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血泪凝成春水流(309060)

0评论量

20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李煜,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的词,留传下来的虽仅仅三十余首,但首首脍炙人口,皆为文学创作的珍品。他的词风情旖旎,妩媚溢芳;抚心凝神,细微有致;深哀结郁,真率、真切、自然隽永。本书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使读者感到无边的愁结笼罩下的作者本人,也笼罩着千年后的我们。而李煜,也为此付出了生命。他在饮下宋太祖赐的毒药,心里一定有两种绝然不同的悲哀,一是为帝王的悲哀,一是为诗人的悲哀。本书将此情书写到了极致。
  邢万军,出版人,籍贯黑龙江哈尔滨,工作于文盛文化工作室,策划出版《走近宋词品人生系列》《走近唐诗品人生系列》《走近古典品人生系列》《诗歌行者系列》等百余部图书。
  传说——他生来就是一副帝王相——重瞳、骈齿;他生于七夕,离世那一天,也是七夕;他死状惨烈,身如弓状,指的是南国的方向;他留下的最后词作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是一个面容俊秀的男子……但即便最好的画师,也描摹不了他的神韵。他,就是“词中之帝”李煜,史上最温情的皇帝。
序 一千多年前,汴梁的明月小楼,一个孤独的守望者,总是倚在长亭香榭处独自依栏凭眺,默默无语。 传说,他生来就是一副帝王之相——重瞳、骈齿。 传说,他生于七夕,而离世的那一天,上天也为他选在了七夕这一天。 传说,他死状惨烈,身如弓状,指尖指着南国的方向。 传说,他留下的最后词作,丝毫没有顾忌,吟唱出了自己的心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属于他的,有太多的传说,而这些传说,好像在向人们诉说他那寂寞、哀怨的一生。 这个人,就是拥有“词中之帝”称号的李煜。在我的心中,他是史上最具温情的皇帝。 历史上说,他是一个面容俊秀的男子,虽然,也曾看过他的画像,但始终觉得,即使是最好的画师,也描摹不了他的神韵。 当李煜还被人称作“从嘉”的时候,那是一段令神仙都羡慕的畅快日子,即使也有着宫廷本身的勾心斗角,但那时的从嘉,还是独善其身的一个人。 帝位对于其他的人,也许是世间最大的诱惑,但之于从嘉,却根本算不得什么,他心中最想成为的,只是“一壶酒,一竿身”的畅快渔父而已。 偏偏命运无奈,他做了南唐国主,这是个沉重的负担。接手南唐,最初他愿意为了治国竭尽全力,可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又岂会甘于被政治所束缚?只可惜他生于多事之秋,离乱之周,于是,最终,只能落得个“最是苍黄辞庙日,垂泪对宫娥”的结局。 “违命侯”这个封号,他不愿接受,却不能不接受,于是,开始了“终日以泪洗面”的日子。 与酒为伴,与梦相依,在午夜的梦境中,不知多少次,在梦中重回南唐,醒来,回味着南唐的一草一木,可这愁绪,哪里是他这单薄的身体能够承载得了的?只能空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接过牵机毒药,也许,那个时刻,他已经明白了所有,但,生又何欢,死亦何苦?死亡对于李煜,也许是最好的解脱。 生死边缘,这一世的欢愉、痛苦、寂寞与悔恨,再一次在他脑海中重演,这一切,只是几秒钟的时间,我想,李煜最后一定是面带微笑离开的吧,但愿,下辈子,不要生在帝王之家。
序 第一章 人间没个安排处 垂泪对宫娥 快活如侬有几人 春来长是闲 离恨却如春草 昼雨如愁,百尺虾须上玉钩 回首恨依依 一片芳心千万绪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第二章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别殿遥闻箫鼓奏 待踏马蹄清夜月 夜长人奈何 秦楼不见吹箫女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愁恨年年长相似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第三章 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第四章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算来一梦浮生 梦回芳草思依依 凭阑半日独无言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无奈夜长人不寐 为谁和泪倚阑干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心事莫将和泪滴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