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黄金运台秘事(309000)

0评论量

9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为读者揭开了一段历史谜团,即国民党退台时秘密转运大陆黄金以及黄金运台后的流向。讲述几段由“东方泰坦尼克号”沉没引起的,台海两岸几代人的亲情、爱情、友情。丰富了吴宇森导演的电影《太平轮》的历史背景,为大众架构起一段完整、清晰的历史图景。
  曹学思:1974年生,原籍山东省济宁地区曲阜市。1998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邹城市实验高中语文教师,北方文艺出版社特约撰稿人。作品有《异域孤军沉浮记——最后逃离大陆的两支国民党军队》。
  本书为读者揭开了一段历史谜团,即国民党退台时秘密转运大陆黄金以及黄金运台后的流向。   讲述几段由“东方泰坦尼克号”沉没引起的,台海两岸几代人的亲情、爱情、友情。   丰富了吴宇森导演的电影《太平轮》的历史背景,为大众架构起一段完整、清晰的历史图景。
第一节“国计民生” 有道是“忙人起五更”,天刚蒙蒙亮,“玉壶春”茶馆的老板黄士忠就已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了。 “玉壶春”茶馆位于老上海的城隍庙附近。在1948年,老上海大大小小的茶楼有数百家之多,仅城隍庙一处,就有大小茶楼几十家。“上海茶楼甲天下”,在20世纪上半期,茶楼是“十里洋场”的一个缩影。 因茶客不同,上海茶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高档茶馆,如一乐天茶社、仝羽春茶社、如意茶楼、聚宝茶楼、青莲阁茶楼等等。这类茶馆的茶客基本来自中上流社会,大多为显贵要人、社会名流、文人学士、阔老商贾以及在社会上已有地位的大流氓头子、帮门会道头子,像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之流。这类茶馆大多处于繁华市面或风景幽静之处,楼房高大,无论外部装潢还是室内装饰都比较讲究。茶室优雅,窗明几净,并布置有内室、雅座,专供显贵要人、阔老、大亨们品茗议事和社会名流会友。当然,茶资也高出一般茶馆若干倍,甚至几十倍。 另一类是低档茶馆,数量特别多,遍布街市里弄,其中最多的是一种俗称“老虎灶”(又叫“熟水店”)的茶馆。这类茶馆,仅设几张破桌破凳,条件比较简陋,光顾的茶客多为社会的下层人物、普通百姓,其中也有为数众多的游民、无赖、地痞。这些茶馆从清晨开门营业,一般到晚上九十点钟即打烊关门。每到中午,就有一些串街过巷箍木桶的、修雨伞的、磨剪子抢菜刀的、锔碗补锅的、摇拨浪鼓的、收破烂挑高箩的小商小贩以及走坊郎中、算命先生之类的角色前来光顾。他们经过一个上午的走街串弄,来此歇脚,泡上一壶廉价的热茶,掏出干粮,边吃边饮,说笑逗趣,传播着走街过巷所听到的各类消息,看到的奇闻怪事。 旧上海的各类茶馆都是新闻集散地,消息特别多,故而报社的记者、巡捕房的巡捕、便衣侦探,都经常光顾茶馆。有的记者,尤其是晚报、小报的记者在茶馆听到消息、趣闻后往往当场在茶馆草就文章,直接送往报社夜班编辑处。许多报纸上的花边新闻就是这么炮制出来的。而巡捕、侦探不仅常从茶馆中得到破案线索,有时就干脆在茶馆办案,把茶馆变成公事房,所以在旧上海有“包打听”茶会之说。不过,这种茶客喝茶是不付茶资的,茶楼老板则依仗他们的势力维持市面。 旧上海的茶馆以茶招徕顾客,但是,茶客中除一些有闲老人专为品茗而来外,绝大部分是以茶楼为场地进行各种活动的。最常见的活动一是等待雇工的,就是把茶馆当“劳务市场”。还有一种是做交易的,这是把茶馆当作“交易市场”。这批人是繁华地段茶馆的最主要的一批茶客。每日清晨,如布业、糖业、豆业、钱业、丝业、茶业……各行各业的大商人们都到城隍庙的中高档茶馆晤面、应酬,通过吃早茶谈交易,达成一笔笔的买卖。 旧上海的茶馆除是新闻集散地、各种活动场所外,还有两件当年其他地区茶馆所不会有的怪事。一是妓女联袂来拉客。当时昼锦里的一林茶馆、五马路(广东路)棋盘街(今河南中路)口的同芳居茶馆、怡珍茶馆都是妓女们聚会拉客之处。因为上海是中国最早的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商品意识强的外国人见茶馆是中国人常去的场所,当然不会放过这绝好的赚钱机会。最早是日本人在光绪初年开办“东洋茶馆”,以销售日本茶食为主,后来渐渐添入色情成分成为变相妓院。后来,此风蔓延,上海的一些茶馆为了赚钱招徕顾客纷纷效法。二是兼设烟榻吸鸦片。像洋泾滨附近的丽水台茶馆、南京路的一洞天茶馆就设有烟榻,供瘾君子们吞云吐雾。这几家茶馆生意因此特别兴隆。“玉壶春”茶馆是一家中低档茶馆,和当时众多的普通茶馆一样,主要是为茶客们提供一个劳务、交易场所,此外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它的门面和老板黄士忠一样朴实,门口挂着的招牌上书有“玉壶春”三字,笔力遒劲、厚重,是店内常客、说书艺人孟老先生的墨宝;门两旁贴着的一副对联,在当时也是流行至广的:“求名忙,求利忙,忙里偷闲,喝杯酒去;为工苦,为农苦,苦中作乐,泡碗茶来。”至于店内陈设,也是比较简单,桌凳茶具,虽然旧些,但都擦拭得非常干净整洁。因晚上为招徕顾客设有书场,在茶室正中靠墙一面砌有一个小坛,是为应聘的评弹艺人、说书艺人的表演之处。
前言 第一章1948大上海 第一节"国计民生" 第二节黄金挤兑惨案 第二章第一批黄金运台 第一节内外交困的蒋介石 第二节"最后的净土" 第三节运金真相 第三章抢运第二批黄金 第一节"寒流" 第二节运金真相 第三节"东方泰坦尼克号" 第四章第三批黄金入台 第一节运金真相 第二节黄金之争 第五章第四批黄金入台 第一节奇怪的防线 第二节抢运最后一批黄金 第三节闪亮的诱惑 第六章创世纪大迁徙 第一节大迁徙 第二节"阻蒋退台" 第七章"最后的国民政府" 第一节"广州国民政府" 第二节从重庆到成都 第八章黄金小结 第一节运台黄金总量 第二节黄金流向 第九章永远的"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