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砍刀的故事(荣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308007)

0评论量

22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外号叫“小砍刀”的习武少年,在旧社会和革命队伍中的一段不平凡经历。 他练武、熬盐,跟着大人与土豪劣绅控制的“缉私队”斗争,参加砸“官盐店”,协助八路军袭击鬼子的汽船,杀死伪军小队长,领导区小队与封建会道门——二坎会斗争,与汉奸特务和国民党特遣队特务斗争等。在这些斗争过程中,他从少年时代走向了青年时代,他从幼稚走向了成熟,成长为一名抗日英雄。 小说故事曲折惊险,文笔清新质朴,带有浓郁的北方农村生活风俗画的风格和气息。
勤耕,原名吕庆庚,作家,河北冀州人。 1944 年参加革命工作,1951 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小砍刀的故事》,短篇小说集《我和小州》《异邦朋友》《进山》等。
著名作家勤耕畅销半世纪、销量逾百万册的红色经典作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出版物之一。 本书荣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作品闪烁着光明、崇高和美好的爱国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光华,是一代中国孩子必读的成长励志读本。 “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为献礼建党 100 周年专门设计,收入作品皆为名家名作,旨在重温红色经典,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一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沿凌走。”腊月二十几儿,是正冷的时候。郭家崖子村西头大漫洼里,这会儿显得更空旷了,老远也望不到一个人影儿。一望无边的是紫褐色的碱场地,隔不多远,就有一个个大盐疙瘩竖楞在那儿,像大海里边的一座座小岛。那些用石灰做的、用来淋水晒盐的池子,像一块块青灰色的大砚台,仰脸对着那铺满灰色云块的天空。从塞外吹过来的凛冽的北风吹着哨子,从这空旷的大漫洼里耀武扬威地卷过去,扬起满天灰沙。 几个月以前,这里还是个顶顶热闹的所在。那时候,郭家崖子二百多户人家,千多口子人,差不多都聚集在这里。人们用一种特制的钉耙,把那紫褐色的咸土耙松,晒过两天以后,再用板锄把它刮起来,淋成盐水。然后把那深红色的盐水,灌到晒池子里去晒。若是赶上好太阳,再有点儿小风,只要一天工夫,便晒成四方颗粒的、雪白晶亮的盐了。那时候,这儿多么热闹呀,到处都是劳动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声。许多做小买卖的,撑着圆圆的伞棚在那里叫卖。有卖烟卷儿花生糖的,有卖凉粉儿的,有卖大碗儿茶的,还有敲着梆子卖熏鸡的……真像赶庙会一样。 过了十月一,冬天来了,天变得很短,太阳又不济,盐晒不成了。大多数人家,晒了一年盐,多少积攒下了几个钱,籴上两石粮食,买上二百斤获鹿大砟子,一家老小偎着热炕头儿,过安生日子去了。有的还三五个人凑到一块儿,或是拉呱儿,或是顶个小牛抹个小牌儿,这算是他们的娱乐。也就有那么些家大口阔的人家,就是在这十冬腊月,也还得刮些咸土,用小车推回家来,淋成盐水,用一口宰猪的大锅熬盐卖,凑合着糊口。 郭顺的家里,就属于这样一种人家。照说,他们家的日子应该是好过的。他爹他娘都才是四十来岁的人,正是干活的年纪,加上一个十四岁的郭顺,没有一个吃闲饭的人。但是因为他爹郭老松有个喝酒的嗜好,一有两个子儿,就钻到十字街小杂货铺里,来上四两衡水老白干儿。喝酒嘛,总得有点儿酒菜,烧鸡熏菜他吃不起,一碟兰花豆儿或是五香花生豆儿,是少不了的。就这样,弄得一家三口儿,吃了上顿没下顿,到冬天连条棉裤都混不上。 别看郭顺只有十四岁,个头儿长得倒不小。他生得细腰扎背,一张上宽下窄的脸,两道粗眉毛朝上翘起,显得既英俊又利索。 原来他们这儿做的盐,叫作私盐。由官家经营的海盐,才叫作官盐。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官家养着一帮子缉私队,专门对付他们这些做私盐的。可是盐民们生在这么个穷地方,一条漫洼净是碱场地,一颗粮食不长不说,还得照样完粮纳税。如果不让他们做盐,无异断了他们的衣食饭碗。为了活命,于是他们就自发地组织起来,跟官盐斗。郭家崖子二百多户人家,家家练武,家家有武器。出去卖盐,也要结成帮,一二百辆小红车,牵成线儿,一拉一里多地。等车轴儿一热,吱吱哇哇叫起来,五里地开外都听得见。小车把上,挂着长枪、双手带、三节棍,还有土枪、“洋炮”、“撇把子”……碰上缉私队,就跟他们干。三二十个缉私队的人,轻易不敢拢边儿。郭顺从七岁就开始练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因为他喜欢使刀,人们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作“小砍刀”。
著名作家勤耕畅销半世纪、销量逾百万册的红色经典作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出版物之一。 本书荣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作品闪烁着光明、崇高和美好的爱国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光华,是一代中国孩子必读的成长励志读本。 “百部红色经典”系列丛书为献礼建党 100 周年专门设计,收入作品皆为名家名作,旨在重温红色经典,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