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智慧(308271)

0评论量

33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苏格拉底是哲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苏格拉底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他为后人带来了实用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和领域。苏格拉底的一生是幸福的,他拥有许多我们不曾拥有的东西,他总能凭借自己的智慧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处于幸福之中。 本书精选了苏格拉底一生中灼灼发光的思想精华,算是对其一生的总结,对其经典思想和超人智慧的概括。本书分五章,分别从哲学思考、幸福思考、真理思考、教育思考、死亡思考一一说起,无不是苏格拉底这位圣人的灵光再现。希望圣人的智慧能助我们一臂之力,希望这种灵光能照耀着我们前行。
苏格拉底(Socrates 前469~前399),古希腊雅典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苏格拉底原为雕刻匠,后来倾心于教育研究,并以培养青年的完善道德为己任。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强调“美德就是知识”,知识的对象是“善”,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人的心灵是先天就有的。把人的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他还首先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商问题、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 苏格拉底一生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他没有著作,其言行都是由他的弟子柏拉图等人所汇编的对话。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学者、伟大的教育家、热诚的爱国者,却在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极端民主政府判处死刑,其罪名是:第一,不信雅典的神,崇奉新神;第二,蛊惑青年。然而这两方面也正是苏格拉底对雅典的贡献。苏格拉底在服刑时,心情是矛盾的。他一方面不服法庭的判决,一方面又不愿逃走,表示服从法庭的判决。他的学生、朋友都劝他逃走,他却以公民应忠于国家为理由而加以拒绝。他说,如果法庭的判决不生效力,国家就不可能存在。公民是国家所生、所养,受国家的教育,理应事事听从国家。儿子只能以德报答父母,不能以怨报答父母,不管父亲如何对待自己,不能以拷打还拷打,以恶言还恶言。一个人被判死刑,却不服刑,用逃跑的方法来毁坏、颠覆国家和法律,是不能允许的。苏格拉底既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又要服从国家的法律,于是只好在狱中饮鸩而亡。他为真理而引颈就刑,让后人对他产生无限的崇拜。 苏格拉底带领弟子去麦田里找最大的麦穗,以《最大的麦穗》为题成为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
苏格拉底哲学思考,苏格拉底幸福思考,苏格拉底真理思考,苏格拉底论辩有术。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是智者,在前人留下的丰富精神遗产中,他进行了大胆的扬弃;苏格拉底是哲人,不媚俗,不屈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并为之勇敢奋斗,直至殉难。本书精选了苏格拉底一生中灼灼发光的思想精华,对其一生的总结,对其经典思想和超人智慧的概括。希望本书能激起了人们对自身的批判和反思。
第一章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考 一、哲学领域中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关系 二、由“自然”到“自我”来认识自己 三、两大阵营对立,精神与物质再分化 四、苏格拉底——“理念论”的奠基人 五、苏格拉底的哲学——道德观 六、苏格拉底的哲学——辩证法 七、苏格拉底的哲学——人性论 八、苏格拉底的哲学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第二章 苏格拉底的幸福思考 一、只有关注现实才能得到幸福 二、需求少的人更容易得到幸福 三、创造真正的,永恒的美 四、真正宠爱肉体的方式是锻炼 五、正视失败 六、智慧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探索取得的 七、做个聪明而有用的人 八、珍惜爱情,控制色欲 九、自知和知人 十、轻视金钱回报,重视感情投资 十一、善行与恶行 十二、自己争取的幸福 十三、尊重我们的父母 十四、幸福来自自制 十五、做你自己 十六、追求自由 第三章 苏格拉底的真理思考 一、真理是万物的尺度 二、人生需要反省与检讨 三、没有“小聪明”,只有“大智慧” 四、在不断探索与质疑中寻找真正的智慧 五、做认为对的事 第四章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考 一、苏格拉底重视教育 二、论“美德即知识” 三、“苏格拉底法”——用谈话法进行教学 四、一种教育方法——“产婆术” 第五章 苏格拉底的死亡思考 一、坦然面对死亡 二、死亡是肉体与精神的分离吗? 三、灵魂能够摆脱一切烦扰吗? 四、每个人都把死亡当作一种大恶 五、绝对相等的事物是不等的 六、一部分是身体,一部分是灵魂 七、智者与勇者更接近幸福 附录 苏格拉底名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