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轻经典:呐喊(307786)

0评论量

32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 鲁迅先生一生共写了三部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共33篇。虽然作品并不很多,但是意义重大。《呐喊》收录了鲁迅先生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书中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奠定了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被称为“民族魂”。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先生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看似荒诞的故事背后是对时代最真实的批判。呐喊着的是过去的腐朽,闪耀着的是革命的光辉。本书为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呐喊》。作者用多样的人物创作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法描写了辛亥革命背景下的农村生活和风貌,描写了苦苦挣扎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深入剖析当时国民的劣根性,喊出了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的最强音,对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进行了最深刻的批判。《呐喊》把西方小说艺术与中国传统小说艺术融合起来创造了现代中国短篇小说的民族新形式。小说塑造的人物典型化,在悲剧中融入黑色幽默,极具讽刺和批判意味,语言精炼、含蓄,描写传神而朴素,极具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书中饱含对人性的揭露和对封建社会的剖析,是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经典之作,是发人深省的批判之作。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我想我同小孩子有什么仇,他也这样。忍不住大声说,“你告诉我!”他们可就跑了。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古久先生很不高兴。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一定也听到风声,代抱不平;约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对。但是小孩子呢?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真教我怕,教我纳罕而且伤心。 我明白了。这是他们娘老子教的!
狂人日记 / 001 孔乙己 / 013 药 / 018 明天 / 028 一件小事 / 035 头发的故事 / 038 风波 / 044 故乡 / 053 阿Q正传 / 064 端午节 / 113 白光 / 122 兔和猫 / 128 鸭的喜剧 / 133 社戏 /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