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逆旅,我亦行人(季羡林的禅意人生)(308427)

0评论量

21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生如逆旅,我亦行人》一书精选国学大师季羡林关于人性与人生的散文65篇。本书写给在人生旅途种浮云遮目的你,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民盟盟员、中共党员 [37]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
季羡林的禅意人生,写给在人生旅途种浮云遮目的你
人生 在一个《人生漫谈》的专栏中,首先谈一谈人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未可厚非的。 而且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这个题目也并不难写。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经滚了八十多个春秋了。一天天面对人生,时时刻刻面对人生,让我这样一个世故老人来谈人生,还有什么困难呢?岂不是易如反掌吗? 但是,稍微进一步一琢磨,立即出了疑问: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 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谈人生者众矣。什么人生意义,又是什么人生的价值,花样繁多,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是越谈越糊涂。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哲学家的哲学,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们的哲学同吾辈凡人不搭界,让这些哲学,连同它们的“家”,坐在神圣的殿堂里去独现辉煌吧!像我这样一个凡人,吃饱了饭没事儿的时候,有时也会想到人生问题。我觉得,我们“人”的“生”,都绝对是被动的。没有哪一个人能先制订一个诞生计划,然后再下生,一步步让计划实现。 吾辈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一点主动也没有。我们糊里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会糊里糊涂地夭折,当然也会糊里糊涂地寿登耄耋,像我这样。 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是绝不能使用的。 我在上面讲了那么些被动,那么些糊里糊涂,是不是我个人真正欣赏这一套、赞扬这一套呢?否,否,我绝不欣赏和赞扬。我只是说了一点实话而已。 正相反,我倒是觉得,我们在被动中,在糊里糊涂中,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我劝人们不妨在吃饱了燕窝鱼翅之后,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后,或者在唱卡拉OK、打高尔夫之后,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睢地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问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之后,会使你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谓予不信,请尝试之。 1996年11月9日
壹 人生如逆旅 人生 再谈人生 三论人生 人生漫谈 人生之美 人生小品 不完满才是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谈老年 老年谈老 老年四“得” 老年十忌 长寿之道 长生不老 养生无术是有术 老马识途 死的浮想 生命冥想 缘分与命运 生命的价值 生活的现实 贰 我本修行人 禅趣人生 山中逸趣 难得糊涂 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老年时期) 我的怀旧观 我的美人观 寂寞 毁誉 容忍 忘 送礼 傻瓜 炼话 知足知不足 世态炎凉 趋炎附势 对号入座 爽朗的笑声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叁 淡泊以明志 辞“国学大师” 辞“学界(术)泰斗” 辞“国宝” 做人与处世 修养与实践 走运与倒霉 牵就与适应 谦虚与虚伪 隔膜 反躬自省 满招损,谦受益 真理愈辨愈明吗? 同胞们说话声音放低一点 漫谈“再少”问题 从小康谈起 漫谈消费 给“拆”字亮红灯 论朋友 论教授 论怪论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对广告的逆反心理 希望21世纪家庭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