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旭东:中国民族化工业奠基人(一个传奇人物,他制精盐、制纯碱,在列强垄断的化工业(296481)

0评论量

29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化学工业在现代工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直接为民众提供产品,还为其他产业提供化工原料。   在中国的化学工业史上,有一个不可忽视人物,他不仅创办了当时极为先进的化工厂,还培养了一大批化工人才,大名鼎鼎的化工专家侯德邦就是他的一位工程师。此人乃是中国民族化工业的奠基人范旭东。   建国初年,毛泽东提及中国近代史上不能忘记的四个人物,范旭东就是其中之一,而他的功绩,就是他为中国化学工业所作出的贡献。   范旭东离世后,给国家留下了一座至今仍在运作的天津碱厂;他麾下的众多工程师成为建设新中国的骨干力量:侯德榜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李烛尘任轻工业部部长,孙学悟任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所长……他派遣赴美求学的年轻工程师学成后全部归国报效,无一滞留不归。   本书将为读者展现的就是范旭东伟大的一生,所要记述的就是他为中国化工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莫玉,文学学士,在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体发表多篇文章,关注历史、时政等领域,并对各领域有着深刻思考和见解,长期研究唐史和中国商业史。
19世纪后期20前期,这一百年是中国历悲惨的一百年,主权被侵犯,国土被蚕食。面对国家的苦难,一批批不屈的中国人义无反顾地站了起来,他们试图以自己的努力,通过发展实业来拯救自己的国家,范旭东就是再这样的背景下,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向列强垄断的化工业进军,他不仅打破了列强对化工业的垄断,还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时至今日,中国的化工业已经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不仅能自给,还能对外出口,普通大众已经很难直接接触到化工业,而民国时期中国化工业的那段艰难历史也逐渐被人们淡忘,也只有侯德邦和侯氏制碱法还隐隐约约被人们记得,更鲜为人知的是,侯德邦就是范旭东下属企业的一位工程师,侯氏制碱法也是在范旭东的支持下发明的,而范旭东的企业所培养的化工人才更是撑起了新中国化工业的半边天......本书正是为了追述范旭东不平凡的一生,展现他对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本书文笔通俗易懂,故事曲折跌宕,在讲述人物事迹的同时又分析时代特点。通过展现人物不平凡的一生,鲜明地表现人物的个性及功绩。
1意外的流亡让他奋发图强   范旭东人生的前三十年,大多数时候是在困苦中度过的。他幼年丧父,往往要靠救济度日;后又流亡日本,旅日十余载。尽管艰辛,但是也并非总是不幸。幼年虽然丧父,但是范母勤劳贤良通情达理,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依然省吃俭用供自己的儿子读书;心中对儿子虽有百般不舍,却依旧支持儿子远赴日本求学。其兄范源濂是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对自己的幼弟给予极大帮助。在日留学期间结识许馥女士,结成终身伴侣。      范氏孤儿   1883年10月24日(光绪九年,癸未,九月二十四日),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湖南长沙东乡诞生。出生时取名源让,字明俊;后改名为范锐,字旭东。   对于弱者而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入主中原已有两百余年的大清国,此时已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洋人的坚船利炮屡次轰开大清的国门,昔日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不得不和来自西方的“无名小国”甚至是近在咫尺的日本,签下割地赔款的条约,就连皇帝的圆明园也被夷人付之一炬。洪秀全,一个落第秀才,更是占去了大清半壁江山,各路大军连续十余年的剿杀才算是平定。   在这样一个年代,普通人需要承担不断增长的赋税,随时还要面临可能降临的死亡,这是一个民不聊生的时代。   对于一个强者而言,这却是最好的时代。动荡的时局如淘沙的大浪,冲刷掉的是无用的废料,留下的是最耀眼的珍宝,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在这黑暗的年代生存。这是属于范旭东们的时代。   范旭东降生时,范家原是小康之家。范旭东的祖父曾经在直隶省大兴县任县令,此大兴县即今天的北京市大兴区。此地紧邻京师,元明清三代为“天下首邑”。范氏祖父任职大兴县期间,大清国已开始由盛而衰,此时贪污腐败盛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是范氏祖父却坚持出淤泥而不染,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始终与民秋毫无犯。而正是这样一个清廉的官员,在贪腐成风的时代,毫无疑问就成了官场的异类。这上司眼中,一个官不爱财,就没有能够约束他的手段,不能约束他,那么他就随时可能将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于是对于这样一个不贪的官员,上司处处提防,时时留心,没有任何升迁的机会。范氏祖父自然也看透了官场的污秽,晚年便辞官归隐,在青山绿水中安度余生。   范旭东的父亲名范琛,以教书为业。范父天生体弱,但是却并没有因为体质差而忽略在学问上的修为。范父好学不倦,在教书授业的同时不断求取新知。范旭东年幼时范父便对其进行启蒙教育,教授《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   范家育有三子,范旭东最幼。在范旭东之上还有一兄一姊。范旭东的哥哥名范源濂,长范旭东8岁。范旭东降生时范源濂在其父的教导下,学业已经完成启蒙,进了私塾开始进一步学习,13岁那年就考中了秀才。在范旭东早期,范源濂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范旭东的姐姐极为不幸,未婚而卒。
引子 他的离世,惊动了毛泽东和蒋介石 1 意外的流亡让他奋发图强 范氏孤儿 戊戌变法 旅日十二载 2学成归来何处能报国? 初试制盐 为官两月 3自办精盐厂让国人不再吃掺土的盐 考察塘沽 筹集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