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笑佛(310057)

0评论量

11阅读量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精彩书摘目录
佛教之反对印度旧教言灵魂者何也?旧教言轮回言解脱,佛教亦言轮回言解脱,独轮回解脱之主体,旧教惟属诸么匿,佛则么匿与拓都并言之,而所重全在其拓都,此其最异之点也。故此主体者,佛教不名之曰灵魂,而名之曰羯磨,旧教言灵魂。虽各各不同,然皆言有一“神我”,我为所轮回体,神我为能轮回体。佛教以为若此沾滞于小我,是求解脱而反系缚也,故排之而立羯磨义。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1]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31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1.佛法东传记 外为之佛教,曷为而能输入中国且为中国所大欢迎耶?输入以后,曷为能自成中国的佛教耶?此答案非求根柢于历史焉不可也。 今吾所首欲讨论者,第一为佛教最初输入年代之问题,第二为最初输入地之问题。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韩愈《论佛骨表》(注释:原误作“《谏迎佛骨表》”,今改正。)语),此二语殆成为二千年来公认之史实。吾人心目中,总以为后汉一代,佛教已粲然可观,乃参稽考证,而殊觉其不然(说详下)。《后汉书·西域传》论云:“至于佛道神化,兴自身毒。而二汉方志,莫有称焉……骞、超无闻者,岂其道闭往运,数开叔叶乎?”据此足证两汉时人,鲜有知佛。官书地志,一无所载。学者立言,绝未称引。王充者,后汉学者中学识最赅博而最富于批判精神之人也。其所著《论衡》对于当时社会流行之思想,无一不加以批判矫正,独于佛教,未尝一字论列。此即当时此教未行有一力之反证。故语佛教之初纪元,自当以汉末桓、灵以后为断。但前此史迹,于此间消息,固亦有可窥一二者。 ……
第一章 禅解人意 1.佛法东传记 2.中国佛法之兴衰 3.佛教教理之演变 4.汉明帝与佛教 5.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 6.佛教与西域 7.佛教心理学浅测 8.佛教与社会 9.无我之境界 第二章 德性与德行 1.中国国民之品格 2.中国道德之大原 3.国民十大元气论 4.十种德性 5.人生目的何在 6.最苦与最乐 7.敬业与乐业 8.作官与谋生 9.三十自述 第三章 慧炬长明 1.读《异部宗轮论述记》 2.读《修行道地经》 3.说《大毗婆沙》 4.《那先比丘经》书 5.《大乘起信论考证》序 6.《大宝积经•迦叶品》梵藏汉文六种合刻序 7.《四十二章经》辨伪 8.《牟子理惑论》辩伪 9.支那内学院精校本《玄奘传》书后 第四章 净心启智 1.什么是文化 2.人生观与科学 3.为学与做人 4.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5.学问之趣味 6.美术与生活 7.学与术 8.读书心得 9.教育与趣味