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Ⅰ:史上最强悍的资本收购(310390)

0评论量

0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美国历史很为出名的股权战争,KKR对雷诺兹-纳贝斯克的收购战。1987年的股灾引发了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股价的下滑,而KKR抓住时机,发起了对其的收购。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与财富,雷诺兹-纳贝斯克高管则联合了另一位“野蛮人”介入双方的冲突……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股价从53美元暴涨至120美元,背后美林、高盛、雷曼、所罗门兄弟、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贝尔斯登,甚至股神巴菲特都卷入其中。而被牵扯的公司则有美国运通、百事可乐、宝洁、麦肯锡等。一场资本市场轰轰烈烈的“权力游戏”,一曲我们时代的“冰与火之歌”。
《纽约时报》经典书!一个时代的经典!三十年经久不衰的金融名著!一场资本市场轰轰烈烈的“权力游戏”,一曲我们时代的“冰与火之歌”。
前言 本书是基于1988年10月及11月作者在《华尔街日报》上对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争夺战的报道完成的。《华尔街日报》为新闻从业者设定的真实、准确和出色的标准,也是我们挖掘这些公众事件背后故事的初衷。 本书中95%的材料来自于1989年1~10月我们在纽约、亚特兰大、华盛顿、温斯顿-塞勒姆、康涅狄格州和佛罗里达州等地进行的100多场采访。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在《华尔街日报》工作的时候结识了不少人,因此能够长期采访这场收购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以及一些次要人物。只有少数几个人谢绝了我们的采访。 我们首先采访的人是那些胜算概率较小的竞标者,如第一波士顿的马赫,还有在纽约办公室和私人飞机上接受了我们采访的弗斯特曼先生。在KKR公司,我们先集体采访了克拉维斯、罗伯茨和雷切尔,之后又对他们每人分别进行了超过20个小时的采访。在一场火灾之后不久,KKR就搬到了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之前在纽约的办公室,所以大部分的采访都是在那里完成的。克拉维斯本人就接受了六次录音采访;除有一次外,其他几次都是在原来约翰逊办公室的前厅里进行的。约翰逊是最后一个同意接受我们采访的。他的这种情绪我们能够理解,毕竟他经受过公众的猛烈抨击,不想再招来什么是非,但最后他还是接受了我们一对一的采访,前后总共长达36个小时。我们在他亚特兰大的办公室里完成了几个全天候的采访。约翰逊在那里抽着小雪茄烟,穿着运动衫,也没打领带。此外,我们一个漫长的夜晚采访是在他纽约的公寓里进行的。当时,约翰逊穿着一条灰色、印着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标志的球裤,和我们一边吃着比萨、一边喝着啤酒。 由于被采访者的配合,我们尽可能地还原了当时的对话。出于需要,这里有时可能会涉及一个被称为“选择性记忆”的概念。正如肯·奥莱在《华尔街上的贪婪和荣耀》一书中指出:“没有一个记者能够准确无误地再现过去发生的事情。记忆有时会捉弄被采访者,特别是当这些事情的结果变得明朗的时候。报道者为避免差错会核对各个线索,但读者和作者都有必要认识到其中的局限性。” 我们完全同意这种说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记述那些关键性的会议时,我们通常有机会采访当时每一位与会者。一般情况下,这些会议都有八九个参与者。如果他们的回忆出现重大出入的话,我们都会在行文或脚注中标明。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读者希望从这本书中找到杠杆收购对美国经济影响的论断的话,他们将感到失望。我们认为杠杆收购对一些公司很适用,而对另一些公司则不然。对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来说,大家要知道这场杠杆收购是时代的产物。在很多情况下,它的成功与否不是3年、4年、5年甚至7年之后就能见分晓的。本书记录的只是这场杠杆收购的诞生,而在我们写作的时候,新生的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还不满一岁。这个婴儿现在看起来很健康,但要对它的最终命运做出评判为时尚早。 在此,我们要感谢《华尔街日报》的主编诺曼·普尔斯丁,因为他批准我们专心于本书的写作。我们对Harper&Row出版社的编辑理查德·科特表示感谢。他的慧眼和自始至终的鼓励帮助我们出版了第一本书;此外还有他的助手斯科特·特兰内拉。罗兰·尚利将我们的书介绍给了出版社。我们的代理安德鲁·威利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脾气暴躁,他的同事德博拉·卡尔为本书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华尔街日报》的史蒂夫·斯沃茨在叙事写作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大量的宝贵意见。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和这场收购的许多参与者也为本书提供了照片。此外,我们还要感谢1988年担任《华尔街日报》亚特兰大分社主管的约翰·休先生。他不但同意约翰·希利亚尔调查研究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而且在1989年担任《南岗哨》杂志编辑时,又批准约翰·希利亚尔先完成本书再继续开展本职工作。 除此之外,这本书的出版也离不开我们的妻子默默无闻的支持。贝丝·莫里斯身兼二职。作为《华尔街日报》的员工,她是第一批“发现”约翰逊的人,而且她还按照年代将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事件整理成写作资料。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约翰·希利亚尔因为采访出差或写稿原因长时间不能陪伴在她身边,她也毫无怨言。同样地,玛拉·布罗夫是本书初稿的第一位读者和文字编辑,并且不断地为本书的写作提供支持,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本书的成功离不开她们的建议和指导。
推荐序 一个开门揖盗的结局 译者序 作者的话 前言 ·收购各方· 序幕 第1章 从标牌到纳贝斯克 第2章 从纳贝斯克到雷诺兹 第3章 千金散尽还复来 第4章 股价大恐慌 第5章 KKR的崛起 第6章 约翰逊的决定 第7章 野蛮人准备行动 第8章 两队人马 第9章 向垃圾债券宣战 第10章 第一次谈判 第11章 厉兵秣马 第12章 第二次谈判 第13章 事情失去了控制 第14章 第一轮投标 第15章 半路杀出程咬金 第16章 第二轮投标 第17章 胜利迟迟不到 第18章 兵临城下 尾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