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故论衡(309747)

0评论量

19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国故论衡》是章太炎重要的国学著作,分小学、文学、诸子学三卷,系统论述文字音韵学、文学、文献学、周秦诸子学、经学及佛道之学等,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另,附录其《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论语言文字之学》二文,以期有助于读者理解章太炎的小学思想,进而挖掘其学术思想之本意与精髓。
章炳麟,字枚叔,名绛,别号太炎,1869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余杭县东乡一个封建官僚家庭,1936年在苏州病故。章太炎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章炳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宣传家,也是一位在国学上有多方面造诣的著名学者。
卷上 小学 地官保氏,教国子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七略》列书名之守于小学。《律历志》曰: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其法在算术,宣于天下,小学是则。此则书数并称,而礼乐射御阙焉。 盖六艺者,习之不一时,行之不一岁。射御非儿童所任。六乐之舞,十三始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而舞大夏。礼亦准是。独书数不出刀笔口耳,〔按:古但有筹算,笔算乃始梵僧。然史赵以亥有二首六身计日,是已有笔算矣。要之书数,皆刀笔之事。书兼声韵、亦在口耳。〕长幼宜之。《说文叙》曰: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明节次最初也。其与九数,容得并习。故刘歆言小学,独举书数。 若夫理财正辞,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莫大乎文字。自李斯、萧何以降,小学专任八体久矣。《世本》言苍颉作书。司马迁、班固、韦诞、宋忠、傅玄,皆云苍颉为黄帝史官〔《说文叙》亦同此说〕。崔瑗、曹植、蔡邕、索靖以为古之王者。张揖言苍颉为帝王,生于禅通之纪。揖所说盖本慎到。慎到曰:苍颉在庖牺前。〔皆见《书正义》引。〕其时代无以明焉。《说文叙》曰:苍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郑康成注《礼》曰:古曰名,今曰字。寻讨旧籍,书契称字,虑非始于李斯。何者?人生幼而有名,冠为之字。名字者,一言之殊号。名不可二,孳乳浸多谓之字。足明周世有其称矣。 六书之次。《说文叙》曰: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鸊,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
卷上 小学 卷中 文学 卷下 诸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