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碳中和(310466)

0评论量

0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该书全面解读双碳目标的意义、机遇、挑战和实现路径,不仅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关键行业发展和减排的权衡关系、技术路线选择优先顺序等与社会经济体制框架息息相关的议题,还从微观层面阐述了微观主体促进低碳减排的商业模式以及积极践行低碳目标的生活方式,融合了科技、经济和社会共同议题的成果,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零碳”未来宏大而生动的画卷。
安永碳中和课题组具备多年的行业可持续发展咨询经验,研究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电力、石油等能源企业转型、绿色金融、智慧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消费、ESG投资等。
适读人群 :商业人士、企业管理者、企业家、CEO、创业者、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金融业从业者、碳市场从业者、企业咨询师、公务员、环境组织人士等 实现碳中和的4项关键要素、3大支撑体系 6个重点行业,11个认知误区……产业政策布局、企业减排路线图、从理念到个人行为一本书,全景展现碳中和背景下的行动指南。
前言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人类社会构成巨大的威胁。2020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315亿吨,[1]并且仍在不断增长。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而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高温热浪、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会受到不可逆转的影响。或许你生活在炎热的亚热带地区,冰川离你很遥远。又或许你每天穿梭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看到新闻报道中被破坏的植被时会想:这与我的生活有什么直接关系?气候问题带来的自然灾害听起来离我们很遥远,但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企业和个人都无法逃脱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国家要发展经济,企业要追逐利益,个人要生活,大到跨国贸易,小到细胞呼吸,碳排放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 那么在面对无时无刻不在排放碳、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的困境时,应该怎么做来扭转这种局面?这个答案是“零碳”。“零碳”并不意味着不排放二氧化碳,因为经济需要发展,生命体需要进行有氧呼吸,这些活动不可能不产生碳排放。要消除碳排放带来的气候变化,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采取行动,通过技术手段吸收与排放量相等的温室气体,此时“排放”也就等于“没排放”,这也是“碳中和”的内涵。碳中和听起来是简单的“抵消”机制,但实施起来非常不容易,因为世界各国共同达成碳中和目标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合作行动。每个国家是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来制定发展目标和政策的,让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统一行动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但是,如果任由二氧化碳大规模排放,气候变化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那么具体该怎么统筹行动?应该由谁来牵头带领实现碳中和?本书将带你一一找到答案。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挑战—既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又要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在强烈的大国责任感与担当的驱动下,我国政府认识到实现碳中和是一项重任。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节能减排行动起步晚、负担重,实现碳中和比想象中的要困难得多,但是我国仍宣布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阻止气候进一步恶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实现碳中和也有助于我国摆脱对外能源依赖,转变政治与外交策略,创造就业机会,形成技术优势。 我国提出的“30·60”双碳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全球减排的战略意义重大。本书将从碳中和提出的背景开始,逐步为你讲解究竟什么是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要素有哪些,我国各行业在碳中和目标下的转变路径及机遇是什么,以及政府、企业、个人又该怎么做。刚接触碳中和概念的读者朋友,可以循序渐进地逐章细读;对碳中和概念已有所研究的读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来阅读。那么本书具体能为你带来哪些关键信息呢? 本书为你讲解究竟什么是碳中和。在第1章我们主要介绍了碳中和提出的背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国内外领先企业在实现碳中和方面有哪些实践?我国为什么现在提出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的难点在哪里? 本书让你明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要素有哪些。我们认为,技术可行、成本可控、政策引导、多边共赢是实现碳中和的四项关键要素。提高技术水平是实现碳中和的根本路径,控制成本是碳中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政策引导是实现碳中和的保障,多边共赢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本书为你描绘不同行业在碳中和目标下的转变路径及机遇,全景展现碳中和背景下的各行业行动指南。第3章是全书的核心部分,本章从能源供给侧和能源需求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就不同行业逐一说明如何实现碳中和。其中,能源供给侧以电力碳中和为介绍重点,同时也对氢能、生物质能的非电碳中和路径进行了探讨;在能源需求侧,从工业(钢铁、水泥、化工)、交通、建筑、服务6个重点减排行业出发,剖析行业的“脱碳”行动指南,解读各行业如何把握碳中和的机遇,赢在未来。本章也对碳的负排放技术[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术,直接空气碳捕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绿色金融体系这三大支撑碳中和实现的体系进行了介绍。 本书告诉你不同的社会角色应如何发挥作用。在第4章我们重点讨论政府如何起到“指挥棒”的作用、政府可采取的政策有哪些、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实现谋求低碳发展与保持盈利之间的平衡、金融机构如何开展投资活动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个人可采取的有助于减少碳足迹的措施又是哪些。 本书帮你避免陷入碳中和的认知误区。虽然碳中和概念近期已经在各个领域广泛进入大众视野,但是由于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它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人们对碳中和的认知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区。因此,在最后一章,我们会就常见的碳中和认知误区给出清晰的解释说明。 让我们一起进入碳中和的世界,揭开碳中和的神秘面纱! [1]国际能源署(IEA),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energy-review-2021/co2-emissions。
推荐语 前言 第1章 当我们说起碳中和,我们在说什么  001 什么是碳中和  003 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生存发展面临危机  003 全球快速变暖,自然环境面临威胁  003 《巴黎协定》确定了全球平均气温上涨幅度控制目标  005 我国碳排放量高,能源活动排放占比大  006 未来数十年全球共同行动指南  008 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体系  008 2021年:我国碳中和元年  010 各国主动顺应绿色低碳发展潮流,分别宣布净零或碳中和目标  010 为实现碳中和,国内外领先企业这么做  012 为什么提出碳中和  015 实现碳中和,不只是一种责任  015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什么是现在  019 我国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碳上已形成良好基础  019 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规模居世界首位  020 特高压引领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  020 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年增长  021 实现碳中和为什么难以及难在哪儿  022 经济发展需求与节能减排约束:一场速度与质量的博弈  022 能源转型技术面临重重挑战  023 碳中和目标下的社会难题  023 第2章 实现碳中和:四项关键要素缺一不可  025 要素一:技术可行  027 要素二:成本可控  028 要素三:政策引导  030 要素四:多边共赢  031 第3章 碳中和40年,各行业转变路径及机遇  033 导图:各行业转变路径导图  035 碳中和40年蓝图:行业行动指南  037 能源供给侧  037 电力碳中和  037 1.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  037 2.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052 3.大力发展储能技术  065 非电碳中和  073 1.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074 2.加快生物质能利用  081 能源需求侧  084 工业行业脱碳  084 1.钢铁行业  084 2.水泥行业  092 3.化工行业  103 交通行业脱碳  111 建筑行业脱碳  123 服务行业脱碳  131 研究碳的“负排放”技术  139 碳汇  139 1.国际认证的“绿色黄金”:林业碳汇  140 2.被忽视的“蓝色宝藏”:海洋碳汇  141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142 1. CCUS中关于“U”的再利用  143 2. CCUS技术成本高昂,商业化发展受限  144 直接空气碳捕集  145 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  145 为什么要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47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现状是怎样的  148 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要这样做  149 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的政策保障不容忽视  149 2.从战略调整开始适应碳市场  150 3.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一些思考  152 发展绿色金融体系  152 绿色金融如何助力碳中和  152 支持绿色金融,央行这样做  154 绿色金融工具如何为产业助力  155 1.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的主力军  156 2.绿色债券这样“点绿成金”  158 3.绿色股权投资响应广阔投资机会  160 绿色金融给我们带来什么  163 总结:碳中和“公式”描绘行业脱碳之路  164 第4章 实现碳中和,下一步怎么走  167 给每个人的建议  169 给企业的建议  170 给金融机构的建议  178 给政府部门的建议  179 第5章 碳中和的多个误区  183 后 记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