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语(310131)

0评论量

13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雀语》选入中国现代著名侦探小说作家孙了红的2篇作品。这些作品颠覆了传统的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创造了极具个性的“侠盗+侦探”的艺术形象鲁平,其身上有着深厚的劫富济贫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孙了红(?-1958) 原名咏雪,小名雪官,祖籍浙江宁波吴淞镇。是36年代的中国侦探小说作家,亦是中国现代通俗侦探推理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清光绪年间,孙了红的祖父孙广兴在上海棋盘街创办了一家钟表店;他的父亲孙友三,又名孙松,别号问坡轩主,擅长画松柏类的国画;到了孙了红这一代,据说有兄弟三人,孙了红继承了父亲擅画国画的本事。他平时不修边幅,非常仗义,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只要有人有求与他,总能倾囊相助。他对于自己写就的东西,向来不怎么爱惜,总是随意乱丢乱放。
这一条锡寿里二弄,是个着名的嚣烦的地点,里中杂处着几十家中下阶级的住户。弄内自早至暮,找不到一点宁静的时刻,各种小贩带着他们小小的店铺,川流不息,高唱而入,长腔短调,一应俱全。这些声浪,和屋子中的牌声劈啪,以及小孩子们的大哭小喊,常常搅作一片。有时不幸而逢到不利的日辰,还有些娘娘们为了沙粒般的小事,一言不合,便假座这露天会场,各各开动天然的留声机,互相比赛起来。其间许多含有艺术化的绝妙好调,大足使舞台上的探亲相骂,相形见绌。这在别的弄堂中,未必常有这种现象,而在这锡寿里内,差不多已司空见惯,所以有人说,大概也是风水使然。记者此刻所要说的故事,恰巧发生在这嚣烦的地点,因此记者有个要求,希望读者先生们掩住一个耳朵,别听那些嘈杂的声浪,而用另一贵耳,单听记者的报告。这天下午,大概在三四点钟时候,这条热闹的锡寿里内忽然光临了二位贵客。这二位贵客身上,一式都穿呢质学生装。一个年龄较长,已在中年,头上戴得一顶黑呢铜盆帽,帽边覆及眉际,鼻架灰色圆镜,两眼炯炯有光。此人左胸前的衣袋中,露有一支自来墨笔,和一册袖珍日记。其他一个却是二十左右的青年,状态也很英俊。二人雄视阔步,走入弄内,脚下的四只皮鞋和弄内的石板亲密地接着吻,每一举步,格格有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