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就这么简单:接纳承诺疗法简明实操手册(原书第2版)(310483)

0评论量

1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本书介绍了“ACT六边形”的六大核心治疗过程,分别从接纳放下、认知解离、接触当下、以己为景、澄清价值、承诺行动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ACT的运用。 本书的目的是使复杂的ACT理论和实践变得有趣且易于接受。作者哈里斯运用自己的天赋将ACT模型简明化,丰富了ACT在临床上的应用,尽可能多地使用日常用语,使ACT能面向范围更广的各类专业人士。 本书新增内容包括暴露、关系问题、灵活的思维、利用情绪的力量、自我同情、羞愧、克服绝望、创伤处理等,还包括很多新的练习、工具、技术。 更新内容达60%。
路斯·哈里斯博士 享誉国际的接纳承诺疗法(ACT)培训师,撰写过多部基于ACT的自助书籍,其著作现已有超过15种语言的译本,并在20个国家出版发行。他因在培训ACT治疗师时清晰、易理解而且有趣的教学方式而广受推崇。
1.ACT入门经典2.比第1版新增60%以上3.美国心理学会推荐的循证治疗方法4.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压力管理方法5.享誉国际的接纳承诺疗法(ACT)培训师、压力管理专家路斯·哈里斯代表作
第1章 人类的挑战 如你身陷地狱,那就继续前行! ——温斯顿·丘吉尔 快乐并不容易 人生总是苦乐参半。如果我们活得足够长,就会经历令人欣喜的成功和刻骨铭心的失败、伟大的爱和毁灭性的丧失、充满奇迹的幸福时光和陷入绝望的至暗时刻。有个麻烦的现实是:几乎所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充实和有意义的事情都会伴随着令人不快的另一面。于是这很不幸地意味着,我们很难长时间保持快乐。真见鬼,其实即使是短暂的快乐都很难。真相就是,生活很难,它还给我们每个人都派发了很多烦恼痛苦。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很快就会探讨)就是人类的思维已经进化成了生来就会制造心理痛苦的模式。说白了,如果我们活得足够长,我们都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伤痛。 嗯。我想这几乎不算是个乐观的开篇。现实真的那么凄凉吗?对于这种悲惨的情况,难道我们就无能为力了吗?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弃生活,抛身于虚无主义绝望的深渊呢? 好吧,你可能已经猜到了,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不”。幸运的是,我们有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它会在我们面对生活中的诸多困难时为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接纳承诺疗法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能够教会我们如何减少痛苦的想法和感受对我们的作用和影响(即为接纳),同时采取行动来过上丰富、充实并且有意义的生活(即为承诺)。所以在这本书里,我就有了一个基本目标:将复杂的ACT理论和实践变得简单易懂,并富有趣味。 ACT是什么 ACT的正式说法是单词“ACT”(行动),而不是首字母A-C-T,这是有着绝佳的理由的。从内核上看,ACT是一种行为疗法:它是关于如何采取行动的。但并不是仅仅遵循任何陈旧的行动方式,它指的是以你的核心价值为指导的行动——让你表现得像你想成为的那种人。你想在生活中主张些什么?在你内心深处,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你想如何对待自己、他人以及你周围的世界?你希望人们在你的葬礼上回忆起你的哪些方面? ACT让你在全部图景中联结到真正重要的东西:你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你想要如何表现,你在这颗星球上的短暂时间里想要做什么。然后用这些价值来指导、激励、启发你的行为。 它也是关于“正念”的行动:你有意识的、带着全然觉察(向经验开放)的行动,无论你在做什么都全然投入的行动。ACT的目标是提高一个人基于正念和价值采取行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专业术语是“心理灵活性”。我们很快就会更深入地探讨这个术语,但首先让我们用通俗的语言来看看ACT的目标。 ACT从何而来 ACT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史蒂文·C. 海斯教授创立,史蒂文的同事凯利·威尔逊(Kelly Wilson)和柯克·斯特罗萨尔(Kirk Strosahl)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从一个被称作“行为分析”的心理学领域发展而来,并以名为“关系框架理论”(relational frame theory,RFT)的一种研究认知行为的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现在,我不知道你有怎样的反应,但是当我第一次发现ACT时,我难以相信这样一种精神上的、人性化的模式会出自行为主义。我曾经以为行为主义者看待人类就像对待机器人或老鼠一样,对想法和感受没有任何兴趣。天呐,我错了!我很快就发现了行为主义有很多不同的流派,而ACT来自一种被称为“功能语境主义”(functional contextualism)(这个词顺着舌尖就滚出来了,是不是?)的流派。而在功能语境主义中(试着快速重复说十遍这个词),我们对人们的想法和感受非常感兴趣! ACT是所谓的“第三代”行为疗法中的一种,“第三代”行为疗法还有辩证行为疗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慈悲聚焦疗法(compassion focused therapy,CFT)、功能分析心理疗法(functional analytic psychotherapy,FAP)以及其他一些疗法。除了传统的行为干预之外,它们都把接纳、正念和慈悲作为重中之重。 ACT的目的是什么 通俗点讲,ACT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类潜力以让人们过上丰富而有意义的生活,同时有效地处理那些如影随形的痛苦。 你可能会想:生活中的痛苦是不是无法避免?在ACT中,我们假设确实如此。无论生活多么美好,我们都会经历很多沮丧、失望、拒绝、丧失和失败。并且只要我们活得足够久,就会生病、受伤、衰老。最终,我们需要面对自己的死亡,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还会见证许多我们所爱的人离世。不过似乎所有这些还不够,事实是,人类的诸多基本情绪(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反复体验到的常见感受)本质上都是痛苦的:恐惧、悲伤、内疚、愤怒、震惊、厌恶等。 但其实并不止于此。因为比之更甚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随时能浮现出痛苦的大脑。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能立刻感受到痛苦。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重温痛苦的记忆,或者迷失在对未来的可怕预测中,或者陷入令人不快的攀比(她的工作比我好)或消极的自我评价(我太胖,我不够聪明,等等)之中。 感谢我们的头脑,我们甚至可以在人生最快乐的日子里体验痛苦。例如,假设今天是苏珊的婚礼,她所有的朋友和家人都聚在一起为她庆祝。她快乐极了,然后她想到“要是我爸爸也在这里就好了”——她想起爸爸是如何在她16岁时自杀的。现在,在她生命中最快乐的一天,她陷入了痛苦。 我们都和苏珊一样,不管我们的生活有多好,不管我们的处境有多优越,我们只要想起某个发生糟心事的时刻,或者想象未来即将发生某件坏事,抑或严厉地评判自己,再或把我们的生活与其他看起来过得更好的人的生活相比较,我们立即就会痛苦不已。 因此,感谢人类思想的复杂性,即使是最有地位的人也会有很多痛苦。并且很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很有效地应对痛苦。当我们有痛苦的想法、感受和感觉时,我们过于经常地使用那些从长远来看导致自我阻碍或自我毁灭的应对方式。 那么总的来讲,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是: 1. 生活不易。 2. 完整的人生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情绪,苦乐参半。 3. 正常的人类头脑会自动放大心理痛苦。 ……
推荐序 第2版更新内容 如何使用本书 第一部分 ACT是什么 第1章 人类的挑战 / 2 第2章 被钩住 / 19 第3章 “正念”以及其他含混不清的词 / 43 第4章 来做ACT极客吧 / 49 第二部分 启动ACT 第5章 为成功的治疗进行设置 / 56 第6章 问题是什么 / 67 第7章 我从哪里开始 / 86 第三部分 基本要义 第8章 创造性无望是什么 / 98 第9章 放弃挣扎 / 112 第10章 抛锚 / 123 第11章 注意那个想法 / 135 第12章 深入认知解离 / 149 第13章 认知解离自助餐 / 160 第14章 认知解离的障碍 / 180 第15章 树叶、溪流、云彩、天空 / 198 第16章 “技术过载”及其他风险 / 208 第17章 活在当下 / 222 第18章 友善地抱持自己 / 236 第19章 知道什么重要 / 248 第20章 如果“什么都不重要”,怎么办 / 268 第21章 为所当为 / 278 第22章 接纳的50个阴影 / 294 第23章 情绪是盟友 / 316 第24章 是什么在阻挡你 / 324 第25章 观察性自我 / 337 第26章 灵活性暴露 / 354 第27章 认知灵活性 / 360 第28章 羞愧、愤怒以及其他“问题”情绪 / 366 第29章 灵活的关系 / 379 第四部分 归纳总结 第30章 吾与汝 / 390 第31章 脱离困境的快速指南 / 397 第32章 ACT治疗师的旅程 / 406 致谢 / 410 附录A 参考资料 / 411 附录B 进一步培训 / 414 附录C ACT和RFT的拓展阅读 / 416 参考文献 /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