最重的加农炮   最早的反坦克炮   最早的高射炮   最早的电话机   最早的导弹   最早采用“弹性”炮架的火炮   口径最大的火炮   最小的火炮   最轻的火炮   最早的显微镜   最早的电视   最早的火炮   最大的火炮   最早的原子弹   最早的眼镜   最早的望远镜   国际数学竞赛中得奖最多的国家   最古老的数学文献   最高荣誉的数学奖   非欧几何的创始人   最大数字的表示法   第一个能连续射击的“连珠炮”   太空中最大的光学仪器   最大的望远镜   第一个听诊器   最先在自身施行心脏导管术的人   最巨大的数学专著   最繁琐的几何作图题   最精确的圆周率   最大的粒子加速器   第一个现代物理实验室   引力波的最早检验   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最早应用于人类的肾移植   最大面积的烧伤抢救成功   最早和最满意的断肢再植   最早的麻醉术   最早的角膜移植术   最早发现的磺胺药   最早的叩诊   第一个带金属脊柱的人   最强的人工磁场   能量最高的对撞机   最早的钢琴   最早的电梯   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   最老与最大的博物馆   最完整的天然博物馆   最大的航空港   世界第一大海港   造船最多的国家   第一只足趾移植再造手   第一张人体X光照片   最高的电视塔   最早的太空邮局   最早的洗衣机   第一次成功的人工降雨   最高的纪念碑   最大的水电站   最大的宫殿   最大的水利工程   第一家海底大酒店   世界第一个海上飞机场   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最早的火药   最早的造纸术   第一架火箭飞机   最高的斜塔   最古老的方尖塔   现存最高大的木塔   最大的金字塔   最古老的金字塔   最高的铁塔   最著名的穆斯林陵墓   第一个金属脊柱   最深的钻井   第一个太阳能源理论   最早的敞肩拱桥   最长的海底铁路隧道   最长的大桥隧道   最长的运河   最长的人工深水航道   最早的房屋建筑   最长的城墙   最长的桥   最大的古代圆形剧场   最大的发电风车   电力之最   最早的合成塑料   最早的塑料制品   最硬的人工合成材料   第一架喷气式旅客机   最早的摩托车   最早的自行车   最早的轮船   最早的火车   最快的列车   最早的汽车   世界第一汽车城   最早的太阳能飞机   最早的超音速飞行   最重和最快的轰炸机   最高飞行速度   最大容积的飞机   世界上最长的客机   最高的人控和无人控气球   飞艇飞行之最   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   第一条国际航线   载人气球首次飞越大西洋   第一次环球飞行   最快的活塞式发动机飞机   最快的喷气式飞机   最快的螺旋桨飞机   最大的翼展   最大的飞机螺旋桨   最快的螺旋桨飞机   最大的翼展   最大的飞机螺旋桨   最早的喷气机飞行   旋翼直升机之最   最早的直升机   飞得最高的直升机   机体最大和动力最强的直升机   水上飞机之最   最早的喷气机飞行   旋翼直升机之最   最早的直升机   飞得最高的直升机   机体最大和动力最强的直升机   水上飞机之最   最早的合成塑料   最早的塑料制品   最硬的人工合成材料   最早的太阳能飞机   最早的超音速飞行   最重和最快的轰炸机   最高飞行速度   最大容积的飞机   最快的活塞式发动机飞机   最快的喷气式飞机   世界上最长的客机   最高的人控和无人控气球   飞艇飞行之最   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   第一条国际航线   载人气球首次飞越大西洋   第一次环球飞行   第一架喷气式旅客机   最早的摩托车   最早的自行车   最早的火药   最早的造纸术   第一架火箭飞机   第一个金属脊柱   最深的钻井   第一个太阳能源理论   最大的发电风车   电力之最   最早的轮船   最早的火车   最快的列车   最早的汽车   世界第一汽车城   最早的敞肩拱桥   最长的海底铁路隧道   最大的粒子加速器   第一个现代物理实验室   引力波的最早检验   最强的人工磁场   能量最高的对撞机   最早的钢琴   最早的电梯   最高的电视塔   最早的太空邮局   最早的洗衣机   第一次成功的人工降雨   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最长的大桥隧道   最长的运河   最长的人工深水航道   最早的房屋建筑   最长的城墙   最长的桥   最大的古代圆形剧场   最高的斜塔   最大的照相机   最早的降落伞   第一封电报   最早的电子手表   最早的电灯泡   最早的电话机   最早的显微镜   最早的电视   最早的眼镜   最早的望远镜   太空中最大的光学仪器   最大的望远镜   最古老的方尖塔   现存最高大的木塔   最大的金字塔   最古老的金字塔   最高的铁塔   最著名的穆斯林陵墓   最有成就的女核子物理学家   第一个发现宇宙射电的人   第一个女数学家   第一个测算地球大小的人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人   最大的太阳钟   最大的望远镜   最高的纪念碑   最大的水电站   最大的宫殿   最大的水利工程   第一家海底大酒店   世界第一个海上飞机场   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   最老与最大的博物馆   最完整的天然博物馆   最大的航空港   世界第一大海港   造船最多的国家   第一只足趾移植再造手   第一张人体X光照片   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最早应用于人类的肾移植   最大面积的烧伤抢救成功   最早和最满意的断肢再植   最早的麻醉术   最早的角膜移植术   最早发现的磺胺药   最早的叩诊   第一个带金属脊柱的人   第一个听诊器   最先在自身施行心脏导管术的人   最巨大的数学专著   最繁琐的几何作图题   最精确的圆周率   国际数学竞赛中得奖最多的国家   最古老的数学文献   最高荣誉的数学奖   非欧几何的创始人   最大数字的表示法   第一个能连续射击的“连珠炮”   最早的火炮   最大的火炮   最早的原子弹   最早的导弹   最早采用“弹性”炮架的火炮   口径最大的火炮   最小的火炮   最轻的火炮   最重的加农炮   最早的反坦克炮   最早的高射炮   射程最远的自行火炮   身管最长的自行火炮   最重的自行火炮   乘员最多的坦克   最大的军舰   最早的潜艇   最小的航空母舰   第一艘核动力军舰   第一种歼击机   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   第一个现代物理实验室   第一条大西洋电缆   第一个行星探测器   第一艘空间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