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灭:傅雷译 揭露了文坛和新闻界内幕(297006)

0评论量

94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揭露了文坛和新闻界内幕,集中了作者最主要的生活经历和深切的生活感受,是《人间喜剧》中最有价值的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两个有才能、有抱负的青年奋斗失败、理想破灭的故事:一个颇有才华的青年,梦想凭生花之笔博取文坛上的荣名,但在文学已沦为商品的社会中堕落成出卖灵魂的无耻文奴,在文坛倾轧和党派斗争中身败名裂;另一个青年是埋头苦干的发明家,因心地善良,敌不过同行的阴险算计,被迫放弃发明专利,埋葬了科学研究的理想。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整整一代青年的社会处境和精神状态。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现浦东新区航头镇)人,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傅雷一生嫉恶如仇,其翻译作品多以揭露社会弊病、描述人物奋斗抗争为主。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傅雷提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认为“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并要求“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傅雷一生翻译了四十三部文学名著,各种中译本累计发行近千万册。就介绍法国文学来讲,翻译数量之多,译文特色之鲜明,译作影响之大,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一生创作甚丰,著有九十一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对现实主义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典型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的细致刻画,并表达人物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发展。他所创造的人物高老头、葛朗台、高布赛克、拉斯蒂涅、吕西安、贝姨、伏脱冷等几乎已经成为文学史不同类型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样板形象,对世界文学影响深远。
 《幻灭》书评:   巴尔扎克在《幻灭》中描写未来的大作家德·阿泰兹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要像莫里哀那样,先成为深刻的哲学家,再写喜剧。”看来,这正是《人间喜剧》的作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而且他也和德·阿泰兹一样,在巴黎的六层阁楼上受过饥饿和寒冷的折磨,在人类知识的宝藏中耐心地挖掘过,在“毒气熏蒸”的巴黎社会中生活过、搏斗过、感受过。   人们常说《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实际上,在表现作家本人的思想感情和直接的生活体验方面,《幻灭》比其他小说具有更大的代表性。
吕西安爱上娜依斯,正如年轻人爱上第一个奉承他的女子,因为娜依斯预言他前途无量,一定会享大名。她使尽手段要吕西安成为她家里的常客,不但过甚其辞的赞美,还说吕西安是她有心提拔的一个穷孩子;她故意把他缩小,好把他留在身边;她要吕西安做秘书,念书给她听。其实她是爱吕西安,在当年那次惨痛的经历以后,她自己也想不到还能爱到这个程度。她暗暗责备自己,觉得爱一个二十岁的青年简直荒唐,单说身份,他就同自己离得多远!种种顾虑煽动起来的傲气,莫名其妙的在亲热的态度中流露出来。她一忽儿目无下尘,摆出一副保护人面孔;一忽儿慈爱温柔,满嘴甜言蜜语。吕西安开头震于她高贵的地位,尝遍了恐惧、希望、绝望的滋味;可是经过痛苦与快乐的交替,第一次的爱情也在他心里种得更深了。最初两个月,他把特·巴日东太太当做像慈母一般照顾他的恩人。一来二去,终于说起知心话来了。特·巴日东太太称诗人为亲爱的吕西安,然后干脆叫他亲爱的。诗人大着胆子也把尊贵的太太叫起娜依斯来。她听着大不高兴,发了一阵脾气,叫不通世故的孩子愈加神魂颠倒;她嗔怪吕西安不该用一个大家通用的称呼。又高傲又尊贵的特·奈葛柏里斯小姐,向俊美的天使提出一个簇新的名字,要他用路易士相称。这一下吕西安一跤跌进了爱情的天堂。一天夜晚,路易士正在瞧一张肖像,吕西安进去,她急忙收起,吕西安要求给他看。这是他第一次表示嫉妒,路易士怕他发急,给他看了年轻的刚德-克洛阿的肖像,淌着眼泪讲出那一段悲惨的爱情,多么纯洁,受到多么残酷的摧残的爱情。是不是她打算对已故的情人不忠实了?还是利用肖像暗示吕西安,还有一个男人同他竞争?吕西安太年轻,没有能力分析他的爱人,只是很天真的发急,因为娜依斯已经排开阵势挑战。在这种战斗中,女人总希望男人把她理由说得相当巧妙的顾虑彻底破除。她们关于责任,体统,宗教的争辩好比许多堡垒,但愿男人一齐攻下。天真的吕西安用不着这些挑拨就冲过来了。   有天晚上,吕西安大着胆子说:“换了我才不肯死呢,我要为着你活下去。”他想把特·刚德-克洛阿先生彻底解决,望着路易士的目光表示他的热情已经到顶点。
第一部 两个诗人 第二部 内地大人物在巴黎 第三部 发明家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