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中国哲学·仁的世界:孔子篇(308530)

0评论量

17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打开典籍,感受先哲智慧”,作为一本给青少年朋友阅读的中国哲学启蒙书,《仁的世界》以明白晓畅的文字、简洁精当的阐释,向读者系统地阐发揭示了孔子的哲学思想精华,通过对《论语》这部典籍里的诸多语录进行分析与思考,和今天的青少年介绍孔子政治、教学、道德等价值思想里的哲学观点。
张嘉骅,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学者。1963年生于台湾,祖籍江西。台湾大学中文学士,中正大学中文硕士。2004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博士学位,是中国儿童文学领域的第一批本土博士。曾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专任教师,发表论文十多篇,达十数万字。出版过《风岛飞起——童年的澎湖湾》等简体版、繁体版及韩文版儿童文学作品逾40册,获重要奖项逾30种。其中,《少年读史记》荣获“金鼎奖”优良读物、“好书大家读”年度少儿读物奖、2015年4月“中国好书”(十种)、2015年“桂冠童书奖”、2015年“中国30本好书”,并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等各种。长年奔走于两岸,指导两岸青少年和儿童提升阅读写作能力。
对卷帙浩繁的诸子百家著作,以现代视角进行全面解读。 故事形象,对话生动,漫画活泼,多种形式,轻松理解。 孩子看得懂的语言——消除阅读壁垒。 孩子有共鸣的事例——效果醍醐灌顶。 打破哲学“艰涩无用”的偏见,发现哲学如此有意思,生活处处用得到。 《仁的世界》以明白晓畅的文字、简洁精当的阐释,向读者系统地阐发揭示了孔子的哲学思想精华。
哲学是怎么开始的? 设想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古代有那么一个人,他的名字叫作阿先——没错,就是人类的祖先。某天夜里,他望着满天的星星,突然对这习以为常的景象产生好奇,问:“这么多的星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接着,他或许还会再问一句:“能把这么多星星容纳在里头的天空,又是怎么形成的?” 以及很重要的这一句:“难道这一切都是一个造物主造出来的?” 阿先把好奇转到自己和同伴的身上。 那时候,作为早期人类,他们身上的毛发比较多,但阿先不会问该用哪一种牌子的杀虫剂,才能杀光躲在毛发里的跳蚤,也不会问一只跳蚤跳一跳,距离会是跳蚤脚长的几倍远,而是问他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上,他活着是为了什么。 “人死了就死了吗?人真的只能活一次吗?”(顺便问一问:一只跳蚤能有几条命?为什么都打不死?) “怎样才能让自己和别人活得更好?”(还有一问:怎样才能不痒呢……) 我猜想阿先那天晚上肯定睡不好,不是因为跳蚤咬他,而是因为他的脑子里塞满太多的问题,简直快塞爆了。 但就算阿先在往后的日子里为这些问题失眠很多次,那也值得。如果他不仅提出疑问,而且懂得思考,尝试解答出来,那么这些问题将把他带到一个新的人生境界。我们甚至可以说,阿先已经做好准备要成为一名哲学家了,因为哲学便来自好奇和思考。 这样的经历只能是阿先的吗?不,它有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即使是一个未来的小孩,他也有可能提出他的祖先所问过的那些问题。只不过这个孩子一定也会像阿先那样,终究会发现一点:啊,原来我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人类一生下来,就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没什么好羞耻的,但我们不会甘于一辈子什么都不知道。由于想要多知道一点儿,我们也就更依赖好奇和思考。 世上所有的哲学,不管是中国的、希腊的还是印度的,都是这样开始的。 呼——史老师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样来给孩子讲哲学,似乎还不错……
第一章 哲学是思想的旅程 两个少年的哲学周末 哲学是怎么开始的? 哲学、神话和宗教 哲学之旅的目的地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二章 孔子,一个真实的人 渴望到来的哲学周末 应该被还原的孔子 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法和他这个人 好学的孔子 孔子为什么提出儒家学说?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三章 仁,由礼和义在把关 学敏有个关于“两人关系”的烦恼 优先于富贵和贫贱的道德 孔子为什么不想发大财? 礼和义,像“仁”的两名守将 燃气罐失窃案 仁或不仁 爱人该怎么爱? 本窜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四章 仁的世界是德行的世界 爱不怕打搅 我要仁.仁就会来! 让人的世界变成仁的世界吧! 曾子用两个字来概括孔子的道 是一,是二,还是多?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五章 忠和恕是做人的基本功夫 明哲班上的争吵 仁的两个体系模式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恕和怨 忠恕之道和从政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六章 名有等级,爱有等差 是贤人,还是傻瓜?——伯夷、叔齐的故事 孔子的正名思想 名分有等级,爱也有等差 夫子认同卫国国君吗? 伯夷、叔齐的事迹该怎么解读? 国君不像国君,臣子能革命吗?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七章 孔子谈天命 尼克。胡哲——一个不被命运困住的人 孔子五十岁知什么天命? 孔子信仰一个能主宰一切的天吗? 命令的“命”与命运的“命” 命和义,不相混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八章 仁者、智者、勇者和其他“人” 穷苦人的守护神——一个赔钱卖自助餐的阿婆 孔子评鉴人品 孔子不轻易给予“仁者”的评价 作为道德标杆的仁者、智者和勇者 作为人品对比的君子和小人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九章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社会理想 乌托邦——从一部动画片谈起 社会理想与乌托邦思想之间的差别 天下有道:孔子的社会理想 怎么看《礼运》篇所说的“大同世界”?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第十章 挑战孔子或发扬孔子 孔子的思想真的就没问题吗? 孔子必须接受的挑战 来自现代人的质疑 勇敢且智慧地继承孔子的文化遗产 本章涉及的《论语》原文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