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在我们的前面(309737)

0评论量

1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五卅”运动为背景,写一个无政府主义青年妇女白华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故事。白华丈夫刘希坚是个共产党员,开始他们两人经常为各自的政治信仰而争辩。“五卅”运动爆发后,大批青年被枪杀,血的教训终于使白华抛弃了无政府主义而转向共产主义。 小说表现力强,精炼紧凑,扣人心弦。
胡也频(1903-1931),原名胡崇轩,1903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祖籍江西新建。中国作家、中国共产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圣徒》《活珠子》《鬼与人心》;戏剧集《往何处去》《别人的幸福》《四星期》,诗集有《诗稿》《消磨》《牧场上》等。
一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露出一大节黑色纱袜子。他的身段适中,很健壮。走路是用了许多劲,又快。那一双宽大的黑皮靴便接连地响着,靴底翻起了北京城特有的干土。他走到这狭胡同第三家,便一脚跨进大同公寓的门槛,转身到左边的大院子里去了。 院子里有一株柳树,成为被考古家所酷爱的古董,大约有一百多年了,树干大到两抱围,还充满着青春的生命力,发着强枝和茂盛的叶子,宛如一把天然的伞似的,散满绿荫。 他觉得身上一凉快,便脱下帽子,擦去额上温温欲沁出来的汗,便站在第七号房间的门口,弯着手指向门上叩了两下。 里面问:“谁呀?” “我。”他立即回答,带点快乐地微笑着。 “找白华么,她不在家。”这是一种江苏女人说北京话的细软声音。他的笑容敛迹了。但他却听出那说话的人是他的一个朋友,便问:“是你么,珊君?”一面大胆地,把房门轻轻的推开去。 果然,站在那里的是一位女士。她好象突然从椅子上刚站起来的样子,匆忙地把一只手撑在桌上,半弯着腰肢,虽然带点仓皇,却完全是一种很美观的天然的风致。她穿的是一件在北京才时兴的旗袍,剪裁得特别仄小,差不多是裱在身上,露出了全部的线条。袍子的原料是丝织的,颜色是刺人眼睛的荷花色,这就越把她——本来就很丰满的少女——显得更象是一朵在晨光中才开的玫瑰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