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妈妈:世界儿童教育领域长盛不衰的经典 美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经典(297187)

0评论量

40阅读量

  • 图书作者: 【美】艾拉·弗朗西丝·林奇
  • 出  版  社: 哈尔滨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明天远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健康生活 > 家庭教育
  • 上传时间: 2017-02-17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36           书城价: ¥5.00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每个孩子都有特殊的天赋,孩子需要通过教育来获得发展,而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离不开妈妈和老师。 不管孩子的父母贫穷或富有、渊博或粗浅,都有责任和权利营造家里的秩序,让家成为孩子在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机构。 而好老师的标准不是老师的学历有多高,不是老师的专业能力和指挥能力有多好,也不是老师多会激起孩子的热情,而是老师要像妈妈一样,具有日复一日让孩子重复做同样事情的耐心和毅力。因为是耐心和毅力支撑着我们对孩子的教育。 《老师妈妈》一书中以孩子的心理、潜能、习惯、道德、宗教信仰、观察力、语言文化等方面为切入点,采用了众多生动的事例,用通俗的语言,将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一剖析,并针对妈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以此表达了作者幼儿教育的理念。可以说,本书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读之,能让妈妈对培养孩子更有信心!相信,通过努力,每一位妈妈都可以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
作者:(美国)艾拉•弗朗西丝•林奇,译者:马雪云 艾拉·弗朗西丝·林奇,美国国家老师妈妈社团创始人,个别教学学校创始人,著有《孩子的家庭教育》《老师妈妈》等书。
阿德勒博士说过:“孩子最先接触的人是自己的母亲,母亲也是他除自身之外最感兴趣的人。母亲是将孩子与社会相连接的第一条纽带。”而学校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人类教育的主要因素,学校或其他家庭以外的指导,都只是教育的一部分。父母才是真正的教育者,家是唯一的自身严格的教育机构。于是乎,妈妈除了作为母亲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外,还要担当起家庭教育的重任。 学校没有能力重塑一个家教失误的孩子,而孩子入学前的几年是可塑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尤为重要。那么,在这一特殊时期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呢?答案我们可从美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艾拉•弗朗西丝•林奇所著的《老师妈妈》一书去找寻。 《老师妈妈》一书是世界儿童教育领域长盛不衰的经典,本书的指导理论是决定孩子的是后天教育而不是遗传,即幼儿时期的个性指导和健全的纪律,是持久成功最好且唯一的保障。书中以孩子的心理、潜能、习惯、道德、宗教信仰、观察力、语言文化等方面为切入点,采用了众多生动的事例,用通俗的语言,将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一剖析,并针对妈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以此表达了作者幼儿教育的理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不要让孩子养成厌恶营养食物的毛病,让他们至少吃一小部分你觉得对他们有好处的东西。他们应该吃妈妈给的任何食物,只是因为她精心选择并提供了,每个家教良好的孩子都会这样做。如果孩子已经到了不吃任何营养食物的地步,那造成这种情况的人应该负责。如果没有抑制某个关于食物的怪念头,就会造成自我暗示的消化不良。这种对食物的挑剔导致体弱多病,许多人的幸福因此毁掉。缺乏有营养的食物,身体内部器官无法工作,妨碍系统功能。因此,准备好剂量,说服或哄骗吃一匙你觉得必要的蔬菜,虽然你根据先前的经验知道他会拒绝,但是也要让他吃下去。每次都这样做,一段时间后,厌恶就会减少,就可以加大数量。如果孩子克服了对某种食物的厌恶,不要说也不要哄,就只放一勺给他,告诉他吃完之前什么都不能吃。你要怎样加强这个命令,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反应,这不容易,但是必须面对,而且越早越好。 你很可能会发现即使桌上只有一个人,孩子都更难守纪,因为他笼统地觉得人多比较安全。如果有第三者在场,孩子不愿意吃这一小部分,你应该带他和食物到别的房间,让他坐在你的腿上,像喂药那样喂他吃掉那些食物。肯吃一两口好办,但如果他完全不肯吃,那就要挨揍了。如果他只是抗议“我吃不下”,你要充分准备好让他吃的决心,第一场斗争会很难。 不要以一天多少盎司或一日三餐的制度养育孩子。谁会用小母鸡或小公鸡的饮食计划喂宝宝呢?自己判断,要考虑实际情况。一味让孩子随意吃面包和蛋糕也不明智。要在无序和呆板间找出愉快的中庸之道。 有时妈妈会因为发现孩子有捡起什么都吃的习惯而郁闷。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写道:“他吃线头、毯子的毛边、毛织品,甚至他睡衣的袖子。我试过不让他吃,但是看来不可能。”孩子可能养成各种习惯,如果你放任他,吃线头什么的只是这些习惯的一种。三岁的孩子在地板上爬来爬去,捡起什么东西都吃,每次你看到就要使劲打他的手。
第一章 老师妈妈的机会 第二章 教育还是遗传 第三章 心理学和教育学 第四章 纪律 第五章 习惯 第六章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第七章 打开思维之门 第八章 玩 第九章 工作 第十章 宗教教育 第十一章 道德和举止 第十二章 家庭语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