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308712)

0评论量

50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孩子傅聪书信摘编,时间跨度为1954年到1966年,话题涉及生活琐事、艺术、到人生等诸多方面,饱含着为人父母的情感与责任,充满了对子女炽烈而深沉的爱与期望。这些书信,严肃中透出亲切,深刻却不脱离日常;短小有趣、轻松而不乏深刻的文字,传达长者的人生智慧和经验,细数青少年成长的迷茫与欢欣。
傅雷,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192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研习美术理论与艺术评论。1931年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一生译著丰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享誉译坛。其代表作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译有《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人传》等。
一组不朽的家书:《傅雷家书》里倾注了傅雷夫妇对长子傅聪及儿媳弥拉的浓浓爱意,他把傅聪当作自己的镜子,借助书信以谈话的口吻与儿子展开交流,既浸透了傅雷的教育本心和深沉的父爱,又不乏朋友般的平等与坦诚。“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的家风,本身就有着无穷的力量,也必然成为傅雷教育儿子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部高品位的谈艺录:书中更多的是傅雷与儿子关于文学和艺术的讨论,诸如音乐、文学、绘画、哲学及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等问题。阅读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志趣相投的知音在侃侃而谈,探讨文学艺术的魅力,感受音乐的美妙。傅雷促成了傅聪在钢琴艺术上的成功,也在儿子身上实现了自己的艺术理想。 一本生动的爱国主义读本:傅雷一家人都是不折不扣的赤诚的爱国者, 《傅雷家书》中洋溢着他们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傅雷夫妇一直告诫傅聪要珍惜出国留学的机会,要心怀国家,为民族的荣誉而有所作为;时刻提醒儿子谦虚谨慎,不负国人的期望,要把对祖国的感激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一支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交响曲:“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是当年傅雷为《约翰·克利斯朵夫》所写的译者献词。一语成谶,他践行了海明威“人尽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的名言,展露出了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我们还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以傅雷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和精神历程,触摸他们的灵魂,了解那个时代。
一月十八日—十九日 聪: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出站时沈伯伯再三劝慰我。但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蒙眬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得。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声了。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今儿一天精神仍未恢复。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分析这两天来精神的波动,大半是因为: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的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这一关对我,对你妈妈都是从未有过的考验。别忘了妈妈之于你不仅仅是一般的母爱,而尤其因为她为了你花的心血最多,为你受的委屈——当然是我的过失——最多而且最深最痛苦。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 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当年的事实又是一回事: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
傅雷 代序 傅聪的成长 一九五四年 一九五五年 一九五六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九年 一九六〇年 一九六一年 一九六二年 一九六三年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六五年 一九六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