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白骨(渡边淳一医疗小说的针砭入骨之作)(308387)

0评论量

38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骨移植原材料短缺,东都大学医学部整形外科围绕此课题展了医学研究。在可知康久教授的带领下,成立了同种骨研究和异种骨研究两个小组。年轻的风间讲师深得可知教授的器重,不惜违规行临床试验,败竞争对手真野副教授,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可暗潮汹涌的教授晋升之路远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简单,高尚的医德在日本医学界的黑暗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
渡边淳一(1933-2014) 日本著名文学大师、国民作家。1933年出生于北海道。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一度曾任骨科医生,后弃医从文,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以小说《光和影》获直木文学奖,以《遥远的落日》获吉川英治文学奖。2003年获日本政府“紫绶褒章奖”。2014年4月30日,渡边淳一因癌症逝世,享年80岁。 一生共发表130多部作品,代表作为《失乐园》。其中描写的不伦性爱,引发巨大反响,并相继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其他代表作包括将现代情爱观融日本古典美的《化妆》,“爱与性”的主题的《红城堡》,临终遗作、后一部自传体小说《我永远的家》等。 作为网友评选出的排名的日本对华友好人士,渡边淳一对日本政府不肯反省侵略战争予以严厉批判,显示了一位伟大文学家对历史应有的自觉与责任感。
渡边淳一医疗小说的针砭入骨之作。以手术刀般的笔锋,剖解人性深处的贪婪与无私。功名与道德的岔路口,荣辱浮沉,群像毕现。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结局难料的职场大逃杀。 ★渡边淳一医疗小说的针砭入骨之作 ★以手术刀般的笔锋,剖解人性深处的贪婪与无私 ★功名与道德的岔路口,荣辱浮沉,群像毕现 ★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结局难料的职场大逃杀 ★渡边淳一以犀利之笔揭秘日本医疗界不为人知的内幕 ★看似平步青云的机会,有可能是处心积虑的陷阱 ★以小说的方式解读医患矛盾背后的重重玄机
发端 1 196×年5月,在东都大学医学部整形外科召开了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理等十几名医师参加的会议。 会议的议题是“如何获得骨移植所需的骨头”。 顾名思义,骨移植即“给人体植入骨头”。 若患者因骨折或骨髓炎等骨科问题延误了治疗,患处会出现骨头缺损。而骨与骨之间只要有缝隙,即便患处的状态好转,骨头也接不上。 因此,必须用其他骨头来充填这个空间。 此外,骨肿瘤摘除术后,固定脊椎或关节时,都需要骨移植。 骨移植对整形外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之一。 用于骨移植的骨头大致分为自身骨、同种骨和异种骨三种。其中自身骨即患者自己的骨头。腿骨骨折,骨头出现缺损时,就用患者自己的骨头来充填。 一般经常使用的自身骨取自骨盆。骨盆骨量丰富,而且是叫海绵骨的优质骨。正所谓“骨盆是骨头的银行”,取相当数量的骨头也不会对患者有大碍。 与之相对的同种骨,是指同一生物属种的骨头,即同是人类的骨头,也就是说使用别人的骨头。 异种骨即其他生物属种的骨头,是指除人之外的牛、马、狗等动物的骨头。 一般来说,骨移植最理想的骨头是自身骨。 使用患者本人的骨头,血型等生理指标都很吻合,移植后不会发生排斥反应,成功率很高。 无论是因骨髓炎还是因肿瘤进行手术,最理想的莫过于取用患者自身骨了,但是这面临着一个问题。 需要骨移植的患者往往是长期休养者,体质一般比较弱。 在这样的人身上开刀从骨盆取骨,会增加其身体负担。而且需要骨移植的人大都是腿脚不便、长期卧床不起的病号,因而取骨很可能导致其罹患褥疮或加速其身体衰弱。 同种骨则不会给患者增加负担。因为其取自健康的人,所以不用考虑因骨移植引起的身体衰弱问题。 可是,很少有人会为了配合他人的治疗而甘愿捐献自己的骨头。 能提供骨头的人,至少是父母或兄弟,但这在现实中也很难实现。 而且,虽说同种骨也是人的骨头,但和自身骨相比,血型等其他生理指标都不同,也存在着不易接活的缺点。 尽管如此,骨移植和其他内脏器官的移植相比,排斥反应较少,成功率也高。 这主要是因为骨头不像其他内脏器官那样担负着复杂的新陈代谢功能。从发生学角度讲,骨头属于未分化的所谓的低级器官。 顺便说明一下,心脏属于较低级的器官。 而异种骨属于和人类骨种属完全不同的动物骨头,从骨头到血质都不一样,排斥反应自然强于同种骨。移植异种骨后,容易导致患部化脓或充填骨突出创面等排斥反应。 虽然移植异种骨的手术不易成功,但骨头很容易得到。去屠宰场,牛和猪的骨头想要多少有多少,只是接活率极低。 容易得到的骨头不容易接活,容易接活的不容易得到,很难两全其美。 因此,目前骨移植最常用的是自身骨和同种骨。 无论异种骨多么容易得到,因为容易引起患部化脓、伤口恶化,所以无法实际使用。 正如前面所说,自身骨可以从比较健康的患者身上取,但身体衰弱或不易从骨盆取骨的人就必须依赖同种骨了。 从手术的成功率和不给患者造成负担的角度来看,移植同种骨是比较理想的。 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为止,东都大学以及各大医院进行的骨移植手术使用的同种骨,都有着充足的供给源。 上年纪的读者一定会马上想到,其来源就是在胸廓整形手术中取下的肋骨。 那时候,肺结核手术经常采用胸廓整形的方法,即通过摘除肋骨,破坏因结核菌造成的病灶。现在仍有许多人在这种手术中被摘去几根肋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这种手术作为有效治疗肺结核的方法,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为获得同种骨而发愁的整形外科医生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肋骨外形细长,可折成各种形状来使用,而且其中还有非常适合用于移植的海绵骨。 摘除的肋骨直接从胸外科医生那里转到了整形外科医生手里,整形外科医生将它们保存在本科的冷冻室里,需要时取出来使用。 也许有人会担心:肺结核患者的骨头里是否感染了结核菌呢?通过洗骨、低温冷冻保存,结核菌几乎全都被消灭了。 而且,肺结核的病灶主要在肺部,感染到外侧肋骨的可能极小。万一肋骨被感染了,肉眼也能看出来,把那段骨头切除就可以了。 由于胸廓整形是以破坏病灶的方式治病,所以,被摘除的肋骨健康的居多。 总之,只要进行胸廓整形手术,就不愁没有同种骨可用。 可是,肺结核手术方法的改革打碎了这一美梦。 骨移植原材料短缺,东都大学医学部整形外科围绕此课题展开了医学研究。在可知康久教授的带领下,成立了同种骨研究和异种骨研究两个小组。年轻的风间讲师深得可知教授的器重,不惜违规进行临床试验,击败竞争对手真野副教授,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可暗潮汹涌的教授晋升之路远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简单,高尚的医德在日本医学界的黑暗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
发端 1 2 3 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临床 1 2 3 4 5 6 7 疑惑 1 2 3 4 5 6 学会 1 2 3 4 5 6 7 危机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