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北平民间(309894)

0评论量

2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朋友说,北平以东方为缓冲地带,塘沽是有条约的,日本一时不会再有举动,恐怕此事...要抗战到底,则友邦自然帮助,因为我们果然败了,他们也受不了,所以知其必帮
齐如山(1875-1962),河北高阳人。在北京生活了50年,1949年到台湾,后以88岁高龄病逝于台北。他研究国剧,记录民俗虽多出于个人的兴趣,但皆有大成。 他是与王国维、吴梅并称的“戏曲三大家”。一生致力于国剧的研究,总结出中国戏曲的八字真言“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他对梅派艺术的形成并走向成熟功不可没,后人有“赏梅勿忘齐如山”之说。
避难经过 “七七事变”,卢沟桥的炮火一响,我就对朋友说这件事情要扩大。朋友说,北平以东方为缓冲地带,塘沽是有条约的,日本一时不会再有举动,恐怕此事是误会。我说《塘沽条约》(即《塘沽协定》)乃受日本人欺骗,日本侵略,绝无止境,此次恐怕我们政府不能容忍了,而宋哲元他们还抱着讲和的希望。过了两天日本军队进了北平,我就把我所有国剧学会的东西安排装箱,把它保藏起来。事还未起手,一日在东交民巷散步,遇到友人余天休君,他坐着汽车,看到我赶紧跳下车来,背人问我:“有一件事情你知道不知道?”我问:“何事?”他说他才由日本使馆出来,见抗日人员单上有我的名字。我问:“我向来与政治无关,何以有我的名字呢?”他说:“我也知道你向来不搞政治,但是单子上确有你的名字,你得预备。”我听到这话,自己寻思,总是半信半疑。晚间与家兄竺山讨论此事,家兄云:“我们虽然不搞政治,但日本欺侮我们,我们心中当然是极愤恨的,我们又爱随便说话,平常谈话中,常常露出这种论调来,有时且至大骂,由这种地方得罪了日本人或汉奸们,也是有的事情。我认识人少,得罪人也少,你认识人多,当然得罪的人也多。此事不可疏忽,应该早些预备,倘被他们抓进去,虽然不敢说一定要命,但他收拾的罪过就受不了。” ……
第一章 避难经过·闭户著述 避难经过 闭户著述 第二章 日本投降前后 第三章 谈家常·离开北平 谈家常 离开北平 逗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