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310164)

0评论量

11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1]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33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少年中国说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可为者;惟好事也,故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地酒;老年人如别行星之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梁启超曰: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梁启超曰:伤哉老大也。浔阳江头琵琶妇,当明月绕船,枫叶瑟瑟,衾寒于铁,似梦非梦之时,追想洛阳尘中春花秋月之佳趣。西宫南内,白发宫娥,一灯如穗,三五对坐,谈开元、天宝间遗事,谱霓裳羽衣曲。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侯门似海、珠履杂沓之盛事。拿破仑之流于厄蔑,阿剌飞之幽于锡兰,与三两监守吏或过访之好事者,道当年短刀匹马,驰骋中原,席卷欧洲,血战海楼,一声叱咤,万国震恐之丰功伟烈,初而拍案,继而抚髀,终而揽镜。呜呼,面皴齿尽,白头盈把,颓然老矣!若是者,舍幽郁之外无心事,舍悲惨之外无天地,舍颓唐之外无日月,舍叹息之外无音声,舍待死之外无事业。美人豪杰且然,而况于寻常碌碌者耶!生平亲友,皆在墟墓,起居饮食,待命于人,今日且过,遑知他日,今年且过,遑恤明年。普天下灰心短气之事,未有甚于老大者。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拏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
第一编 天下兴亡各有责(政论类) 少年中国说 中国积弱溯源论(节录)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 呵旁观者文 过渡时代论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释 革 论宗教家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 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论佛教与群治之关系 政治学学理摭言 新大陆游记(节录) 吾今后所以报国者 无产阶级与无业阶级 第二编 著论求为百世师(文论类) 西学书目表后序 倡设女学堂启 说 希 望 殉难六烈士传 三十自述 成 败 文野三界之别 英雄与时势 养心语录 国权与民权 破坏主义 善变之豪杰 豪杰之公脑 答 客 难 忧国与爱国 傀 儡 说 惟 心 慧 观 烟士披里纯 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 文明与英雄之比例 干涉与放任 论 公 德 论 毅 力 论 尚 武 第三编 吾舌有神笔有鬼(讲演类) 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情圣杜甫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美术与生活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屈原研究 人权与女权 什么是文化 为学与做人 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 第四编 我自伤心人不见(诗词类) 去国行 读陆放翁集四首 壮别(节录) 纪事二十四首 留别梁任南汉挪路卢 赠别郑秋蕃兼谢惠画 广诗中八贤歌 澳亚归舟杂兴 自励二首 志 未 酬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自题新中国未来记 庚戌岁暮感怀 拆 屋 行 台湾竹枝词 水调歌头 齐 天 乐 满 江 红 蝶恋花 二阕 浪 淘 沙 扬州慢 贺 新 郎 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