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最是清醒落寞人(看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恨纠缠 三段情史 读懂张爱玲传奇人生(296466)

0评论量

205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她用亲身经历写《不幸的她》,用一本正经的“孩子气的认真”写《论卡通画之前途》,用无拘无束的幻想写《天才梦》,用细腻的观察记录写《沉香屑》,用精致瑰丽的才情写《倾城之恋》,用对文字的虔诚写《自己的文章》……就这样,她从1932年的处女作《不幸的她》一直写到1994年的最后一本《对照记》。她也爱过,爱得很是轰烈,虽然她对胡兰成不敢信任,对桑弧不够勇敢,但不论怎样,她的爱是真的,没有分厘的利益计较,也没有丝毫的怨尤悔恨。而本书讲的,便是她如此传奇的一生。当我们陪她欢笑哭泣,陪她高歌沉默,陪她爱恨,陪她释然之后,我们就会更加了解这个传奇女子——张爱玲。
牧来,金陵人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多年来,不惮于红尘喧嚣,醉心灵修;欣喜于生命完满,纵情诗文。纸上骋游,只为心中止忧。著有《禅是一支解语花》《人间的行脚》等书。
她用亲身经历写《不幸的她》,用一本正经的“孩子气的认真”写《论卡通画之前途》,用无拘无束的幻想写《天才梦》,用细腻的观察记录写《沉香屑》,用精致瑰丽的才情写《倾城之恋》,用对往事的豁达写《童言无忌》,用对文字的虔诚写《自己的文章》…… 就这样,她从1932年的处女作《不幸的她》一直写到1994年的*后一本《对照记》。她用六十多年的时间和文字热恋,并将这恋爱经历毫无遗漏地印刻在纸丘上,任路过的人取阅评说。 一切都会过去,但张爱玲不会过去,她甚至从未离去:她用瑰丽的文字和痴绝的真情蒙起我们每个读者的眼睛,成了我们身边无所不在的,*清澈温暖的秘密。
离开中国的土地后,张爱玲在遥远的大洋彼岸遇到了“一生中最爱”——赖雅。 很多人兴许认为赖雅不过是张爱玲在美国人生地不熟时随便找的一个依靠,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赖雅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剧作家,年轻时的传奇经历更是不比张爱玲逊色。所以,当一位传奇的西方绅士与一位传奇的东方淑女在麦克道威尔艺术营相遇时,他们几乎是宿命般闪电相爱了。而且,相比和胡兰成初见时的窘迫,张爱玲与赖雅在艺术营大厅聚会上的初遇,要更像她在《爱》里写的那样:“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那天,被人群簇拥的赖雅发现了落寞的张爱玲,便上前去打招呼:“你好,我以前好像从没见过你!”张爱玲礼貌地回答:“我刚从中国来。”就这简短的一问一答,将两个人的余生紧紧拴在了一起。 虽然在一起的日子里,他们因为经济拮据和赖雅的身体不佳常常过得比较困苦,但苦中亦有快乐和满足。张爱玲清晰地记得他们在彼得堡松树街租的那间61美元的公寓:他们精心地布置着不大的房间,墙是张爱玲亲自粉刷的,是浪漫的蓝色。他们每天一起读书、写作,有时去地摊上淘一些便宜的“宝贝”回来,有时一起喝一点香槟、红酒…… 有人奇怪精明的张爱玲为何不选择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男人做自己在美国的归宿。他们并不明白,这样的生活,才是张爱玲心中渴慕已久的“现世安稳”。
上篇 另类,有所贪恋才可爱 苦恋,只为不负好时光 雕琢·砥砺 绝代·芳华 倾城·绮恋 痴缠·告别 寻觅·天涯 附录 张爱玲语录 张爱玲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