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论(下)(309822)

0评论量

2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于做学问和研究 ——要持批评和怀疑的态度: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一切论断都要拿证据来。“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要多研究些问题,少空谈些主义和概念。要搜集广博的材料,用科学精密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个人,要养成一种批评的态度,研究的兴趣,独立思想的习惯。
胡适(1891-1975),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著名学者、诗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答盛兆熊 爱初先生: 来信论文学改革实行的程序,极中肯要。先生以为实行的次序应该从最高级的学校里开始改革。实际上看来,这话虽然有理,却也有许多困难。第一,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可以把大学入学的国文试验都定为白话。第二,就是我们有这种权力,依我个人想来,也不该用这种专制的手段来实行文学改良。第三,学生学了国文,并不是单为预备大学的入学试验的。他的国文,须用来写家信,上条陈,看报,做报馆里的“征文”,……等等。他出学校之后,若去谋事,无论入哪一途,都用不着白话。现今大总统和国务总理的通电都是用骈体文做的;就是豆腐店里写一封拜年信,也必须用“桃符献瑞,梅萼呈祥,遥知福履绥和,定卜筹祺迪吉”……等等刻板文字。我们若教学生“一律做白话文字”,他们毕业之后,不但不配当“府院”的秘书,还不配当豆腐店的掌柜呢! 所以,我的私意,改革大学这件事,不是立刻就可做到的,也决不是几个人用强硬手段所能规定的。我的意思,以为进行的次序,在于极力提倡白话文学。要先造成一些有价值的国语文学,养成一种信仰新文学的国民心理,然后可望改革的普及。(请参看我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若必须从学校教育一方面着想,似乎还该从低级学校做起。进行的方法,在一律用国语编纂中小学校的教科书。现在所谓“国文”定为“古文”,须在高等小学第三年以上始开始教授。“古文”的位置,与“第一种外国语”同等。教授“古文”,也用国语讲解;一切“模范文”及“典文”的教授法,全用国语编纂。 编纂国语教科书,并不是把现有的教科书翻成国语就可完事的。第一件要事,在于选用教科的材料。现有的材料,如先生信中所举的“留侯论”,“贾谊论”,“昆阳之战”……之类,是决不可用的。我的意思,以为小学教材,应该多取小说中的材料。读一千篇古文,不如看一部《三国志演义》。这是我们自己身受的经验。只可惜现在好小说太少了,不够教材的选择。可见我上文所说先提倡白话文学,究竟是根本的进行方法。没有新文学,连教科书都不容易编纂! 现在新文学既不曾发达,国语教科书又不曾成立,救急的方法只有鼓励中小学校的学生看小说。小说之中,白话的固好,文言的也可勉强充数,总比读《古文辞类纂》更有功效了。 七年四月十日,胡适。
答盛兆熊 致钱玄同书 答汪懋祖 论国故学 致朱我农 复陈懋治 新思潮的意义 致顾颉刚 致顾颉刚 自述古史观书 研究国故的方法 《章实斋年谱》自序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答《清华周刊》 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答梁漱溟 致高一涵,陶孟和等 再谈谈整理国故 致《晨报副刊》 致陈世棻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整理国故与“打鬼” 东西文化之比较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 致冯友兰 答梁漱溟 论“六经”不够作领袖 人才的来源 信心与反省 再论信心与反省 三论信心与反省 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问题 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 杂 碎 录 略答陶希圣先生 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 答陈序经先生 答室伏高信 复周作人 《新青年》重印题辞 读经平议 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 致罗尔纲 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