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经济:城市化、全球化与社交网络下的未来(310533)

0评论量

5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人们正变得越来越孤独,就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大家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而日益恶化的贫富差距与年轻人失业,公共财政支出的缩减让问题变得愈发严重。失去归属感,感觉被抛弃的人们因为盲目而汇聚成了破坏性的政治力量,民粹主义抬头,特朗普的当选,黄马甲这种无组织的运动在巴黎街头横行,这些事件的背后是无数孤独而感觉被社会抛弃的个体。作者试图回答这股力量是如何形成的,从城市化、贫富差距、科技巨头的商业模式、智能手机改变人们交流的方式、经济的长期低迷等角度入手。并且讨论这样的趋势推进下去,我们的未来将会变成怎样,我们会进入一个黑客帝国中那个被机器圈养的社会吗?
诺瑞娜·赫兹 (Noreena Hertz) 著名的思想领袖、学者和经济学家,被《观察家》杂志评为“世界领先的思想家之一”,被《时尚》杂志评为“世界上最鼓舞人心的女性之一”。 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伦敦大学学院名誉教授。 畅销书《沉默的接管》《睁大眼睛》已经在20多个国家出版,《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卫报》《金融时报》《时代周刊》和《南华早报》都刊登了她的观点。 她在美国最大的广播网络SiriusXM上主持了自己的节目,在英国电视四台和ITV上发布了纪录片,并在TED、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演讲。
《迷失》制片人《黑镜》作者推荐
第1章 这是一个孤独的世纪 我蜷曲着侧身躺在他的身后,胸腔紧贴着他的背,感受着与他同步的呼吸节奏。用这样的姿势入睡,我们已经一同度过了5000个夜晚。 但现如今,我们夜里睡在不同的房间,到了白天还要始终保持着2米的距离。拥抱、爱抚、亲吻以及往日里我们那些默契的互动,如今都成了禁忌。“离我远一点”成了我最新的表达爱意的方式。不停地咳嗽、身体上的酸痛和不适,都让我担心距离太近会让我的丈夫也遭受感染。所以,我保持着距离。 今天是2020年3月31日,与25亿人(这相当于全球人口的1/3)一道,我的家庭也在隔离之中。1 有太多的人被困在家里、被迫要远程办公(如果还没有丢掉工作的话)、无法探望朋友或爱人、每天仅能外出一次(如果还能被允许外出)、保持“社交距离”、进行“隔离”和“自我封闭”,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地让人们的孤独感和封闭感急速提升。 这样的封闭隔离才仅仅过了两天,我最好的朋友就给我发了一条短信,“隔离快让我发疯了”。第4天,我那82岁的老父亲用WhatsApps推送了一条信息,“我像是一片云彩,孤独地游荡着”。在全球范围内,接听情绪健康求助热线的工作人员普遍报告称,在实行强制性社交距离的最初几天里,打入电话的人数大幅增加,而且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因为产生了孤独感。2一个慌乱的孩子向英国儿童热线(UK helpline Childline)的一名志愿者吐露说:“我妈妈拒绝拥抱我,她也不想跟我挨得很近。”3在德国,到3月中旬,求助热线的接入量已经达到了正常时期的150%可能还要多,一位接听电话的心理学家指出:“比起担心被传染,大多数打来电话的人更害怕孤独。”4 然而这个孤独的世纪并非始于2020年的第一个季度。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感到孤独、封闭和原子化[1]。 我们为何变得如此孤独?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重新建立联系?这正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 红粉佳人 2019年9月24日,我坐在窗边等待着,身后是一面类似电影《红粉佳人》风格的墙壁。 我的手机铃声响起来了。是布里塔妮打来的——她要迟到几分钟。 “别担心,”我回了一条短信,“你选的地方很酷。”事实也确实如此。来来往往的顾客一个个大方美丽、脚步轻盈,胳膊下夹着时尚模特的资料,完美展现了曼哈顿诺霍区这家名为恰恰抹茶的网红奶茶店的时尚品位。 过了一会儿,布里塔妮来了。她一边微笑着,一边用眼睛搜寻着整个房间,直到用目光锁定了我。“嗨,我喜欢你的裙子!”她说道。 鉴于一小时只用花40美元,我本对她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因为布里塔妮这个“朋友”是我从一家名为“租个朋友”(Rent-a-Friend)的公司雇来陪我度过这个下午的。来自新泽西州的创业者斯科特·罗森鲍姆(Scott Rosenbaum)目睹了“租朋友”这一概念在日本的一炮走红,于是成立了这家公司。现在会员遍布全球几十个国家,有超过62万名柏拉图式的朋友可供人们租用。 23岁的布里塔妮来自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小镇,而“租友”这一工作并非她当初考入布朗大学时所规划的职业道路。然而由于还没能获得一份与环境科学(她在大学的主修专业)相关的工作,助学贷款又让她倍感焦虑,她认为出租自己的陪伴是一个务实的决定。在她看来,情感劳动只不过是另外的一项财源。她平均每周都会被租出去好几次,除此之外,她会协助初创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还要通过“跑腿兔”(TaskRabbit)提供行政助理的服务。 我在见面之前感到非常紧张,但见面后没过几分钟,我就放心了,我们的相处并没有逾越“君子之交”(friends-without-benefits)。并且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我们一起在曼哈顿的市中心一边闲逛,一边谈论美国反性骚扰运动MeToo以及她心目中的女英雄——大法官金斯伯格,还到麦克纳利出版社书店去研讨我们最喜欢的书籍,有几次我甚至忘记了布里塔妮是自己花钱雇来的。尽管她不像一个老朋友,但如果可以的话,她确实可以成为一个有趣的新朋友。 但直到我们这次约会即将结束的时刻,她才真正把魅力散发到了极致。那是在百老汇大街一家名为“城市户外”(Urban Outfitters)的店,面带一贯的微笑,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她笑闹着与我在一大摞T恤衫中一起翻找,还怂恿我挨个试戴一套蜡笔色系的渔夫帽。尽管她并没有直接讲明,但这些帽子似乎真的很适合我。 我向布里塔妮打听其他曾雇用过她的人——我那些“消费友谊”的同好。她给我讲述了一个说话轻声细语的女人,不想孤身去参加一场派对;一个从印度德里搬到曼哈顿找工作的技术男,在纽约无亲无故,希望有人能陪着一起用餐;还有一个想在自己生病的时候能有人送鸡汤上门的银行家。“如果让你归纳一下你的典型客户的特征,你会怎么说?”我问她。她回答道:“孤独、30~40岁的专业人士,就是那种工作时间很长、似乎没有时间交朋友的人。” ……
赞誉 第1章 这是一个孤独的世纪 红粉佳人 什么是孤独 我们如何沦落到这个地步 同类相残 第2章 孤独会致命 孤独的身体 哈瑞迪教派的健康之谜 社群对健康有益 “共同”的生物 孤独呵孤独,我独自一人 助人的快感 第3章 孤独的老鼠 老鼠与人 孤独与不宽容的政治 孤独与民粹主义者的新时代 孤独与不信任的政治 被边缘化的孤独 孤独与地位和自尊的丧失 叫卖社群感 移民问题的武器化 第4章 孤寂的城市 在这里没有人会笑 更粗鲁、更唐突、更冷漠 反社交 为什么我们要与咖啡师聊天 飘忽不定的邻里 一个人生活…… ……独自进餐 打磨我们的民主技能 第5章 零接触的时代 带敌意的建筑 暗藏的排斥 第6章 我们的屏幕,我们的自我 超级的万花筒热 在一起,但还是孤独 瞧一眼那条狗 分裂的自我 如何读懂表情 无屏幕的生活 数码老虎机 更刻薄的世界 BOMP:相信别人比自己更受欢迎 公开的拒绝和羞耻 钟爱自己的虚拟化身 改变是可行的 第7章 孤独地工作 开放式办公与孤独 工作场所的数字化颠覆(侵袭) 鼓励善意 一心工作,没有玩乐 全时在线 带薪的照料 第8章 数码之鞭 电脑说“不行” 不放过我们的每一次呼吸 低调行事 一向如此(或多或少吧) 我会给你评四星 被操纵的经济 机器人要来了 无人能避免 第9章 爱和机器人 出售“拥抱” 她让我觉得开心 对无生命之物的爱 战友情谊 社交机器人要来了…… 机器人是我们所有人的朋友 让我们来谈谈机器人“好友” Alexa的新技能是“刻薄”吗 让我和我的机器人单独相处 为什么这很重要 第10章 孤独经济 皆是孤独之人 最后一角的派 被商品化的社区 “滥用共享”是一种新的“标榜绿色”吗 我而非我们 归属感是无法买到的,我们必须亲身实践 专享的社群 第11章 相聚在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 重新注入关怀和温情 改变资本主义的计价方式 让人们感到自己被看到和被倾听 践行民主 精心打造多元化的社区 未来在我们的手中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