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的少年时代(310777)

0评论量

2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雨果的少年时代(傅雷文学集)》收录了傅雷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小说散文”三篇,分别是“梦中”“回忆的一幕”“法行通信”;“文艺评论”有“现代法国文艺思潮”“研究文学史的新趋向”“世界艺坛情报”“雨果的少年时代”等14篇;“著译序跋”有“艺术论译者弃言”“夏洛外传卷头语”等21篇。充分展示了傅雷对艺术发展规律的充分思考和探求。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1]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8卷出版,现已出齐。
一 父亲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的曾祖,是法国东北洛兰(Lorraine)州的农夫,祖父是木匠,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 雨果将军(Général Léopold Hugo)于一七七三年生于法国东部朗西城(Nancy)。一七七八年从朗西中学出来之后,不久便投入行伍,数十年间,身经百战,受伤数次:从莱茵河直到地中海,从高尔斯岛(Corse——即拿破仑故乡)远征西班牙。一八一二年法国军队退出西班牙后,雨果将军回到故国,度着差不多是退休的生活,一八二八年病死巴黎。 论到将军的为人,虽然是一个勇武的战士,可并非善良的丈夫。如一切大革命时代的军人一样,心地是慈悲的、慷慨的,但生性是苛求的、刚愎的,在另一方面又是肉感的,在长年远征的时候,不能保守对于妻子的忠实。 一七九三年革命军与王党战于凡台(Vendée)的时候,莱沃博·雨果还只是一个大尉,他结认了一个名叫苏菲·德莱蒲希(Sophie Trébuchet)的女子,两人渐渐相悦,一七九七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巴黎结了婚。最初,夫妇颇相得,一七九八年在巴黎生下第一个少儿子亚倍尔(Abel),一八○○年于朗西生了次子欧也纳(Eugène)。一八○二年于勃尚松(Besancon)复生下我们的大诗人维克多(Victor)。 结缡六载,夫妇的感情,还和初婚时一样热烈,一样新鲜。丈夫出征莱茵河畔的时候,不断地给留在家里的妻子写信,这些信至今保留着,那是卢梭的《新哀洛绮思》(NouvelleHéroise)式的多愁善感的情书。妻子的性情似乎比较冷静,但对于丈夫竭尽忠诚。一八○二年,维克多生下不久,她们正在南方的口岸马赛预备出发到高尔斯去;她为了丈夫的前程特地折回巴黎去替他疏通。她一直逗留了九个月,回来的时光,热情的丈夫耐不住这长期的孤寂,“不能远远地空洞地爱她”(这是丈夫信中的话),已经另觅了一个情妇,从此,直到老死,就和妻妇仳离了。雨果夫人从马赛到高尔斯,从高尔斯到哀尔勃岛(Elbe),从哀尔勃到意大利,到西班牙,转辗跟从着丈夫,想使他回心转意,责备他忘恩负义,可是一切的努力,只是加深了夫妇间的裂痕。
一 父亲 二 母亲 三 Feuillantines 四 学业 五 罗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