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日本文学鬼才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308376)

0评论量

87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金阁寺》是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拥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故事取材于一九五〇年七月实际发生的纵火事件。生来为口吃苦恼的青年沟口虽受尽同学和心爱女子的嘲笑,但精神世界无比丰沃。从贫穷的乡下来到金阁寺出家之后,终日沉迷于金阁之美,幻想在战火中与金阁同归于尽的壮美场面。然而战争的结束使这一愿望永远化为泡影,绝望之余,他毅然将金阁付诸一炬。集中体现了三岛的所谓“毁灭之美”。
三岛由纪夫,原名平冈公威,日本小说家、剧作家、导演、演员。曾三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日本的“海明威”。其作品中刚毅与优柔的对峙、唯美的浪漫与纯然、深刻的内省与自白,令无数读者沉醉。长篇小说《假面的告白》确立其文坛地位,《潮骚》荣获第1届新潮社文学奖,《金阁寺》荣获第8届读卖文学奖。
日本文学鬼才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由著名文学翻译林少华翻译,独家译本。 三岛由纪夫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完美融合之作。
从小父亲就经常向我提起金阁。 我出生在面临日本海的一个荒凉岬角,位于舞鹤的东北方向。父亲的故乡并不在这里,而是舞鹤东郊的志乐。由于他本人再三请求,得以入了僧籍,成为这偏僻岬角一座寺院的住持,在此娶妻生子,有了我这个儿子。 成生岬寺院附近,没有合适的中学。这样,我很早便离开父母膝下,寄居在父亲故乡的叔父家里,从那里走路去东舞鹤中学读书。 父亲老家一带,阳光格外充足。但一年之中的十一、十二月间,即使是万里无云的晴日,一天也要下四五场阵雨。我多变的心情,想必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形成的。 五月间的每天傍晚时分,我一从学校回来,就爬上叔父家的二楼,从用来学习的房间里观看对面的小山。夕阳照在嫩绿的山腰,看上去仿佛原野正中立起的一道金色屏风。每次目睹此景,我都想起金阁。 在照片和教科书上,我时常见到现实中的金阁。然而在我心中,只存在父亲口里的金阁幻影。其实父亲绝对没有说现实中的金阁金光闪闪,而是说天地间再没有比金阁更美的存在。加之金阁这一字眼及其音韵的独特,终于使我心目中的金阁一发不可收拾。 每当见到远处的田野镀上一层金辉,我总以为那是自己所未见到的金阁的投影。成为福井县和这边京都府交界线的吉坂岭,恰好处于正东方向,太阳便从那里升起。尽管它同实际上的京都方位接近相反,但我总是从山间腾起的旭日金光当中,见到凌空而立的金阁。 金阁便是这样无处不在,而且远离现实。在这点上,同这地方的海甚为相似。虽说从志乐村往西走十多里远就是舞鹤湾,但由于山的阻挡,人们看不见海。然而这一带却无时不荡漾着海的气息。海潮味儿不时随风飘来,及至海水发怒,又有很多海鸥逃来避难,落在田里憩息。 我身单体弱,赛跑玩铁杆都不是别人对手,加之生来口吃,愈发使我变得消沉气馁,而且大家都晓得我是寺院的孩子,一些调皮鬼时常恶作剧,模仿口吃的和尚念经。一次朗读会上书中出现一个口吃的侦探,便有人故意在那个地方加大声音读给我听。 不用说,口吃在我同外界之间设置了一个障碍,每一个音都发不顺利。那第一个音好比是我同外界之间的门锁的钥匙,而我却从来没有顺利打开过。一般人通过自由地运用语言,使得自己同外界之间的门畅通无阻,迎来习习凉风,可我一筹莫展。钥匙生锈。 在急欲发出第一个音节的时间里,我就像一只扑棱着翅膀急欲从内心世界黏糊糊的糯米糕中挣脱出来的小鸟。当好歹脱身之时,却为时已晚。当然,似乎也有时候外部现实会停下来等待我挣扎的结束。但等待我的现实已不再是新鲜的现实。纵使我拿出浑身解数同外界发生接触,外界也已在一瞬间变色错位,而且似乎唯独这个才于我合适——我面前横陈的无一不是这种失去鲜度的、近乎腐臭的现实。 不难想象,这样的少年势必怀有两种相反的权力欲。我喜欢史书上关于暴君的记述。倘若我是口吃的、沉默寡言的暴君,侍臣们肯定惶惶不可终日。我根本没有必要用明晰流畅的话语美化自己的残忍。我的沉默已使一切残忍变得名正言顺。于是,我便忘情地沉浸在将平日欺侮我的教师和同学逐个处以刑罚的幻想之中,同时想象着自己成为内心世界的王者、成为静静超然物外的大艺术家的情景。外表固然寒碜,但我的内心却比任何人都富有。一个怀有难以排除的自卑感的少年,如此默默把自己设想成百里挑一的人物,恐怕也是理所当然。我总觉得这世上有个自己尚不知晓的使命在等待着我。 有这样一段插曲。
译序 生存之美与毁灭之美,以及“天人五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附录I 三岛由纪夫为什么自杀 附录II 三岛由纪夫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