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经典 儒家传世之作 中国人都需要的精神读本(295020)

0评论量

2023阅读量

  • 图书作者: (明)王阳明 著,李问渠 编译
  • 出  版  社: 武汉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明天远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哲学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上传时间: 2015-10-14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4.00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它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他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今贵阳市文修县)学习,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心学之集大成者,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孔、孟、朱、王。其学说影响远播日、韩等东南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问渠,畅销书作家,儒家历史研究大家。曾出版过多部历史类图书,深受读者好评。
 阳明心学经典 儒家传世之作 中国人都需要的精神读本 张居正、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钱穆等一致推荐
 卷 上   徐爱录   徐爱(1487—1518)明代哲学家、官员,字曰仁,号横山,浙江省余姚马堰人,为王守仁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据说也是王守仁的妹夫(娶其妹王守让)。明朝正德三年(1508),进士及第。曾任祁州知州,南京兵部员外郎,南京工部郎中等职务。正德十一年(1516),回家乡省亲,不料第二年5月17日就在家乡去世了,终年三十一岁。   【原典重读】   【1】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謦咳,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间,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门人徐爱书【注译】   先生对于《大学》中有关“格物”的一些说法,都是旧本,也就是说以之前文人所说的误本为标准。我刚听说的时候觉得十分意外,然后开始怀疑,继而我经过考虑及对照分析,就正于先生。于是发现,先生的主张就如同水、火的特性,几百年之后的圣人们也不会产生疑问。   先生聪明睿智,为人和蔼及对人坦诚,平常不修边幅。先生年少时豪迈洒脱,热衷于诗词歌赋,同时对佛道两家的经典做深入研究。所以,世人听到他的论述,都觉得是异端邪说,都不去深入研究。然而世人并不知道先生生活在贵州龙场的三年,处困养静,深入研究,已经位列圣贤之列,并青出于蓝。我常受先生的教诲,对于先生的学说,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粗疏,钻研进去的时候发现学说越来越精妙;再深入钻研,就觉得没有穷尽。十多年来,对于先生的学说,我竟然还没真正领悟。然而,现在的学者,有的与先生只有一面之缘,有的只是听说,有的怀着轻蔑、嫉妒的心情,就想在立谈之间,根据传闻浮想联翩,这样如何能深谙先生的学说呢?跟从先生的人,听着先生的教诲,经常会得一遗二,这就好比相马的时候只注重马的牝牡黑黄,却忽略了其日行千里的特性。所以,我把平日里听闻的学说记录下来,奉于诸位,一起校正,不负先生对我的教诲。晚生徐爱序【2】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新’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如《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注译】   徐爱问:“《大学》中提到的‘在亲民’,朱熹认为应该是‘新民’,后章中的作‘新民’的句子,好像是他的依据。那先生以为应该按照旧本作‘亲民’,也应该有一定的依据是吗?”   先生说:“‘作新民’的‘新’,是自新的意思,和‘在新民’的‘新’是不同的,怎么能作为‘在新民’的出处呢?‘作’与‘亲’相对,但并不是‘新’的意思。后面说到的‘治国平天下’处,都没有‘新’的意思。例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都有‘亲’的意思。‘亲民’就像是《孟子》中说到的‘亲亲仁民’,亲近就是仁爱。由于‘百姓之间不能亲近’,舜任命契为司徒,对人们进行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伦的教育,借此加深彼此的感情。   《尧典》中的‘克明峻德’就是‘明明德’,‘以亲九族’到‘平章’、‘协和’也是说‘亲民’,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再比如孔子所说的‘修己以安百姓’,这里的‘修己’的意思就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亲民’的意思。‘亲民’其实包含了教化和养育的意思,说‘新民’就偏离正道了。”
卷上  徐爱录   【原典重读】   【读典心得】  陆澄录   【原典重读】   【读典心得】  薛侃录   【原典重读】   【读典心得】 卷中  答顾东桥书   【原典重读】   【读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