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经典全集(许地山佛教理念独树一帜,成为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294556)

0评论量

201阅读量

  • 图书作者: 许地山
  • 出  版  社: 哈尔滨出版社
  • 版权提供: 北京明天远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所在分类: 图书 > 文学传记 > 文集/选集/全集
  • 上传时间: 2013-12-02
  • 文件格式: htxt
  • 纸版书价:¥29.8           书城价: ¥2.99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落花生》是许地山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篇语言淳朴、情感真挚的散文在中国可谓老幼皆知,其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平民思想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是经典的处世哲学。   《许地山经典全集》收录了许地山先生的主要散文、小说和诗歌作品,包括《落花生》《缀网劳蛛》《危巢坠简》《春桃》等。《许地山经典全集》的作者作为现代中国进步文学的先驱者之一,许地山先生的作品往往想象力丰富,感情真挚,带有浓郁的异域风味,以其佛教理念独树一帜,成为当时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京大学宗教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1927年起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编委,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1935年去香港大学任教授。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后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许地山于1921年间发表第一篇小说K《命命鸟》及前期代表小说《缀网劳蛛》和具有朴实淳厚风格的散文名篇《落花生》。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情节奇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他叶在执著地探索人生的意义,却又表现出玄想成分和宗教色彩。20世纪末以后所写的小说,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春桃》和《铁鱼底鳃》便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作。   他的创作在文坛上独树一帜。作品结集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剧本集《解放者》、《杂感集》,论著《印度文学》、《道教史》(上),以及《许地山选集》、《许地山文集》等。
  许地山,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他一生著作颇多,文学创作主要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作品集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编著有《中国道教史》(上卷)、《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的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有关的书籍。   许地山的精美散文《落花生》,在中国可谓是老幼皆知,因为它被收录在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每一个读过《落花生》的人,都会为其中的真挚情感所感动,并从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他之所以能写出如此充满生活情趣的名篇来,和他喜欢有情调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老舍先生曾说过:“许地山的文艺意见,仿佛是偏重于风格和情调,他自己的作品多少都有些传奇的气息,他所喜欢的作品差不多也是浪漫派的。他的家世,他的在南洋的经验,他的旧文学的修养,他的喜爱研究学问而又不忍放弃文艺的态度,和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想,大概都使他倾向着浪漫主义。”
  蜜蜂和农人   雨刚晴,蝶儿没有蓑衣,不敢造次出来,可是瓜棚的四围,已满唱了蜜蜂的工夫诗:   彷彷,徨徨!徨徨,彷彷!   生就是这样,徨徨,彷彷!   趁机会把蜜酿。   大家帮帮忙,   别误了好时光。   彷彷,徨徨!徨徨,彷彷!   蜂虽然这样唱,那底下坐着三四个农夫却各人担着烟管在那里闲谈。   人的寿命比蜜蜂长,不必像它们那么忙么?未必如此。不过农夫们不懂它们的歌就是了。但农夫们工作时,也会唱的。他们唱的是:   村中鸡一鸣,   阳光便上升,   太阳上升好插秧。   禾秧要水养,   各人还为踏车忙。   东家莫截西家水,   西家不借东家粮。   各人只为各人忙——   “各人自扫门前雪,   不管他人瓦上霜。”   落 花 生   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吧。”我们几姊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妈妈说:“今晚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如何?”我们都答应了。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的食品,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的茅亭举行。   那晚上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爹爹也到来,实在很难得!爹爹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都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姊姊说:“花生的气味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制油。”   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都喜欢吃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爹爹说:“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我们都说:“是的。”母亲也点点头。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爹爹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阑才散,所有花生食品虽然没有了,然而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心版上。
前言 散文精编 蜜蜂和农人 落花生 爱的痛苦 暗途 你为什么不来 难解决的问题 万物之母 银翎的使命 荼 爱就是刑罚 春的林野 花香雾气中的梦 补破衣的老妇人 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