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字说话:审计,就这么简单(310300)

0评论量

1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审计真的是那样枯燥无味吗?作者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幽默诙谐的比喻和旁征博引的故事引领我们开启一段奇妙的阅读旅程。从审计的本源到审计结果,从审计的思考方法到工作底稿、风险控制,甚至会计科目,作者都有自己透彻的理解和独到的看法。 如果你有兴趣认真阅读这本书,可以慢慢将它从头读到尾,理解其中的意思。 如果你只打算看看热闹,可以快速把这本书翻完,只要你能将里面讲的那些故事及其表达的想法理解并记住,这本书你也就看了个七七八八。 当然,你也可以把它当做一本工具书,在审计工作的时候,可以随时拿出来查一下每个科目要做哪些审计步骤,基本上也可以把要做的科目的审计工作完成。
孙含晖 笔名:金十七。理工男一枚,兴趣广泛,好读书,不求甚解,同时追求极具“工匠”精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某“四大”从事审计工作十年,企业财务十年,国内国外都工作过,先后任多家美国上市公司的CFO和审计委员会主席。2010年加入“去哪儿网”担任CFO,引入百度作为战略投资者,成功推动“去哪儿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热衷钻研公司互联网产品和技术,被同事评价为“最不像CFO的CFO”。2013年度中国十大杰出CFO。 从1986年开始就阅读《科幻世界》,一期不落,至今已经29年。 王苏颖 清华大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供职于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曾赴洛杉矶工作并通过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拥有十余年从业经验,服务于跨国企业、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涉及制造、通信、消费品和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业余爱好文字创作,包括专业读物和职场小说等,将专业知识与理性思考相融合。 阎歌 中央财经大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十余年,主要服务于金融业。好奇心重,曾向往接触各行各业的会计实务,成为“全才”。但鉴于精力有限,目前只专注于金融工具准则这一新鲜事物。 源于对新鲜事物的热情,产生了一吐为快的想法。
●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枯燥的专业知识叙述出来 ● 业务知识点与故事相映成趣 ● 实用性、针对性、可读性强 适用读者对象 ● 特别适合新入行的审计工作人员 ● 已经参加会计工作的人员 ● 会计、审计行业的科研、教学人员
前言 这本书,写的是我自己对于审计的一些理解和想法,以及听到的和经历过的一些故事,写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跟大家聊一聊天。我的理想,也就是古有《聊斋志异》,今有《让数字说话》而已。所以,这东西写得不那么正规和严谨,请不要把它当成任何形式的正式培训材料或官方意见。要是有人这么做了,就好像有书生读了聊斋后打算遇着个美貌狐仙一样,柳泉居士或者我是不打算对此负责的。 我主要是通过讲故事来谈一些思想、想法和心得之类的东西。我也会谈不少审计工作中的具体细节,但谈这些细节更多的是为了引出背后的一些想法。所以,我并不能保证审计工作中的所有细节都会谈到。西谚有云“魔鬼存在于细节中”,这话的意思是说,细节的成败很可能是能否做成某件事情的关键点。 停下来问一句:上一段话里,前两句话和最后一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你弄懂了吗?懂了?是真的吗?我写的时候就是乱写的,你可千万别把没有逻辑的文字读出逻辑来啊!我这是在提醒你,读书的时候,要自己动脑筋想,不要轻易被人“带到沟里去”。 这里写的有些想法,是一般人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就能明白的;有的想法,则是会计、审计经验丰富的人会比较有共鸣。我也没有认真分哪些是简单的,哪些是复杂的,但我会尽量写得浅显易懂。其实,审计没有什么复杂的,无非是一些常识的反复使用,其中用到的逻辑知识和数学知识,是初中毕业生就懂的。审计这个行业,难度大概介乎搞导弹的和卖茶叶蛋的之间,主要混的是个经验,当然还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很可惜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以及在审计行业中,这个“一定的思考能力”有时比美洲旅鼠[1]还稀缺。 这本书里涉及的会计知识不算太多,所以,不懂会计的人也可以看得懂大部分内容,尤其是那些故事。说不定,通过读这本书,你还会不知不觉地学到一些会计知识呢。 还要说明的是,我在谈每个会计科目时,主要是立足于制造业企业谈的,当然这里面的理论和思想对于一般的行业也都能适用。 [1]美洲旅鼠据说是一种每年都要从美洲北端迁徙到南端的动物,后来地壳漂移,旅鼠仍然要沿原路迁徙,所以就灭绝了。姑妄听之。
赞誉 推荐序 再版序 1 前言/ 001 2 审计的一些概念/ 003 2.1 关于审计的头版头条/ 003 2.2 什么是审计/ 004 2.2.1 审计就是查问题吗/ 004 2.2.2 审计与人性恶/ 006 2.2.3 独立审计是一种信任的背书/ 008 2.2.4 此“审计”与彼“审计”/ 009 2.3 审计工作的成果/ 012 2.3.1 审计意见说了什么/ 012 2.3.2 审计意见有几种/ 013 2.3.3 审计报告的个性化变革/ 017 2.3.4 审计报告的使用者/ 019 2.3.5 审计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019 2.4 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 021 2.4.1 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关系/ 021 2.4.2 会计师事务所不全是合伙制/ 024 2.4.3 审计师是专业人士/ 025 2.4.4 审计费是怎么定的/ 027 2.4.5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流程/ 029 2.5 业务约定书/ 031 2.5.1 要先签业务约定书,后干活 / 031 2.5.2 业务约定书其实是一份标准合同/ 032 2.5.3 业务约定书和项目建议书的区别/ 034 2.5.4 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区别/ 036 2.6 声明书/ 039 2.6.1 什么是“声明书”/ 039 2.6.2 驳“声明书无用论”/ 040 2.6.3 驳“声明书万能论”/ 040 2.6.4 不容易审计的内容才放进声明书里/ 041 2.6.5 审计师要勤勉尽责到什么程度/ 043 2.7 管理建议书/ 045 2.7.1 什么是“管理建议书”/ 045 2.7.2 管理建议书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046 2.7.3 管理建议书如何出彩/ 047 3 审计的理论/ 050 3.1 审计的逻辑/ 050 3.1.1 审计工作的开始: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050 3.1.2 在外部审计师的眼里,内控系统是摄像机/ 052 3.1.3 审计师要检查内控系统是否设计合理和运转正常/ 054 3.1.4 审计师可以怎么问问题/ 055 3.1.5 审计师怎样检查内控系统是否设计合理和运转 正常/ 057 3.1.6 内控测试工作最重要的是逻辑要完备——要做到 两个凡是/ 058 3.1.7 审计师仍要检查每个科目的金额/ 059 3.1.8 做实质性测试时,审计逻辑链条要严密/ 061 3.1.9 做好审计抽样不容易/ 064 3.2 审计的思考方法/ 068 3.2.1 公众对审计的期望/ 068 3.2.2 审计思考的关键——预期/ 071 3.2.3 审计师要独立思考,要比客户想得深远/ 073 3.2.4 审计师要考虑任何事情的合理性/ 074 3.2.5 审计中的实质重于形式/ 075 3.2.6 审计师总是在“抓大放小”吗/ 076 3.2.7 审计师的“七种武器”/ 077 3.2.8 对会计分录的筛查/ 079 3.2.9 审计师怎么看附注披露得够不够好/ 082 3.2.10 审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084 3.3 对企业内控的关注/ 086 3.3.1 什么是COSO/ 086 3.3.2 内控测试的注意事项/ 089 3.3.3 所有企业都要做内控审计吗/ 091 3.3.4 什么是“常规交易”“非常规交易” 和“会计估计”/ 093 3.3.5 风险导向审计比制度基础审计多了什么/ 095 3.3.6 经营控制与财务报表控制/ 098 3.4 工作底稿/ 101 3.4.1 写工作底稿也有理论吗/ 101 3.4.2 写内控测试的工作底稿要注意的问题/ 101 3.4.3 实质性测试的工作底稿分几类/ 102 3.4.4 准备工作底稿的目的是什么/ 105 3.4.5 工作底稿索引是一个树状结构/ 106 3.4.6 写工作底稿时要学会自顶而下的思考方式/ 107 3.4.7 审计符号、注释和工作底稿相互索引/ 108 3.4.8 在工作底稿里写什么样的注释和怎么写/ 110 3.4.9 用表格来说明问题是一种有条理的思考方法的体现/ 111 3.4.10 工作底稿的归档要求/ 115 3.5 审计项目的风险控制/ 117 3.5.1 做审计好像找对象/ 117 3.5.2 审计师做审计时要怀疑一切吗/ 118 3.5.3 舞弊审计与传统审计/ 120 3.5.4 审计师发现了舞弊怎么办/ 122 3.5.5 数字分析中的班福定律/ 123 3.5.6 审计师做审计时有秘密武器吗/ 126 3.5.7 审计师发现前期差错怎么办/ 127 3.5.8 特殊编制基础的报告怎么出/ 129 3.5.9 审计师如何跟“前任”进行沟通/ 131 3.5.10 集团审计师与组成部分审计师的合作/ 134 3.6 利用其他专家的工作/ 137 3.6.1 IT审计师的作用/ 139 3.6.2 税务师、评估师和反舞弊调查专家/ 142 3.7 反舞弊审计/ 144 3.7.1 反舞弊的警惕性应该贯穿审计全过程/ 144 3.7.2 如何发现舞弊的蛛丝马迹/ 146 3.7.3 如何进一步验证舞弊事实/ 148 4 按会计科目来谈一谈实质性测试/ 150 4.1 货币资金/ 150 4.1.1 主要关注货币资金的存在性和所有权/ 150 4.1.2 审计货币资金科目主要做的审计程序/ 151 4.1.3 发确认书时要警惕,要严密控制全程/ 153 4.1.4 函证工作要注意的问题/ 154 4.1.5 做现金证明的目的/ 156 4.1.6 银行存款抵押/ 157 4.1.7 理财产品算银行存款吗/ 159 4.2 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 161 4.2.1 主要关注应收账款的存在性与估值/ 161 4.2.2 审计应收账款科目主要做的审计程序/ 161 4.2.3 应收账款的明细里能看出不少问题/ 164 4.2.4 审计应收账款一定要发确认书吗/ 165 4.2.5 确认书没回来的替代性措施/ 166 4.2.6 怎样选择函证的样本/ 168 4.2.7 企业如何准确地将收到的款项与客户名称及发票相对应/ 169 4.2.8 检查期后收到的款项/ 170 4.2.9 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可以怎么分析/ 171 4.2.10 应收账款的账龄是什么样子/ 173 4.2.11 应收账款的账龄可以怎么分析/ 174 4.2.12 坏账准备/ 176 4.3 其他应收款/ 178 4.3.1 主要关注其他应收款的存在性与估值/ 178 4.3.2 应收员工预借款/ 180 4.3.3 应收关联方/ 181 4.3.4 其他应收款里还可能有什么/ 183 4.4 与关联方的往来账/ 184 审计与关联方的往来时要做什么工作/ 184 4.5 预付账款/ 186 4.5.1 对预付账款的预期/ 186 4.5.2 审计预付账款科目时主要的审计程序/ 188 4.5.3 审计预付账款科目时要注意的问题/ 189 4.5.4 了解年初数到年末数的变动情况无法替代对年末余额的解释/ 191 4.5.5 能把应收账款或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对冲吗/ 192 4.6 存货/ 193 4.6.1 主要关注存货的完整性、存在性、准确性和估值/ 193 4.6.2 存货科目是了解制造业企业的钥匙/ 195 4.6.3 存货科目的特殊性:金额=数量×单价/ 196 4.6.4 存货不是一个科目,是好几个科目/ 197 4.6.5 成本核算它是个难题,让人目眩神迷/ 199 4.6.6 盘点是一次拍照片的过程/ 200 4.6.7 有没有将存货明细的数字加总,与总账数核对呢/ 202 4.6.8 进口存货的故事/ 203 4.6.9 存货的周转率/ 205 4.6.10 审计存货科目时的主要审计程序/ 206 4.7 固定资产/ 207 4.7.1 固定资产科目的特点/ 207 4.7.2 审计固定资产科目主要做的审计程序/ 209 4.7.3 要将所看到的数字与对客户业务的理解相联系/ 211 4.7.4 固定资产的折旧/ 213 4.7.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考虑要全面/ 214 4.7.6 固定资产的残值率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216 4.7.7 固定资产抵押/ 217 4.8 租赁/ 218 4.8.1 租赁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218 4.8.2 企业为什么要卖楼/ 219 4.9 在建工程/ 220 4.9.1 什么时候要转为固定资产/ 220 4.9.2 在建工程科目包括哪些核算内容/ 221 4.10 无形资产/ 222 审计无形资产科目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22 4.11 应付账款/ 223 4.11.1 主要关注的是应付账款的完整性/ 223 4.11.2 审计应付账款科目时主要做的审计程序/ 225 4.11.3 由存货暂估入库形成的应付账款/ 227 4.12 预收账款/ 230 4.13 其他应付款/ 230 4.13.1 主要关注的是其他应付款的完整性/ 230 4.13.2 关注没有收到发票的其他应付款/ 232 4.13.3 其他应付款里可能有什么/ 234 4.13.4 这家公司是否有利润/ 234 4.14 其他负债类科目/ 236 4.14.1 审计其他负债类科目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36 4.14.2 带薪年假引起的会计思考/ 237 4.14.3 职工薪酬还应该关注什么/ 239 4.14.4 应付职工薪酬的余额代表什么/ 241 4.14.5 预计负债——如何计算产品质量保证/ 242 4.15 收入/ 246 4.15.1 审计利润表类科目的一般方法/ 246 4.15.2 收入确认/ 249 4.15.3 合约机引起的收入确认问题/ 251 4.15.4 对收入进行分析性复核/ 253 4.16 成本和费用/ 255 4.16.1 销售成本的调节表/ 255 4.16.2 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要能够一一对应/ 256 4.16.3 审计成本和费用科目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57 4.16.4 截止性测试/ 259 4.16.5 检查未入账的负债/ 261 4.17 金融工具/ 262 4.17.1 无处不在的金融工具/ 262 4.17.2 普通购销合同里的外汇衍生工具/ 264 4.17.3 涉外购销合同里的外汇衍生工具/ 267 4.17.4 让人抓狂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 268 4.17.5 是股?是债?/ 269 4.17.6 创新金融工具/ 272 4.17.7 集团报表的特殊处理/ 273 4.17.8 回归金融工具的本质: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 / 275 4.17.9 应收账款的保理融资/ 276 4.18 合并/ 278 4.18.1 控制——谁拥有王牌/ 278 4.18.2 真假投资性主体/ 281 4.19 其他/ 283 4.19.1 一些常用的比率分析/ 283 4.19.2 企业上市要回答的两个问题/ 284 4.19.3 一个企业的利润率能有这么高吗/ 285 4.19.4 外国的月亮有多圆/ 287 4.19.5 如何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 289 4.19.6 互联网行业审计是否“看得见,摸得着”/ 292 4.19.7 审计前景展望/ 294 5 结语/ 298 6 后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