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临近(310252)

0评论量

4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是一本有思维方法论启示的书;是一本站在历史的高度, 正面思考科技力量的书;是一本充满想象与预言,但又不失科学论证的书。本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21世纪既是数百年以来科技、创意的顶点,又是对人类终极命运真挚的愿景。 本书特点:奇特与警示的结论,书中六个纪元的划分奇特又富于哲理;严谨与独特的论述方法,通过分析科学发展趋势,演绎并预测未来;警世之语与探讨性对话,通过智者的眼睛去审视自然、科学以及世界;章尾与未来的对话,是一种思想的博弈:通过设想中的未来去理解当今的技术发展和进化中的人类。 本书论述严谨,案例丰富,深入阐释了“奇点”作为一种思潮,其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并介绍了其在哲学、科学、技术、艺术等各个方面所展示的独特魅力。
雷·库兹韦尔是的发明家、思想家、未来设想家,他用了20年的时间记录和追溯历史的发展轨迹,以预测未来。他被《华尔街日报》誉为“永不满足的天才”,被《福布斯》杂志誉为“*终的思考机器”,被《Inc.》杂志评选为*的企业家之一,并称其为“托马斯·爱迪生的法定继承人”。PBS将他选为过去200年间“16位创造美国的革命者”之一。他还入选了国家发明名人堂,是国家科技奖章获得者,Lemelson-MIT大奖(世界上*重要的发明奖)获奖者,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曾经获得3位总统嘉奖。
畅销书《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作者又一力作 《纽约时报》评选的“2005年度博客谈论*多的图书”之一 2005年CBS News评选的畅销书 2005年美国*畅销非小说类图书 2005年亚马逊*佳科学图书 比尔·盖茨、比尔·乔伊等鼎力推荐 一部预测人工智能和科技未来的奇书
第1章 六大纪元 “每个人都将自身所感知的范围当做世界的范围。” ——叔本华 我不能确定自己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意识到奇点的,应该承认这是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致力于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努力去理解我亲身经历的很多层面上的巨大变革及其背后的内涵和意义。渐渐地,我开始认识到21世纪前五十年里变革的大致轮廓——就好像空间中的黑洞突然改变了物质和能量的模式,加速朝其边界发展。这逼近未来的奇点,从肉体到精神,逐步地改造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那么,什么是奇点呢?奇点是未来的一个时期:技术变革的节奏如此迅速,其所带来的影响如此深远,人类的生活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虽然这个纪元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反乌托邦的形态,但它将人类的信仰转变为生命能理解的意义;将事物模式本身转变为人类生命的循环,甚至包含死亡本身。理解奇点,将有利于我们改变视角,去重新审视过去发生的事情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发展的走向。一个人真正理解了奇点的含义,将从根本上改变他的人生观和他的人生。我所尊重的一些人,他们理解了奇点,领悟了它的内涵,他们终身都是奇点人。 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观察家不能较快地意识到加速回归定律的本质内涵(发展变革的本质加速,包括技术的进化作为生物进化的延续)。毕竟,我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去见证这个定律的正确性,而且,这个定律所带来的后果并不都是令人满意的。
摘要 对本书的赞誉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第1章六大纪元 直觉的线性增长观与历史的指数增长观 六大纪元 奇点临近 第2章技术进化理论:加速回归定律 摩尔定律与超摩尔定律 DNA序列、记忆、通信、因特网和小型化 奇点是一项经济命令 第3章达到人脑的计算能力 计算机技术第六范式:三维分子计算和新兴计算技术 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 计算的限制 第4章达到人类智能的软件:如何实现大脑的逆向工程 大脑的逆向工程:任务概况 人类大脑是否与计算机不同 对等进入大脑 构建人脑模型 大脑与机器间的接口 加速人类大脑逆向工程 人脑上传 第5章GNR:三种重叠进行的革命 基因技术:信息与生物的交汇 纳米技术:信息与物理世界的交汇 机器智能:强人工智能 第6章影响的盛装 关于人体 关于人类大脑 关于人类的寿命 关于战争:远程的、机器人的、健壮的、更小尺寸的、虚拟现实的范式 关于学习 关于工作 关于游戏 关于宇宙中智能的命运:为什么我们可能是宇宙中的 第7章我是奇点 关于意识的烦人问题 我是谁?我是什么 奇点是一种超越 第8章GNR:希望与危险的深度纠结 相互纠缠的益处 相互纠缠的威胁 生存危机的概观 准备防御 放弃的理念 防守技术的发展和监管的影响 GNR的一个防御计划 第9章回应评论家 一系列的批评 来自怀疑者的批评 来自马尔萨斯的批评 来自软件的批评 来自模拟处理的批评 来自神经处理的复杂性的批评 来自微管和量子计算的批评 来自图灵支持派理论的批评 来自故障率的批评 来自锁定效应的批评 来自本体论的批评:一个计算机可以有意识吗 来自贫富差距的批评 来自政府管制可能性的批评 来自整体论的批评 后记 本书相关资源与联系信息 附录重新审视加速回归定律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