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轻经典:朝花夕拾(307782)

0评论量

102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收录鲁迅先生10篇回忆性散文,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抒情中夹以议论。这些文章有的侧面地反映了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以及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也有的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或丑恶或怪诞的现象,同时反映了旧中国一代有志青年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全书描写充满志趣的同时不乏对时弊的针砭,让人体味故事的同时引发对时代的思考。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被称为“民族魂”。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先生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朝花夕拾——重提的旧事,鲁迅先生永不褪色的回忆,一本小书,让我们的内心世界与文学赤诚相见。《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是回忆录也是自传。书中通过“我”的视角,描绘了过往的回忆,其中可见真实的人生经验与生活细节,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作者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回忆中缅怀旧友、批判现实。书中语言质朴自然、随性不羁,虽暗含批判,读来却也颇具趣味,让人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幽默与人格魅力。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是鲁迅先生的个人回忆,也是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要想了解鲁迅先生,就不得不读《朝花夕拾》,要想认识中国人,就不得不读这部传世佳作。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狗 ·猫 ·鼠 / 001 阿长与《山海经》 / 011 《二十四孝图》 / 018 五猖会 / 025 无常 / 0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038 父亲的病 / 044 琐记 / 050 藤野先生 / 058 范爱农 / 065 后记 / 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