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谛书话》下(309576)

0评论量

12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此书成于郑振铎先生身后,遴选其一生写下的专谈古籍的文章精编而得。
郑振铎,1898年生于浙江温州。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 郑振铎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在文学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属于开拓性的工作。主要作品有:《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佝偻集》、《欧行日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等。
复镌十竹斋笺谱跋 古十竹斋笺谱重镌之工,始于民国二十二年春末,告成于三十年夏六月,此七载中大变迭起,百举皆废,余又南北迁徙,卒卒鲜暇,故镌版之业,作辍靡恒,盖困于资力者半,而人事之乖迕亦居其半焉;然终于斯时得竟全功。 丧乱之中,艰辛备尝,同好之士,初赞其议而未能睹其成者不只一二人也。 前尘回顾,悲忻交集,是乌能不记数语以告世人且有以慰亡友之灵也!初鲁迅先生与余既辑印北平笺谱,余曰:尝于马隅卿许见王孝慈所藏胡曰从十竹斋笺谱,乃我国木刻之精华,继此重镌,庶易流传,北平印工当能愉快胜任。 鲁迅先生力促其成。余北归,乃毅然托赵斐云先生假得孝慈藏本,付荣宝斋复印,然复印之工,至为繁重,荣宝斋主人杨君,初有难色,强之而后可。 自复绘以至刷印之工,余曾目睹,故能语其层次:初按原谱复色分绘,就所绘者一一分刻,然犹是未拼成之板块也;印者乃对照原本,逐色套印,浅深浓淡之间,毋苟毋忽,虽一丝一叶之微,罔不目注手追,惟恐失样,用力之重轻,点色之慢急,意匠经营有逾画家。印成,持较原作,几可乱真,余乃信其必有成矣。时在岁暮,第一册竣事,适孝慈至平,遂以复本贻之,是为余与孝慈订交之始。未几,隅卿亦归,每次晤言,必语及版画,而于十竹斋笺谱尤著意焉。即微疵点污,亦必指令矫改,以期尽善。斐云与徐森玉、魏建功、向觉明诸先生,亦间有参议,友朋之乐于斯为最。适余赴沪,持是册示鲁迅,赏鉴之余,喜如所期。然第二册付镌后,工未及半,燕云变色,隅卿讲学北大,猝死于讲坛之上,余亦匆匆南下,以困于资,无复以余力及此,镌工几致中辍。时时以是为言者,惟鲁迅先生一人耳,迨第二册印成,先生竟亦不及见矣。其后孝慈又故,遗书散出,此书幸归北平图书馆,可期永存。 良友云亡,启余无人,日处穷乡,心力俱瘁,竟无意于续镌矣。故都沦陷后,北望烟云,弥增凄感,原书何在,尚不可知,遑问其他。又逾年,忽发大愿,辑印中国版画史,必欲遂成诸亡友之志,拟续镌笺谱,收入画史图录之中,姑驰书斐云,询其踪迹,不意历劫竟存,且得斐云之助,第三册继付剞劂;迄今一载又半,全书毕工,微斐云之力不及此,固不只余之私衷感荷无既也。 呜呼,此书虽微,亦尝饱经世变,备历存殁之故矣!抑余重有感者:二十年来,余罗致版画书不下千种,于此书最为加意,既得复失者数数;初闻涉园陶氏有旧藏,比余询及,则已与他书归日本文求堂矣,为惆怅者久之;后见文求堂书目,此书尚在,飞函商购,得复、谓已他售,盖托辞如是,欲自藏也;上海狄氏亦有此书,然不可见,闻某君购得一册,余意即一册亦佳,询以能否相让,则亦已售去;孝慈故后,此书又先为北平图书馆所得,缘悭如是,余更不作收藏想矣。终假孝慈珍本覆印毕工,慰情胜无,每自感悦。然此中缺若干页,以无他本可补,姑置之。去冬,徐贾绍樵,竟于无意中为余获此书于淮城,书至之日,乐忘晨饥;尤可欣者,孝慈本中所阙诸页,此本则一一俱在。刊书将成,余亦得偿素愿,缘遇巧合,有如此者!惟镌工已就,所阙者未能补入耳。他日痛饮黄龙,持书北上,以与孝慈藏本相校勘,斐云其将何以贺余耶?补刻之举,当在彼时。云日重昭,此愿终偿,斐云知我,必首肯也。 中华民国三十年六月二十七日长乐郑振铎跋 蛰居散记(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