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磁石综合征:为什么你总被伤害自己的人吸引(310524)

0评论量

3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让两个陌生人走到一起、坠入爱河,这种吸引力就是 “人际磁石”。 “人际磁石综合征”是指一种不正常却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爱,会让看似截然不同的恋人走到一起,尽管在一起时可能很痛苦,但依然难以分开。如果关系破裂,人们会重蹈覆辙,再选择一个近乎完全相同的伴侣。 本书会让具有此类问题的读者发现自己既是情感伤害的受害者,也是自愿参与者。让你有机会探究那些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力量——这些力量使你一直重复着同样的、痛苦又时常令人兴奋的亲密关系。 ·如果你在亲密关系中有无处不在的不安全感,要通过讨好伴侣来肯定自己 ·如果你过分关注伴侣的需求,总是害怕伴侣不高兴或引起冲突 ·如果你受到伴侣的情感操纵,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了情感伤害 那么本书就是为你而写。 在书中你可以了解到: ·依赖共生如何在原生家庭中“代代相传” ·哪些形式的情感操纵会影响你的心理健康 ·关系相容理论下健康的亲密关系是怎样的 ·如何离开具有破坏性的亲密关系,实现“自爱丰盈”
罗斯·罗森堡(Ross Rosenberg) 毕业于波士顿大学,注册临床专业咨询师。他是一位从业近35年的心理治疗师,是依赖共生、创伤和成瘾方面的专家,在芝加哥开设了名为 Clinical Care Consultants 的咨询中心。他介绍依赖共生、自恋型人格障碍等内容的视频在视频网站上的播放量已达到2600万,所著图书被翻译成12种语言,畅销十几个国家。
如果你在每段亲密关系中遇到的都是同一类恋人,每次都被ta们伤害,那么本书可能就是为你准备的。了解自己和伴侣的相处模式,回溯家庭中父母的相处模式,可能会让你找到问题根源,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情感伤害,获得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序言 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快得超出了我的想象!就在六年前,一家名叫PESI的著名美国培训公司对我的专业培训“依赖共生者与自恋者:理解吸引力”(Codependents and Narcissists:Understanding the Attraction)表达了兴趣。他们对我的原创内容感兴趣,与其说是让人欢喜,倒不如说是令人激动!将我对依赖共生康复的研究发现,以及在该领域的专业工作经验用于实践,去培训其他心理治疗师与普通大众,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 就像任何充满诱惑的事情一样,这里有一个条件:我必须做PESI自行开发的流行心理学培训“与情绪操纵者共存”(Surviving Emotional Manipulators)。尽管他们认为这个培训项目与我的工作有关,但这个培训项目建立在“情绪操纵者”这种不伦不类的术语基础上,我不想跟它扯上关系。我很清楚,他们选择这个词是因为它的营销和广告吸引力,而不是因为它有临床价值。我是一个心理治疗的纯粹主义者,我对这个提议很是为难,因为职业道德要求我不能粉饰或歪曲事实。即使公司保证这个培训项目会吸引大批用户,我也不会同意做其说客,出卖我的道德,即使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我也不能这样做。此外,我觉得把我刚刚开发的依赖共生-自恋者培训放在一旁,去为我不相信的东西摇旗呐喊,对我而言是一种耻辱。 公司提出的另一项令人失望的要求是,我每个月至少要出差一次——连续举办三场一整天的研讨会。6个月前,我刚刚在伊利诺伊州阿灵顿市开办了一家新的咨询中心,名叫“临床护理咨询中心”[1](Clinical Care Consultants),每周为30名来访者提供心理治疗服务,这让我更难以做出决定。 这种道德困境和职业机遇的冲突会让人十分沮丧。多亏了我一时的灵感和创意,我说服了PESI允许我继续做依赖共生-自恋者培训,并且把“情绪操纵者”这个词换成了我的“病态自恋”(pathological narcissism)。如此一来,问题就解决了:我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自己的培训材料,而公司也能保留朗朗上口的标题。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令人满意的妥协! 我在美国的26个州、60个城市做了相当成功的巡回培训。在旅途中,PESI又给了我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份出版合约。公司相信我的培训课可以很容易地变成超级畅销书。尽管我既兴奋又感激,但我又一次地面对了“情绪操纵者”这个术语。虽然我拓宽了这个词的含义,用它来代表真实的诊断术语,但我仍然不愿意让这个词出现在书的封面上。我能做的就是同意在书稿中用到这个词,就像我在培训中做的一样。即便如此,这样的安排也不够理想,正如我在培训中用这个词时依然感到不满一样。 尽管我签署了一份合约,放弃了决定书名的权利,[2]但我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因为这是关乎我个人临床操守的问题,我拒绝改变立场。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我都会寻求妻子的建议,这次也不例外。她支持我解除合约的决定,让我感到松了一口气,尽管这样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后果,但我依然坚持了自己的立场。一想到可能面临的官司,以及我可能再也得不到出版合约,我就感到非常焦虑。 我的问题常常是在睡眠中解决的。在过去,每当我对个人生活或职业中的挑战感到不安或矛盾时,我通常会在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想出清晰的解决方案。和妻子讨论之后的第二天早上,我在半梦半醒中听见自己在叨念“人际磁石综合征”(The Human Magnet Syndrome)。这就像是上天赐予我的灵感。不仅出版商为这个标题喜出望外,我们双方也终于能够放下分歧带来的紧张,重拾兴奋之情。 现在,是时候让我的作品摆脱那无处不在的“情绪操纵者”了。我原本使用的“病态自恋”才是更准确的术语,这个词在我的《人际磁石综合征》一书中终于恢复了其应有的地位。现在,也是时候让更多人了解我的“人际磁石综合征”与“自我连续体”(Continuum of Self)理论了。 本书的所有内容,汇总了我过去五年思索和研究“人际磁石综合征”的结论。虽然本书对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都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那些想要更加了解“人际磁石综合征”,以及想要弄清这种问题会如何影响自身生活的人来说,本书的吸引力会更大。“人际磁石综合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超越了文化、种族、政治派别、语言以及其他真实和人为的差异。因此,本书被翻译为西班牙语、法语,并且很快就会被翻译为捷克语,对此我感到无比自豪。 本书还会帮你理解并接纳一个痛苦的事实:为什么你会一直忠于那些声称爱你却同时又不断伤害你的人。本书能给你指引,并且我希望它能帮助你认识到,为什么你会被相同的、从未兑现过的空洞承诺反复欺骗,以及为什么你对“幸福生活”的愿望只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泡影。本书也会迫使你承认不愿面对的事实:在那些不正常的恋爱关系里,你既是受害者,也是有过错的人。 知识就是力量,阅读本书能让你学到自己需要知道的东西,因此你会受到启发、感到兴奋。阅读本书的时候,你会开始了解自己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这个人一开始似乎是完美无缺的,在一瞬间,他就变成了你的爱人、最好的朋友和知己,变成了你的灵魂伴侣。在这个过程中,本书将成为你不可缺少的资源。本书还会帮你理解,为什么这些“灵魂伴侣”最终会摘下自己的面具,暴露出他们伤人的,甚至恶毒而自恋的真实自我。 同一个人,不同的面孔 作为一个“人际磁石综合征”的“患者”,我对这种依赖共生的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现在回想起来,我已经很清楚自己的那种不正常的关系模式了,尤其是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与伤人的自恋者谈过无数次恋爱之后,我就更清楚问题的症结了。但在此之前,我需要先跌落谷底,那正是我2003年的经历。当时我别无选择,只能终止那段疯狂、迷人、像过山车一样的感情。 一位朋友的话改变了我的人生:“你爱上的每一个女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只不过她们的面孔不同而已。”这句话就像一声警钟、一盆冷水,终于让我睁开了眼睛。在我意识到这是我的问题并寻求治疗之前,我注定要和同样伤人、令人失望的女性自恋者陷入情感纠葛,却永远无法体验到我所渴望的爱、尊重与关心。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深刻地改变了我的生活,震撼了我的世界。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并不是运气不好,也许是我出了问题。放弃受害者心态,是一件难以做到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在那时,我终于明白了那句关于心理康复的名言:“所谓疯狂,就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却期待得到不同的结果。”我已经准备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深入审视自己的内心,拥抱自己的恐惧,掌控自己的未来,并最终停止“自杀式”的关系模式。我已经做好准备不再发疯了! 实话实说,这条路很难。打破深藏在心灵深处的恶性循环需要时间,还需要忍受许多痛苦,付出许多努力。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我相信看似矛盾的事情:尽管我有缺点,但我真实的面貌已经很完美了。在我第一次真正接纳这种看法之前,我完全不期待别人能够理解这一点。尽管恐惧、羞耻和孤独在我心中翻腾,但我最终决定不再逃避痛苦,并渴望痛下苦功、解决问题。 我相信,如果有人说我长大后会写一本书,探讨这个我在1978年才开始有所理解的问题,17岁的我一定会笑掉大牙。不仅如此,我绝不会相信自己会写一本销量超过5万册的书,更别提还用4种语言出版、改变千万人的生活了。除此之外,我也无法想象自己能拥有一个浏览量超过700万次、订阅用户超过7.5万人的YouTube视频频道。嘿,17岁的我,我们成功了!事实证明,你想改变世界的想法并没有那么疯狂! 人际磁石综合征简介 自人类文明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像磁铁一样——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让他们走到一起、坠入爱河。这种吸引力,与其说是他们所见、所感、所想,倒不如说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当心理健康的人相遇时,这种不可抗拒的爱情力量就会创造一种可持续的、互惠的、稳定的关系。这些人可以理所应当地夸耀一见钟情的美妙经历,以及这种爱情的火花如何经久不衰。然而,如果我们是由暴虐成性、不闻不问或缺位的父母抚养长大的,我们的经历就会大不相同。比如,如果依赖共生者和自恋者相遇并陷入诱人的爱情幻境,他们的关系往往就会变成爱情、痛苦、希望和失望的“跷跷板”。 对于像我一样的人,在他们的童年里,尤其是在生命的前五六年里,父母没有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自恋的恋人对于他们的吸引力就像磁力一样,这种力量似乎是无法挣脱的。我将这种磁力称为“人际磁石综合征”,它具有一种原始的力量,能把依赖共生者和自恋者吸引到一起,掀起一场爱情与功能障碍的完美“风暴”。这种不正常的爱情有一种磁力,让看似截然不同的恋人走到一起,尽管他们在一起痛苦不堪并迫切地希望改变彼此,但他们依然难以分开。可悲的是,对于依赖共生与自恋的伴侣来说,完美、永恒的爱情梦想永远都不会实现。 在我十几岁的时候,父亲曾在不知不觉间给了我一些难以忘怀的恋爱建议。他说:“你梦中的灵魂伴侣会变成你噩梦中的狱友。”虽然父亲是在开玩笑,但这代表了他对爱情与关系的嘲讽。就像其他自恋者与依赖共生者一样,我父母的关系建立在一见钟情的基础上。他与我18岁的母亲约会才6个月,就向她求婚了。尽管他们的爱情看上去很完美,但那只不过是无法维持的幻想而已。就像其他依赖共生者和自恋者一样,他们“完美的爱情之云”,会变成一场沙漠的风暴,让他们不正常的关系变得根深蒂固。但是,他们当中只有一人会被这种“狱友”般的体验所带来的枷锁束缚,那个人就是我那依赖共生的母亲。 我完全没想到我会亲身体会到父亲所宣扬的灵魂伴侣-狱友论断。似乎每次我爱上一个女人,那种感觉都很自然、很完美。每一次,这个“完美”的灵魂伴侣都会变成一个面目难辨的自恋者。作为一名“狱友”,我不愿(也无法)逃离这种不正常的闹剧。我一直在想,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希望,我的爱人就能变成我最初认识的那个灵魂伴侣。事实证明,我在追逐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即便如此,我依然对我经历过的那些挣扎和痛苦心怀感激。没有那种痛苦,没有我结束痛苦的愿望,我的“人际磁石综合征”相关作品就不会问世。 通过大量艰难的挑战和个人成长,我终于弄明白了我为什么会习惯性地被有害的浪漫伴侣吸引。归根结底,这与我那自恋的父亲和依赖共生的母亲对我的抚养方式有关。我不是唯一有这种问题的人。我意识到,其他由这种病态自恋的父母抚养长大的孩子也有类似的问题。我还发现,无论健康与否,成年人的关系模式都会受到其幼时所接受的教养方式的影响。我了解到,依赖共生、病态自恋与依恋创伤所造成的心理痛苦有着直接的关系。可悲的是,病态自恋父母的孩子注定会变成依赖共生者或病态自恋者。 本书之所以围绕“人际磁石综合征”,是因为这个词简明扼要地描述了不正常的爱情吸引力。说到恋爱关系,我们都是磁石。我们所有人都会情不自禁地爱上一个在人格上与自己截然相反的人。就像金属磁石一样,人际磁石也会因完全匹配的相反人格类型(或称“关系磁极”)而相互吸引。完美匹配的“人际磁石”所创造的情感联结是无比强大的。尽管这种联结会带来诸多消极后果和不幸福的共同经历,但它依然会把恋人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在依赖共生者和病态自恋者的关系中,这种磁力很可能会创造出一段长期的、不正常的关系。相反,与健康的恋人在一起,人际磁石规律则会促成健康的关系,这样的关系能为彼此赋予力量、相互肯定,并且让双方都感到满足。 我们都有被理解、爱与被爱的渴望。这种渴望迫使我们去寻找一个恋人。爱的驱力会促使我们寻找一个伴侣。我们希望这个伴侣能理解我们的挣扎,看到我们的痛苦,认可我们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能与我们共同创造激情与性的兴奋体验。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天生倾向于寻找能够激发我们内心深处浪漫欲望的人。 如果本书只有一个目的,那么这个目的就是为像我一样渴望“真爱”,却不断遭遇“真正问题”的其他人带来希望。本书的目的是成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帮助那些渴望摆脱过去的伤痛和情感负担的人,也帮助那些治疗这些人的临床工作者。也许我写作本书的最大愿望就是鼓励读者从破坏性的关系中解脱出来,并激励他们培养这样的能力:找到并维持一种健康的、双方都满意的恋爱关系。 我写作本书的初衷是帮助所有想要理解人际磁石综合征及其对自身和他人影响的人。考虑到这一点,我在第12章介绍了一些我近年来关于依赖共生、“自爱缺陷障碍”(Self-Love Deficit Disorder)和“自爱康复”的工作。如果你正在寻找更多的资源来加深自己的认识,或解决你可能有的任何问题,我建议你查看我开发的“自爱康复”相关的教育与个人成长产品和服务。 难道我们不应该真诚、勇敢地审视自己,并尝试理解我们根深蒂固的无意识动机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治愈深埋在心中的心理创伤吗?(如果不加治愈,这些创伤会妨碍我们找到灵魂伴侣。)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力和勇气去改变我们的关系模式,我们会陷入不必要的困境,我们的许多目标、抱负和梦想都会难以实现。让我们一起迈出无畏的一步吧。我也将分享如何打破破坏性的、不正常的关系模式,并找到健康的、给人以认可的、让彼此都沉浸在浪漫之中的爱情。 [1]临床护理咨询中心现在在伊利诺伊州有两个经营场所:一个在阿灵顿海茨,另一个在因弗内斯。 [2]当然,这是个新手才会犯的错误。我的律师和我都忽略了这一条款的重要性。
赞誉 献词 推荐序 序言 第1章 传递病态的接力棒 第2章 令人兴奋又可怕的探戈 第3章 依赖共生者、自恋者,以及他们相反的爱情 第4章 为什么我们的“化学”和“数学”总是不及格 第5章 关系相容性理论与异性相吸 第6章 我们都是行走的“磁石”吗 第7章 新生的“依赖共生” 第8章 依赖共生的起源 第9章 病态自恋的起源 第10章 病态自恋:自恋型、边缘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第11章 “煤气灯”式操纵与自恋虐待综合征 第12章 依赖共生治愈与自爱康复简介 第13章 你的生活从现在开始 致谢 参考文献 原生家庭 积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